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探讨论文_佘丽

 (江油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四川江油 621700)

【摘要】目的:研究行为护理干预对于冠心病患者的作用。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参照组实施一般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行为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均具有明显的优势,数据对比差异也显示为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行为护理,临床效果较为明显,与一般护理对比,护理效果更为理想,应当广泛使用,使更多患者能够受益。

【关键词】行为护理;冠心病;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5-0034-02

The influence of behavioral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he Li.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jiangyou people's hospital.6217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ole of behavio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The 10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7 were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In the reference group, general care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behavioral care on the basis of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compared the nursing outcome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had obvious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of data was also shown as P < 0.05,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is obviou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the nursing effect is more ideal and should be widely used to benefit more patients.

【Key words】Behavioral nurs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Effect analysis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冠心病”,心脏是人体的重要的器官,它的作用就好比是一个永不停止工作的泵,随着心脏每次收缩将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流经主动脉输送到全身,以供给各组织细胞代谢需要。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流受阻,致使心脏缺血、缺氧,一种发病急、致死率高的重大疾病。近年来我国临床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根据研究可知,除了有效的治疗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也能够改善患者的病症,因而本文对行为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本数据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总计10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区间为46~78岁,平均年龄为(60±3.2)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100例患者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包括用药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嘱咐注意事项等在内的一般护理。研究组则在参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行为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生活习惯护理: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纠正其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首先向患者详细介绍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患病后主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嘱咐患者日常生活中避免吸烟、饮酒、暴饮暴食,并协同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监督,叮嘱患者进行规律的作息,早睡早起,在身体允许的前提下进行适量运动[2]。

(2)饮食习惯护理:根据患者的饮食喜好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嘱咐患者多食用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尽量避免食用高盐、高脂高热量的食物,日常生活中应多食用水果、蔬菜等,禁止食用油炸或带有刺激性的食物。

(3)用药习惯护理:向患者讲解,正确、按时的服用习惯对于提高治疗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叮嘱患者日常按时进行血压、血糖监测[3]。

(4)心理护理干预:在与患者的相处中,应时刻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治疗以及护理期间,多鼓励患者,让患者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帮助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使用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参与研究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均予以SPSS19.0软件处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数据测定为P<0.05的时,显示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发生2例并发症,1例心室壁瘤、1例栓塞,并发症发生率为4%,参照组发生8例并发症,3例心脏破裂、2例心室壁瘤、3例栓塞,并发症发生率 为16%,两组数据对比为χ2=4.0000,P<0.05。

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显示为P<0.05,详情请见表。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类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具有难治愈、发展快、致死率高的特点,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年龄的增长均会提高该病的发病率,该病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临床有关研究显示,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大大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因而就诊患者的生活习惯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患者往往因自身或者外部原因,较难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因而护理干预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4]。行为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模式,包含了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用药习惯以及心理护理干预,从多方面对患者实施细致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健康的饮食,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疗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在本文的研究中,接受行为护理干预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较高,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行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治疗疗效,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较佳,应当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孙宏.冠心病患者护理中行为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5):111-112.

[2]林红,黄丽辉,徐敏丹等.行为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6):1134-1135.

[3]张爱群.冠心病患者实施行为护理模式对其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探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7(4):87-89.

[4]杨瑞霞.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特别健康,2017(16):168-169.

论文作者:佘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9

标签:;  ;  ;  ;  ;  ;  ;  ;  

行为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探讨论文_佘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