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性与爱国激情的统一--论周新国教授主编的“中国新史学”系列_中国近代史论文

科学理性与爱国激情的统一--论周新国教授主编的“中国新史学”系列_中国近代史论文

科学理性与爱国激情的统一——评周新国教授主编的《新编中国近代史》丛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国论文,新编论文,丛书论文,理性论文,教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236[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007- 6425(1999)03-0163-02

如果说,风云激荡的近百年中国近代史是对广大人民“加强国情教育,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的话,那么,如何用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新的观点并广泛吸收当今史学界研究的新成果来撰写一部中国近代史,以哲学的理性、文学的激情来再现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从中法战争到中日战争、从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从辛亥革命到护国运动等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写出一套结构严谨、体例完备、有血有肉的《中国近代史》,以此来启迪人民,使人民珍惜、热爱历史并从中吸取教训,受到教育,这是摆在广大历史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周新国教授新近主编并由江苏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的《新编中国近代史》丛书(以下简称《新编》),则在这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努力。概言之,本丛书的创新及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从20世纪40年代末范文澜先生撰著的《中国近代史》(上册)诞生以来,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研究和撰写中国近代史的著作层出不穷,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中国近代史》著作不断问世。但由于对唯物史观理解的偏差和思想方法上的简单化、片面化倾向以及目前商品经济大潮背景下功利主义的影响,近代史研究领域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观点乃至奇谈怪论甚嚣尘上,如“帝国主义侵略有功论”,“革命有害论”等等,学术研究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失却了实事求是、科学理性的精髓。这不仅影响着著作的学术性、严肃性,而且对广大青少年起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引导作用。《新编》旗帜鲜明地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唯物史观,用大量生动的事实及理性思辨,论证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帝国主义侵略、掠夺中国的历史,是中国封建统治者逐步屈服、投降帝国主义,并与之相勾结共同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因此,它实际上是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但同时也是一部中国各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国家富强的奋斗史。这就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使丛书的编写立足于一个较高的起点。值得一提的是,在坚持唯物史观分析解决问题同时,《新编》并不排斥其他学科一些正确、合理的研究方法。如《鸦片战争》一书中从政治学上集团斗争的角度,重新分析了1861年祺祥政变中“太后派”、“北京派”、“热河派”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而这三股势力又发轫于咸丰皇帝精心设计的互相牵制的政治体制;《戊戌变法》则以社会学中组织、社团的视角,考究了戊戌时期的各种学会,指出这些学会虽多以学术研究团体的面目出现,但它们的实际活动中已显示出近代社团的类别结构,并发挥相应的社会功能。这样的分析,给人以清新之感。

二、突出科学理性精神的彰扬

衡量一部书有无学术价值,除了看它的体例是否完备系统、搜罗的材料是否全面、研究方法是否得当外,更重要的是看它有无贯彻理性主义精神、进行科学理性思维,《新编》在这方面也作出了努力,它在前人和同代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或以科学的理性精神加以思索,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或对原有的理论或观点予以充实和深化。如近代史上中国与越南、朝鲜等国的“藩属”关系问题,历来是一个敏感而棘手的理论问题。《中法战争》一书在深入分析了中越宗藩关系的历史内涵后指出,那种认为中法战争前中越间的宗藩关系与法国对越南的侵略和控制没有根本区别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虽然中越两国间存在的这种“宗藩关系”,主要是由于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实力的差距所造成,是一种特殊的封建等级,一定程度上的确具有不平等性,但是,这种宗藩关系显然不能与西方殖民统治相提并论。因为清王朝对越南国王的册封,实际上仅是对既成事实的认可,即谁控制了越南中央政权,清王朝就予以承认,并不干涉具体内政,清王朝也不染指其领土,不谋求经济上的特殊利益,所以,宗藩关系并未对越南的自主权和经济构成直接威胁,由此,此书作者认定:中越“宗藩关系”,与法国在越南割地、掠夺财富、干涉内政外交,甚至派总督直接就地管理等殖民统治手段在性质上有着根本区别。又如,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一般近代史著作调门较低,丛书中《洋务运动》一书,对洋务工业作了深入分析后认为:洋务企业的兴办,毫无疑问地部分阻止了利权的外泄,起了保护民族利益的作用,虽然它没有达到洋务派预期的富国目的,但它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洋务派所办的民用工业,虽大多采用了“官督商办”的形式,而其实质却是商股商办,随着企业的成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有了自身的载体,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征也在逐渐形成;而人们常说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自己的特点,他们依赖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势力,但是,如果没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恐怕他们连这一点“半独立”的性格也不会具备。这样的分析,不仅言他人所未言,而且充满着科学理性的探索和思考,显示出深厚的理论思维水平和较高的理论修养。

三、文字叙述凝炼传神,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奋发向上的爱国主义激情

如何避免将学术研究关进“象牙塔”,忽视其社会服务功能而不能直接面向普通大众,是当前史学走上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该书编者在《序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除了坚持唯物史观,遵循科学理性和实事求是准则外,用文学的激情,生动准确的笔触,将枯燥乏味的历史写得有血有肉,使人爱看,是这套丛书所追求的目标。通观全套丛书,应该说,这一目标基本达到了。文字的凝炼、生动,在在皆有,并可从各册书名中得窥一斑:《破毁国门:鸦片战争》;《天国殒落:太平天国》;《步履蹒跚:洋务运动》;《不败而败:中法战争》;《甲午悲歌:中日战争》;《流血的维新:戊戌变法》;《最后的呐喊:义和团运动》;《新世纪共和:辛亥革命》;《乱世争逐:北洋军阀》。

另外,该套丛书装帧精美、图文并茂,每册书中附有精选的插图及有关清帝和民国总统等系表,典型的不平等条约节选和大事年表,不仅增强了丛书的可读性,而且又使该书具有工具书的功用。

诚然,从高标准、高要求来看,此套丛书并非完美无缺,如丛书的各册之间内容有部分重复,文字风格不尽一致,个别提法值得推敲,这些均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使其成为一部高质量的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收稿日期:1999-01-26

标签:;  ;  ;  ;  

科学理性与爱国激情的统一--论周新国教授主编的“中国新史学”系列_中国近代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