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论文_王钟会,刘显峰,罗凤明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收取我院100例冠心病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2月10日—2017年1月8日,并将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实施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95.02±1.17)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52.02±1.05)分、(55.41±1.23)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10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改善心理状态。

【关键词】 优质护理;冠心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248-02

近年来,冠心病患者发生情况不断增加,而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一项最佳护理模式,对疾病预后具有十分显著效果[1]。因此,我院对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不同护理模式,探讨优质护理效果,见本次研究中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收取我院100例冠心病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2月10日—2017年1月8日,并将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纳入标准:100例患者均符合临床冠心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伴有颈部放射性疼痛、心律异常、心悸以及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排除标准:老年痴呆、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观察组;患者年龄均在60~80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0.01±1.23)岁,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25例,病程在1年-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50±1.01)年。

对照组;患者年龄均在61~80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1.23±1.18)岁,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有24例,病程在1年~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17±1.11)年。

上述两组冠心病患者各项资料无明显的差异,能够实施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5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

(1)病房内护理:护理人员应时刻保持病房内卫生,将室内温度调节适宜,每隔一天对患者床单进行更换,协助患者拍背和翻身,若冠心病患者无自理情况,应实施皮肤与口腔护理,通过专业护理操作,鼓励患者,建立冠心病治愈的信心。

(2)病情护理:护理人员首先应对病情实施全面评估,包括患者发病持续时间、疼痛部位等,实施各项冠心病患者护理操作时,应实施无菌操作、注意自身控制力度,必要情况下,建立冠心病患者静脉通道,实施吸氧护理以及心理监测。

(3)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担心病情,易发生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状态实施不同的护理,在科室内设立心理咨询室,一对一了解每位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改善患者心理负担。

(4)综合护理:应指导冠心病患者每日进行适当锻炼,在锻炼过程中应避免劳累过度、运动过量情况发生,应持续锻炼,在患者病房内每日播放轻音乐,保证每位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若个别患者无法镇静,在适当情况下对患者使用镇静剂,护理人员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在患者胸痛发作时给予冠心病患者舌下含服,同时应告知患者家属、同事、朋友常来探望患者,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增加冠心病患者对治愈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对比冠心病患者护理前后的各项指标(治疗依从性评分)。

对比冠心病患者护理后的各项指标(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主要包括焦虑、抑郁:

轻度焦虑、轻度抑郁(50分~60分)。

中度焦虑、中度抑郁(60分~70分)。

重度焦虑、重度抑郁(70分之上)[2]。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22.0软件,每组冠心病患者护理后各项指标进行相关统计处理,研究中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进行检验,计量资料则采用t检验,采用P<0.05代表两组冠心病患者对比具有差异,其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具有意义。

2.结果

2.1 对比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95.02±1.17)分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护理前后的治疗依从性评分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冠心病为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不仅易影响患者自身心理、还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研究显示,引起冠心病发生具有多种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导致该疾病增加[3]。

对于临床冠心病患者,除了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外,应在患者治疗期间,实施一项优质、安全的护理模式。优质护理为临床新型护理方式,其主要包含病房内护理、病情护理、心理护理等多项操作,不仅能巩固冠心病的治疗效果,还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在本次研究中,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后,心理状态与治疗依从性均改善[4-6]。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焦虑、抑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于10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改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陈雪,陈瑰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68-69.

[2]郭舒婕,宋葆云,刘玉玺等.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31-33.

[3]陆新芬,严忠慧.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1):128-131.

[4]王咏梅.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13-16.

[5]邬青,薛小玲,赵鑫等.冠心病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1931-1933.

[6]孙朝霞,赵庆沛,陈宁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z2):330-331.

论文作者:王钟会,刘显峰,罗凤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论文_王钟会,刘显峰,罗凤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