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生理训练工作中的护理体会论文_范雪

航空生理训练工作中的护理体会论文_范雪

(空军青岛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 山东省青岛市 266071)

摘要:在航空生理训练的过程当中疗养内容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飞行员进行疗养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生理训练,飞行员在飞行的过程当中,会因为不同的因素影响身体功能稳定性,加强对飞行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飞行人员在遇到事故情况之后的处理措施,降低在非诚的过程当中产生心理紧张的压力。飞行人员疗养期间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改善飞行员的心理素质、生理机能、矫治疾病,增强体质。近几年,在飞行员疗养护理的过程当中,需要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突出,有效的开展护理工作,目前已经收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航空生理训练;飞行人员;护理

引言

远程飞行又称为长途飞行或长航时飞行,由于飞行员长时间的持续飞行,引起生物节律紊乱、睡眠不足、产生急性或累计性飞行疲劳,导致飞行作业能力下降,进而严重威胁飞行安全。然而,迄今国内外对远程飞行的概念尚无明确和统一的定义。俄罗斯空军按持续时间将飞行分为三类:飞行不足1 h为短时飞行,1~4 h为适中飞行,4 h以上为长时飞行。美国按飞行的距离和时间把国内飞行称为短途飞行;穿越多个时区的飞行称为远程飞行;飞行时间在14~20 h以上称为超远程飞行。

1 参训对象影响航训效果的原因分析

1.1 飞行人员航空医学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我们根据高性能战斗机加速度特点及飞行人员专项训练情况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只有30.5%的飞行人员能完全答对问卷。分析原因,飞行人员经过预校、航校的学习后,再系统学习的机会很少,部分人不重视理论学习,尤其不重视航空生理学知识的积累,认为航空生理卫生与飞行关系不大,对日益增多的新战机的飞行特点及相关航空医学理论知识掌握不足。

1.2 不良的生活习惯

飞行人员的不良生活习惯主要包括:吸烟、喝酒、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不好的饮食习惯等等,飞行员在进行疗养的过程当中,身心比较轻松,经常外出聚会、饮酒;早上不按时起床,耽误进餐时间;空腹进行训练或者拒绝进行训练等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到训练的效果,特别是在缺氧体验和飞行错觉体验这两个项目当中,反复进行训练的效率和不合格的效率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疗养的进程。

1.3 生理心理因素

(1)昼夜节律紊乱:远程飞行往往使飞行人员作业时间延长、夜间值班及跨时区飞行等,导致人体内在的生物节律与外部环境的节律脱节,即产生昼夜节律紊乱。对739名飞行员短途和远程飞行疲劳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短途飞行引起飞行疲劳的原因是睡眠剥夺和作业负荷过高,而远程飞行引起疲劳的主要原因是睡眠剥夺和因时差效应引起的昼夜节律紊乱。飞行疲劳还与离、到港时间及持续时间相关,14:00-17:59离港时航班飞行员飞行前的主观疲劳感和嗜睡度最低;18:00-01:59离港航班飞行员的飞行中睡眠时间最长;在生物节律的最低点,06:00-09:59到港航班飞行员疲劳感、嗜睡度及警觉成绩(PVT)最差;飞行时间越短PVT成绩越好。(2)睡眠剥夺:执行远程飞行任务往往是跨夜间或在夜间进行,这容易导致飞行人员的睡眠剥夺。参加沙漠盾牌行动的24名美军运输机飞行员,下半夜起飞前16 h难以得到不少于4 h的睡眠,50%以上的飞行员入睡困难和失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改进对策

2.2 按纲施训 规范航空生理训练工作

根据飞行人员航空生理训练的相关需求,并且结合外军的先进经验,明确航空生理训练的相关内容、目标及方法。把好“三关”,第一,需要把好训练计划制定关,结合参加生理训练的飞行人员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生理训练的相关科目,统筹好航空生理训练工作与科研、医疗工作的关系。第二,需要把好实际训练关,建立各种生理训练项目组织管理工作制度,相关的研究工作是与项目训练基地,需要按照各种训练项目的特点与规律,制定相应的生理训练组织管理工作制度,明确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相关责任与现场秩序。第三,需要把好训练总结评估关,每一批飞行人员参加生理训练之后,都需要组织进行座谈交流会,听取训练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参加生理训练的体会,通过相应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的提升飞行人员对航空生理训练的重视,对生理训练工作进行不断的改进。

2.3 通气过度训练的安全措施

(1)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如果受训人员出现高度通气过度的情况,比如受训人员的活动受到限制、肌肉出现颤抖、四肢抽搐、呼吸困难等情况,应该及时的停止生理训练,嘱咐受训人员进行浅慢的呼吸。(2)受训人员如果出现晕厥的情况应该让其平卧,并且用毛巾盖着嘴,等到人员清醒之后再取下毛巾,嘱咐人员浅慢呼吸。

2.4 缺氧体检训练的安全措施

在进行缺氧体检训练的过程当中,需要密切观察接受训练人员的心率、血氧饱和度、面目表情、是否存在出汗、精神状态、肢体是否协调、呼吸次数等情况。如果发现出现心率突然变慢、心电图改变超过正常值、血氧饱和度急速下降、头晕、面部发白、肢体不协调、发热出汗等情况,应该及时采取以下措施:(1)立刻脱离缺氧环境,对受训人员快速进行供氧,让患者使用苹果的方式解开患者的领扣和腰带。(2)如果患者出现晕厥的情况,应该让患者的头部放低并且进行及时的处理。(3)当受训人员出现血管性虚脱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4)如果受训人员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情况,应该对人员注射利多卡因的抗心率失常的药物。(5)当出现呼吸障碍的时候,应该进行人工呼吸或者是及时注射呼吸中枢兴奋剂。(6)出现心跳突然停止的时候,应该按照心搏聚停进行抢救。

2.5 加强业务学习,提升综合素质

总结相关的工作经验,改善生理培训的方法,保证训练的质量。装备性能比较高的战斗机是目前新形势下部队提升战斗力的必然趋势,怎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飞行人员的抗复合能力、空间定向能力以及飞行耐力,有效的适应未来的战斗是目前航空生理训练过程当中的首要任务。所以作为专业的训练人员来讲,需要加强对《高性能战斗机飞行人员专项训练教案》的有效学习,充分的掌握新装备的飞行特点以及对人体所产生的影响,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就需要注重航空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熟练的掌握生理训练的各种要领,牢固树立为飞行人员服务的思想。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还需要加强对训练仪器设备性能以及使用方法的学习,充分的掌握专用设备仪器出现故障时的识别方法,加强对专用设备的维修与养护,使训练仪器随时都能够处于待训状态,确保航空生理训练的连续,有效的提升生理训练的质量。准确把握生理训练的强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部队战斗力的模式不断转变,飞行人员的疗养主要由单纯的身体检验向航空医学鉴定的训练方向转变。飞行人员的生理训练主要是医学习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生理训练的成效主要决定了飞行人员在高空环境下的适应能力。航空生理训练的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训练方式的掌握,合理的使用训练器材,加大对生理训练的宣传力度,纠正部分飞行人员存在的错误观念,定期对训练设备进行养护,尽可能的减少漏训或者是错误训练现象的产生。在进行生理训练的过程当中需要对飞行人员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时掌握进行生理训练的飞行人员产生的不适情况,分析训练失败的原因,对飞行人员进行及时的护理,帮助飞行人员按时的完成航空生理训练的各项内容,使其能够早日的重返蓝天。

参考文献

[1]孔亚林,张洪义. 航空生理环境对肝胆系统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07:766-769.

[2]蒋科,葛宏,刘威,张永宝,胡晓林. 基于航空生理训练的多人生理参数实时监测系统的研制[J]. 医疗卫生装备,2014,09:22-24+93.

[3]岳洪梅,唐勇,张选斌,何劼,韩亚霏,苏慧敏. 影响飞行人员航空生理训练效果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08:795-796.

论文作者:范雪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  ;  ;  ;  ;  ;  ;  ;  

航空生理训练工作中的护理体会论文_范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