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桥社区居民跟骨骨刺调查论文_李方中

(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051)

【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市虹桥社区居民跟骨骨刺的发生情况。方法:采样均使用国产500mA数字X线机,常规足跟骨侧位摄片,分析虹桥社区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所有跟骨侧位X线片结果。结果:共有152例足跟骨侧位片资料,其中男58例,女94例;跟骨骨刺阳性率36.18%,60岁以上者跟骨骨刺发生率显著高于60岁及以下者,不同性别者跟骨骨刺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通过饮食、运动及生活行为方式等干预,预防跟骨骨刺过早发生,减轻跟痛症的程度。

【关键词】社区居民;足跟骨侧位片;跟骨骨刺阳性率;年龄;性别

【中图分类号】R6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378-02

跟骨骨刺是常见病、多发病,多数人因为跟骨下缘骨赘形成,引起足底筋膜及滑囊的无菌性炎症,造成跟痛症。跟骨骨刺的诊断可以通过跟骨侧位X线摄片,以X线上发现足跟骨下缘有骨赘形成可作出诊断。但早期跟骨骨刺X线检查可呈阴性结果,表现为绒毛状新骨形成。现将虹桥社区跟骨侧位X线片及其阳性情况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虹桥社区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门诊医生开具跟骨侧位X线摄片检查的患者。

1.2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上海市虹桥社区居民在本院放射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共152例足跟骨侧位片资料。采样均使用国产500mA数字X线机,常规足跟骨侧位摄片,X线管电压55kv,管电流5.6mAS,获取足跟骨侧位片。

1.3 有关指标界定标准

1.3.1 正常足跟骨侧位片

3.讨论

本研究提示,上海市虹桥社区居民中,跟骨骨刺阳性率为36.18;60岁以上者跟骨骨刺发生率显著高于60岁及以下者,不同性别者跟骨骨刺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以上统计结果说明跟骨骨刺在上海市虹桥社区的老年人群中是多发的,常见的。老年人的足跟骨经历了常年累月的磨擦和冲击,所以很多老年人的跟骨下缘形成骨刺,这与劳损与退化有关系[1]。

据临床观察,跟骨骨刺的患者往往表现为跟痛症。研究发现,75%的跟痛症患者有跟骨骨刺形成[2]。跟痛症73%由跟骨骨刺和/或跖腱膜炎引起[3]。有时在足跟中央有一个压痛点,用手指触压疼痛剧烈。

3.1 跟骨骨刺的成因

跟骨下面有跖腱膜、内在肌及韧带的附着点,跟骨形成足后跟。长期各种原因对跟骨下缘的冲击和磨损造成足底软骨磨损、破坏,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同时软骨本身的修复、硬化与增生,逐步形成骨赘[4]。这是一种自然的老年退化现象,而足跟部骨质增生则尤为多发。

3.2 症状及诊断

跟骨骨刺的主要症状是跟痛症,时轻时重,走路时脚跟有石硌、针刺的感觉。

跟骨骨刺的诊断可以通过跟骨侧位X线摄片,以X线上发现足跟骨下缘有骨赘形成可作出诊断,但早期跟骨骨刺X线检查可呈阴性结果,表现为绒毛状新骨形成。

3.3 治疗

跟骨骨刺的治疗主要是缓解跟痛症,可通过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大部分的跟痛症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得到缓解。充分的休息,足跟垫的使用,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3],中医中药等治疗方法都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手术治疗,施行跟骨骨刺切除,跖腱膜松解治疗后,跟痛症可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2]。

3.4 预防

预防跟骨骨刺过早发生,减轻跟痛症的程度,可以通过以下措施:

(1)适当锻炼;(2)饮食上注意补钙;(3)足跟痛的时多休息,选择厚底、软底鞋,使用硅胶硅胶足跟垫,保护足跟减轻摩擦。

总之,跟骨骨刺是老年退行性病,多数人因为跟骨下缘骨赘形成,引起足底筋膜及滑囊的无菌性炎症,造成跟痛症。据此次调查的结果,上海市虹桥社区居民的跟骨骨刺在老年人群中发病较多,跟痛症给老年人生活上带来一定的困扰。在社区层面的及时干预和治疗,可以让社区老年人减轻跟痛症的困扰。

【参考文献】

[1]刘献祥,中医骨伤科辨病专方手册[M],第一版.上海:人民军医出版社:269.

[2]朱亚平,跟痛症病因的研究进展[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6,13(1).

[3]周游,跟痛症发病机制新见解与治疗策略[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7,36(9).

[4]冯典毅,中医综合治疗跟骨骨刺性跟痛症56例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6,13(4).

论文作者:李方中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  ;  ;  ;  ;  ;  ;  ;  

上海市虹桥社区居民跟骨骨刺调查论文_李方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