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虚假信息看新闻记者职业道德论文_王宏颖

由虚假信息看新闻记者职业道德论文_王宏颖

黑龙江省查哈阳农场广播电视局

摘要:随着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的新闻媒体行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记者行业的诞生,新闻媒体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新闻信息,但是虚假新闻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因此,必须要对这一现象进行有效的制止,促进大众传媒更好地发展。笔者通过对虚假新闻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加强记者职业道德的几点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虚假新闻;新闻记者;职业道德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众对于获取信息的渴求度越来越高,这一需求催生了记者行业的诞生。大众传媒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新闻的真实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求记者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面对新闻采访时,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要添加个人情感,以更真实的视角向大众报道,更好地促进传媒行业的发展。

1 虚假新闻的不良影响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采编工作的第一准则,是新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虚假新闻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与创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背离。任其发展下去,虚假之风猖獗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我国新闻界的先驱邵飘萍曾说过:“铁肩担道义,棘手著文章”,范长江也说过:“有了健全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工作者。”他们不仅是言者更是行者,对捍卫新闻界的职业道德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了这样或那样的利益频频出现了虚假新闻等一些违背记者职业道德的现象。坚决抵制假新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1)在当代一些新闻记者置职业道德与不顾,为争夺“抢手新闻”,不去核实新闻的真实性就盲目的报道,致使假新闻泛滥。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把虚假的新闻呈献给观众,然后再由受众进行传播,就会形成错误的社会舆论,特别是在一些社会事件的报道中,如果新闻的内容不够真实,就会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

2)无论是在报道哪一类型的事件,只要新闻事实是虚假的,就会使得新闻报道失去自身存在的意义,对所报道的事件产生负面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关乎国家和企业荣誉的问题,如果所报道的新闻一旦失去真实性,不但会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严重的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使企业失去信誉度,对其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 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具体问题及对策

1)新闻记者求真务实精神的缺失。真实性是新闻报道最真实的特性之一,随着新闻事件发生的逐渐增多,记者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在面对大量新闻报道的时候,一些记者常常为了加快采访的速度,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忽略了对新闻真相的调查,特别是一些社会舆论性的新闻,通常一些老百姓不明新闻真相,在采访的过程中只是一味跟风,如果记者只为了追求采访的速度而忽略了对新闻事实的挖掘,就会使得新闻报道失去真实性。因此,在采访这种现象时,记者要注意把握好新闻的本质内容,要挖掘新闻事实的真相,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蒙蔽,把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观众。

2)新闻记者职业素养水平偏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近几年,新闻媒体行业迅速崛起,在面对大量新闻事件时,原有的经验丰富的老记者已经忙不过来,这就需要大量的招募一些年轻的记者,而很多新记者在专业方面不是十分成熟,在面对新闻事实上不知道从什么角度进行切入,而且大部分记者在年龄上都比较年轻,在职业道德上的观念不是很强,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审稿的过程中,对稿件的把握不够严格,这些都是新闻报道存在失实现象的原因。因此新一代的年轻记者,要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对采访技术的培养,多和一些年纪较长的记者学习采访的经验,扎实地掌握新闻采访的基本知识,这样在采访的过程中才能更加得心应手,把最真实的一面报道给受众。

3)新闻记者受经济利益诱惑。随着社会事件的不断频发,特别是食品的安全问题上,记者在对这些事件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一些利益的诱惑。很多企业为了不把对其影响教坏的新闻报道出去,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总是试图贿赂记者,提出丰厚的条件,但是大多数记者在面对这一情况时都是拒绝的,只有少部分记者其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比较低,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在接受企业的贿赂后,把真实的内容隐藏起来,使得受众看到的新闻报道都是失去真实性的报道,不但影响了新闻媒体的良性发展,而且也损害了社会的利益。要想将这一现象有效的避免,就要提高记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在采访的过程中,要以挖掘新闻事实为主要内容,记者要对企业的一些贿赂行为加以制止,并讲明原因,让企业配合记者做出更真实的报道,如果企业不听劝解,记者就要请相关的部门对其不法行为进行制止,严谨这种不良风气的盛行,作为新闻单位,在记者面对高强度工作压力的同时,也要适当的予以鼓励的政策,让记者在工作的过程中更有积极性,从整体上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

4)缺少完善的监督和奖惩机制。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自律和他律的完整结合,需要建立完整的监督和奖惩机制或法规。由于没有一部专门的新闻法规和监管机构,无法从源头解决虚假新闻的产生。目前在国内,一旦遭遇虚假新闻,往往出现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况,往往只能罚款、批评了事,这也间接的滋 长了新闻造假的歪风。针对这种情况,在2011年10月19日,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记者在开展新闻采访活动时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禁编发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新闻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严重虚假失实报道将责令新闻机构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等。这些法规的建立,对虚假新闻的产生将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

5)政治、法律、经济以及信息自身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政治、法律和经济都是主导新闻的重要因素,在政治、法律要求经济局限下,同样经常产生一些虚假新闻。信息自身的因素、个人因素、受众因素等都会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影响。对于这种问题,国家要拥有宽松的政治环境,制定严谨的法律法规,为新闻记者提供民主自由的报道权利。对于信息本身的一些问题,这不仅需要新闻记者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也需要受众拥有清晰的辨识能力。

3 结论

从源头上彻底根治虚假新闻,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要注意加强新闻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监督奖惩机制。作为新闻的搜集、整理人,新闻记者要严于律已,要吃苦耐劳,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不断地予以提升,要时刻坚守着“无冕之王”的最高荣誉,以自己的职业操守承担起时代使命。可以说,在新闻行业中,加强新闻记者的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董天策.虚假新闻的产生机制与治理路径[J].新闻记者,2011(3).

[2]许向东.虚假新闻中消息来源的使用及其应对分析[J].国际新闻界,2008(7).

[3]余普.网络虚假新闻日益“隐蔽化”趋势分析及对策[J].青年作家,2011(3).

论文作者:王宏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  ;  ;  ;  ;  ;  ;  ;  

由虚假信息看新闻记者职业道德论文_王宏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