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酯化大豆油助剂的制备及其对除草剂增效作用的研究

甲酯化大豆油助剂的制备及其对除草剂增效作用的研究

王秋霞[1]2003年在《甲酯化大豆油助剂的制备及其对除草剂增效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针对国内助剂发展的现状,制备出增效作用显着、安全性高的甲酯化大豆油助剂,初步确定其增效作用机制及其推广用量,并探索了其对除草剂活性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甲酯化大豆油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甲酯化大豆油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是:醇油摩尔比6:1,KOH-甲醇浓度0.4mol/L,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1小时。 采用盆栽试验探索甲酯化大豆油助剂中乳化剂含量与种类变化对其增效作用的影响以及喷液量与甲酯化大豆油增效作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甲酯化大豆油中加入乳化剂后,其增效作用增强,但当乳化剂含量超过一定量时,对甲酯化大豆油增效作用影响变化不显着;甲酯化大豆油中加入的乳化剂种类不同对其增效作用影响不大;当甲酯化大豆油助剂用量为2.3L/ha时,随着喷液量的增加,增效作用下降;当甲酯化大豆油助剂用量为喷液量的1%时,随着喷液量的增加,增效作用增加。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探索甲酯化大豆油助剂浓度与其增效作用间的关系,以及甲酯化大豆油对除草剂活性与作物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甲酯化大豆油助剂浓度的增加,其增效作用也增加;甲酯化大豆油助剂对磺草酮(sulcotrione 2-(2-氯-4-甲磺酰苯甲酰)环己酮-1,3-二酮)、阿特拉津(atrazine 2-氯-4--乙胺基-6-异丙胺基-均-叁氮苯)、砜嘧磺隆(rimsulfuron 1-(4,6-二甲氧基嘧啶-2-基)-3-(3-乙基磺酰基-2-吡啶磺酰基)脲)、杀草灵、氟磺胺草醚(fomesafen 5-(2-氯-α,α,α-叁氟对甲苯氧基)-N-甲磺酰基-二-硝基苯甲酰胺)、稀禾定(sethoxydim 2-[1-(乙氧基亚氨基)丁基]-5-[2-(乙硫基)丙基)-3-羟基-2-环已烯-1-酮)均有一定增效作用,增效幅度与安全性因除草剂的用量、种类不同而异。 除草剂以磺草酮(300g a.i./ha)为代表,进行了溶液中添加甲酯化大豆油助剂浓度与溶液表面张力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甲酯化大豆油能显着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这表明甲酯化大豆油能降低喷雾溶液表面张力,这是其增效作用机制之一。

鲁梅[2]2005年在《甲酯化植物油类助剂对除草剂增效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助剂在增强除草剂防效、提高除草剂对作物的安全性、降低除草剂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除草剂助剂在我国的应用日益广泛,随着应用范围和用量的增加及研究的深入,.助剂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助剂的安全性和生物降解性倍受重视。来源于生物、对有益生物低毒、易降解、对作物没有毒害的高效、新型除草剂助剂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甲酯化植物油助剂由于基本原料来源于植物、生物降解性好、毒性低、对作物药害小,近几年已经成为除草剂助剂开发的热点之一。本论文针对国内助剂发展的现状,室内研制了甲酯化油菜籽油助剂、棉籽油助剂、花生油助剂、玉米油助剂、大豆油助剂、葵花籽油助剂、亚麻籽油助剂、蓖麻油和油酸甲酯助剂,并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了这9种助剂对除草剂的增效作用,筛选出对除草剂增效效果最好的油酸甲酯助剂。通过温室盆栽法和田间药效试验系统研究了油酸甲酯助剂对除草剂活性的影响及对作物的安全性,并初步探讨了该类助剂增效机理。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探索油酸甲酯助剂中乳化剂含量变化对其增效作用的影响以及喷雾液中助剂含量和喷液量变化与油酸甲酯助剂增效作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油酸甲酯助剂中加入乳化剂后,其增效作用增强,且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加其增效作用也增加,但当乳化剂含量超过15%时,对油酸甲酯助剂增效作用影响变化不显着: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喷雾液中油酸甲酯助剂浓度的增加,其增效作用也增加;当油酸甲酯助剂用量为喷液量的O。5%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喷液量的增加,增效作用增加,但当喷液量超过600L,/hm~(2)时,随着喷液量的增加,油酸甲酯助剂增效作用反而降低。 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了自制9种甲酯化植物油助剂对磺草酮、莠去津、烟嘧磺隆和精喹禾灵4种常用茎叶处理除草剂防除稗草、反枝苋的影响。结果表明,9种助剂对供试4种除草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对磺草酮和莠去津的增效幅度大于对烟嘧磺隆和精喹禾灵的增效作用,

马超[3]2008年在《以生物柴油为替代溶剂制备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微乳剂》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农药行业在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农药微乳剂适应了农药水基化剂型发展的需要,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农药新剂型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生物柴油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能源,其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甲酯,可作替代传统有机溶剂用于农药制剂配制,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本文主要以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为例,进行了生物柴油作为农药溶剂替代传统溶剂制备微乳剂的研究。温室盆栽法研究了生物柴油作为溶剂对制剂活性的影响及对作物的安全性,并比较了不同溶剂微乳剂药液的物理性状。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气相色谱分析测得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为软脂酸甲酯(十六烷酸甲酯)、油酸甲酯(顺式-9-十八碳烯酸甲酯)、亚油酸甲酯(顺式-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3种脂肪酸甲酯。各不同原料的生物柴油组分差别主要为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的含量,植物源为原料的生物柴油中亚油酸甲酯含量较高,而动物源原料的生物柴油中油酸甲酯含量较高。2.生物柴油作为农药溶剂,其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溶解度较高。同传统溶剂相比,其闪点较高,大于100℃,生产、贮运比较安全;挥发性弱,对生产者及使用者刺激性小。3.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液形成过程中相行为的影响,绘制了不同条件下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液的拟叁元相图,讨论了不同溶剂、表面活性剂、醇类、无机盐类对相图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生物柴油、油酸甲酯、环己酮和0#柴油4种溶剂的相图差别不大,O/W型微乳区域面积基本相等。②对于生物柴油溶剂,随着乳化剂亲水性的增强,体系的O/W型微乳区面积增大。③对于生物柴油溶剂,正丁醇和正戊醇有利于体系O/W型微乳区域形成。④对于生物柴油溶剂,电解质不利于生物柴油的体系O/W型微乳液的形成,且金属离子价位越高,不利影响越大。⑤对于生物柴油溶剂,温度对体系O/W型微乳区域影响不大。4.利用不同原料的生物柴油制备了外观均一透明、低温稳定、透明温度范围较宽的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制剂热贮后外观没有变化,原药分解率为2.0%左右。同传统溶剂环己酮、0#柴油制备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各种性能指标没有差别,不同原料的生物柴油为溶剂制备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性能也没有差别。配制微乳剂时对水质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5.筛选出不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两套以生物柴油为溶剂的拟除虫菊酯微乳剂专用助剂配方。制备的微乳剂专用助剂各项性能指标优良,闪点较高,贮运安全;使用方便简单,称取专用助剂后,加入原药溶解再加去离子水搅拌即可得到稳定的微乳制剂;助剂用量少,配制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只需用25%左右即可;助剂通用性强,可以配制多种不同拟除虫菊酯农药的微乳制剂。6.生物柴油为溶剂的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同传统溶剂环己酮、0#柴油的高效氯氟氰微乳剂相比,其对棉蚜、甜菜夜蛾、菜青虫的室内毒力结果差异不大。生物柴油作为溶剂对高效氯氟氰菊酯没有表现出增效作用,但也没有拮抗作用。对甜菜夜蛾的呼吸强度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柴油比传统溶剂环己酮、0#柴油加快甜菜夜蛾的呼吸速率变化时间,并能提高呼吸强度。7.生物柴油为溶剂的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棉花、蕃茄幼苗生长发育没有不良的影响,较0#柴油溶剂安全。8.生物柴油为溶剂的微乳剂比环己酮、0#柴油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药液的表面张力和接触角降低幅度要大,药液的干燥时间显着延长,药剂的沉积量提高,并且溶剂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

刘跃群[4]2009年在《生物柴油作为茎叶处理除草剂乳油加工溶剂的应用潜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和环境安全的关注,加之石油价格攀升带来的溶剂成本提高等问题,农药商品制剂中有机溶剂问题受到高度重视,迫切需要开发易降解、可再生的非石油类溶剂。生物柴油作为可再生、毒性小、生物降解快、环境相容性好的新型绿色能源,具有充当农药中常规溶剂替代溶剂的潜力。本文以精喹禾灵、精吡氟禾草灵和烯草酮为例,筛选了以生物柴油为溶剂的乳油配方,温室盆栽测定了各制剂对禾本科杂草的活性及对大豆的安全性,并初步探讨了生物柴油对制剂稀释药液物理性状的影响。1.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为软脂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亚麻酸甲酯。各不同原料的生物柴油组分差别主要为软脂酸甲酯、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的含量。德州产生物柴油(Ⅰ)和秦皇岛产生物柴油(Ⅱ)成分相近,亚油酸甲酯含量都非常高;嘉祥产生物柴油(Ⅲ)中软脂酸甲酯和油酸甲酯含量较高;泉州产生物柴油(Ⅳ)中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含量较高。2.利用不同原料的生物柴油制备了外观均一透明、低温稳定的5%精喹禾灵乳油、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和12%烯草酮乳油,各制剂闪点显着高于商品制剂,其它性能指标与商品制剂相比没有差别。不同生物柴油配制的制剂在乳化剂组成及配比上略有差异。3.温室盆栽试验比较了不同生物柴油配制的乳油对禾本科杂草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生物柴油配制的5%精喹禾灵乳油在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2g/hm~2时的防效略高于以二甲苯为溶剂配制的常规乳油,5g/hm~2和20g/hm~2剂量下无显着差异;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防效与其相似,低剂量处理防效略高于商品二甲苯制剂,中、高剂量处理无差异;12%烯草酮乳油有效成分用量6、18g/hm~2时,对几种禾本科杂草的防效与商品化的制剂和添加增效剂处理的效果相当,有效成分用量达到54g/hm~2时,生物柴油配方制剂的防效显着大于商品二甲苯制剂,而与添加增效剂处理的防效相当。4.温室盆栽测定以生物柴油为溶剂的各制剂对大豆的安全性,结果所有制剂对大豆幼苗生长发育没有不良的影响,株高生长抑制率在5%左右,与对照株高差异不显着,表明生物柴油对大豆安全。5.通过对所配制剂表面张力、铺展直径、干燥时间、沉积量的测定,初步探讨了生物柴油对药液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如下:生物柴油为5%精喹禾灵乳油溶剂时,制剂稀释药液的表面张力比商品制剂略有提高;生物柴油Ⅰ、Ⅱ、Ⅲ配制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稀释液表面张力下降约10%,生物柴油Ⅳ所配制剂略有上升;各生物柴油配制12%烯草酮稀释液表面张力降低率为20%。铺展直径测定结果与表面张力相反,生物柴油配制精喹禾灵药液铺展直径下降,精吡氟禾草灵和烯草酮略有提高。生物柴油配制的各制剂在石蜡上干燥时间均延长,在小麦叶片上干燥时间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生物柴油配制各制剂在稗草叶片沉积量均有显着提高。精喹禾灵提高率在45%~60%,精吡氟禾草灵提高率在40%左右,烯草酮提高率在50%左右。在各生物柴油中,生物柴油Ⅳ对药液沉积量的提高率小于其他叁种。

张源[5]2011年在《环境友好型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的研制》文中提出农药加工过程中为了提高制剂稳定性和使用效率,通常会添加部分助剂,其中溶剂和乳化剂是最重要的农药助剂,但由于其用量大且大多品种安全性差,对人体健康、环境和食品安全存在潜在的威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和环境安全的关注,加之石油价格攀升等问题,农药商品制剂中有机溶剂和乳化剂问题受到高度重视,迫切需要开发易降解、可再生、环境相容性好的替代品。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生物柴油作为可再生、毒性小、生物降解快的新型绿色能源,具有充当农药制剂替代乳化剂和溶剂的潜力。本文以高效氯氟氰菊酯为例,成功制备了分别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生物柴油为乳化剂和溶剂的高度稳定的水乳剂;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和环境因素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为乳化剂制备的O/W乳液稳定机制;初步探讨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生物柴油对制剂稀释药液物理性状及毒力的影响;并研究了制剂中不同油酸甲酯用量对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稀释药液物理性状及药效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1.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对生物柴油具有较好的乳化效果,乳液油滴平均粒径在1.2~2.7μm,且乳液均一性和稳定性较好;生物柴油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溶解度较高;同传统溶剂相比,其闪点较高,生产、贮运比较安全;挥发性弱,对生产者及使用者刺激性小。2.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与生物柴油为乳化剂和溶剂,可制备高度稳定的2.5~16%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加速试验[即(54±2)℃密封14d]和常温储存6个月后乳液油滴平均粒径仅增长0.1~0.8μm,且乳液外观无明显变化;乳液稳定性优于常规水乳剂。3.采用浓缩乳化法且预处理液中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质量分数15%~25%时乳液稳定性较好,提高转速可降低油滴平均粒径但对乳液均一性无显着影响,延长剪切时间对油滴平均粒径影响不大,但有利于提高乳液均一性。4.通过测定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用量、盐离子、pH和温度等因素对油滴Zeta电位及表面吸附量的影响分析了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为乳化剂制备的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的稳定机制。结果如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用量为7%时,Zeta电位达到最大值,油滴表面吸附量接近饱和;Na+、Mg2+和Al3+压缩油滴表面的双电层,降低Zeta电位,消弱静电排斥作用,增加分子柔性,提高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表面吸附量,且随着Na+、Mg2+、Al3+离子强度依次增大,压缩双电层能力依次增强,Zeta电位降低和表面吸附量增加程度依次增大;pH影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在水中的解离,在碱性范围内解离出较多羧酸根,静电排斥力较大,Zeta电位较高但表面吸附量有所降低;温度升高,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增大,呈舒展状态,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从油滴表面逃逸的趋势增加,油滴表面Zeta电位和表面吸附量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在低温区区别不大,而温度越高两者变化越明显。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通过吸附于油滴表面为其提供较强的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作用而维持O/W乳液稳定。5.常规乳化剂与生物柴油制备的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药液比相同乳化剂与二甲苯制备的常规水乳剂药液的表面张力有所降低;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为乳化剂时表面张力略有提高;甘蓝叶片的最大稳定持留量显着提高;药液的干燥时间显着延长;对甜菜夜蛾和小地老虎的室内毒力结果差异不大,两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6.提高油酸甲酯用量可显着改善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稀释药液物理性状及药效。油酸甲酯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中用量(5%,15%,25%,35%)增加,稀释药液最大稳定持留量提高21%~125%,表面张力降低6~12mN/m,干燥时间延长6~20min,且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菜青虫和小地老虎的毒力明显增强,死亡率最高增加5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加油酸甲酯用量(5%~35%)可明显提高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3000倍液施药,药后7天防效从79.22%增至96.54%。

参考文献:

[1]. 甲酯化大豆油助剂的制备及其对除草剂增效作用的研究[D]. 王秋霞. 东北农业大学. 2003

[2]. 甲酯化植物油类助剂对除草剂增效作用研究[D]. 鲁梅. 山东农业大学. 2005

[3]. 以生物柴油为替代溶剂制备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微乳剂[D]. 马超. 山东农业大学. 2008

[4]. 生物柴油作为茎叶处理除草剂乳油加工溶剂的应用潜力研究[D]. 刘跃群. 山东农业大学. 2009

[5]. 环境友好型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的研制[D]. 张源. 山东农业大学. 2011

标签:;  ;  ;  ;  ;  ;  ;  ;  ;  

甲酯化大豆油助剂的制备及其对除草剂增效作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