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民歌中乡土语言模因解读与传译论文

徽州民歌中乡土语言模因解读与传译

谷 峰

(巢湖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摘 要: 徽州民歌是我国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我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徽州民歌的域外传播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徽州民歌的外宣翻译将有助于推广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徽州民歌中充满了独具地域特色的乡土语言,这些语言模因复制于徽州浓厚的地域文化和徽州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其语言简练,但蕴含着浓浓的地域文化基因,此为徽州民歌翻译的难题之一。在概述模因论和解读徽州民歌中乡土语言的模因化过程的基础上,以徽州民歌中的方言模因和熟语模因的传译为例,探究徽州民歌中乡土语言模因的传译,以期助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

关键词: 徽州民歌;乡土语言;模因;方言;熟语;翻译

乡土语言是乡土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一切具有地方特征、口口相传、通俗精炼,并流传于民间的语言表达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1],其“土”体现了文化的差异性,越“土”越有本土自然本色,“也就越能体现文化的内核,反映异质的东西,而有个性的文化才值得推广”[2]103。由此可见,乡土语言蕴藏于乡土气息较浓的文艺作品中,并彰显着乡土文学的地方色彩。就乡土语言的研究范围而言,主要包括“熟语、习用语、谚语、歇后语、俚语、成语、格言、俗语和方言”[3]。徽州民歌中无处不在的乡土语言,生动地再现了徽州区域的社会风气、乡土人情、自然风貌等,同时也增强了徽州民歌的艺术感染力,对徽州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乡土语言是徽州民歌的载体,讨论徽州民歌对外翻译传播,其乡土语言的翻译难以逾越。下文在概述模因论和解读徽州民歌中乡土语言的模因化过程的基础上,重点探究方言模因和熟语模因的传译,以期对徽州民歌的翻译研究有所裨益。

一、模因论概述

牛津大学教授道金斯(Dawkins)曾提出语言信息传递的基本单位或模仿的基本单位——模因(meme),并认为这种模因具有类似于基因有要求被复制的特性。[4]此后学术界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提出阐析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Memetics),此理论借助生物进化的范式诠释语言信息单位模因的复制、传播和吸收,对语内、语际语言信息的复制、语言基因传播中所表征的相似模因的继承现象以及语言演化过程中语言模因规律的研究独辟蹊径,为学界解读语言模因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独到的视角。简而言之,语言模因作为一种语言信息的基本单位,要靠复制、传播得以生存。弗朗西斯·海利根(Francis Heylighten)认为作为语言信息基本单位的模因在复制传播过程中将经过同化、记忆、表达、传播阶段并周而复始形成一个环路,其中有些语言模因选择存在于某一个阶段,当然有些语言模因在优胜劣汰过程中被淘汰。[5]

拿罩袍和浴巾的女子是白云飞的妻子柳含烟,另一位是白云飞的妹妹白雪。柳含烟把罩袍和浴巾搁在石屏上就脱去衣靴袒露柔和动人却透着酸味的身体。她瞅了一眼反应迟钝的白雪道:“无论这里人要对我们怎样,我们又能怎么样?”白雪这才脱去身上的罗衫。

然而,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交际者对各种语言符号的取舍与使用体现了各种语言模因因子或语言模因因子群的相互竞争,各种模因词汇和表达方式之间亦存在优胜劣汰的现象,以争取被语言交际者接受、交流和传播,或争取在语内和不同语言间相互传译。演变为强势的语言模因需要具备三个显著的表征:保真性、多产性、长久性,即强势的语言模因因子在复制传播过程中信息要精确、散布要广泛、复制要长久,其中模仿传播是语言信息单位得以模因的关键,复制传播是语言信息单位实现模因的前提。在现实的语言交际过程中,语言模因在语言演化和发展过程中得以强势传播或保留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便是其中的语言基因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例如网络流行语经模因复制传播到人们的日常语言交流当中。但是,在人们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一些形异义同的语言信息单位因其能满足语言交际者表达的需要而被模因复制、传播,但这些语言模因应用于不同的交际语境中会形成同义语言模因共存的竞争状态,难免会产生优胜劣汰的现象。“如果其中某一构成同义关系的新语言信息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模因复制的合理性,就更易于被语言使用者广为接受,进而得到更为广泛的模因复制和传播”[6]

通过对贮存过程中酸酯增减途径的研究[9],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无论是水解反应、酯-酸交换反应,最终都可以归结为酯的水解。由于酯的氧化反应主要是白酒中微量的高级脂肪酸在贮存过程中受外界环境的光、热、空气发生的氧化反应,降解成低级的酮和醛。氧化反应在酒中微乎其微,可忽略其损失量。即酒中酯的减少只是因为挥发损失和水解反应变成酸了。

二、徽州民歌中乡土语言模因的解读

徽州民歌中的乡土语言“是依地域而生成的,其次才是因人的秉性不同产生表述方式的特点,语言的地方特色是本体。蕴含着一个关于乡土的人性、人生、人情的认知结构”[7]。存在于徽州民歌中的乡土语言也是一种模因,是经过同化、记忆、表达、传播等方式模因复制而成的,正如何自然教授所言,“语言中的字、词、句、段,甚至篇章等,只要通过模仿被复制,都有可能成为模因”[9]。具体而言,在经过模因、语言模因和乡土语言模因三个阶段之后,乡土语言经过模因复制到徽州民歌,形成了存在于徽州民歌中的乡土语言,其中主要包括方言模因和熟语模因。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如何还原徽州民歌中极具地域文化色彩的乡土语言模因,是学术界需要考量的问题。文章在分析徽州民歌中的方言模因和熟语模因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他们的传译策略,以期对徽州民歌中乡土语言模因的翻译有所裨益。

图 1徽州民歌中乡土语言模因的构成图

乡土语言的成长环境源于地方土壤,经由特定的乡土水土“滋养”出来,具有一种内在的乡土活力与能量,其成长的环境与传播者是乡土语言继承和传播的直接源头。乡土语言具有一种乡土色彩,更具有模因复制的保真性、多产性、长久性等优势,可以从中梳理出一种乡土色彩、气韵与精神。在乡土语言的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如下两种类型: “一类是模仿的,又称客观的,是写实性的,这是一种传统的乡土语言。二类是表现的,又称主观的,是理想情感性的,它有传统乡土语言的根基。”[7]任东升和闫莉平也曾指出,“乡土文学与城市文学共同构成地域文学,乡土语言经过传播实现乡土语言模因化”,并提出乡土语言模因的来源及构成模型。[8]本文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列出徽州民歌中乡土语言模因的构成图,如图1所示:

以徽州绩溪民歌《亲家》中的“叫佢关关门,担起门闩乱打人”和“叫佢抹掰苞萝,坐在田里哭婆婆”两句为例。徽州民歌中承载着浓厚乡音乡情的方言是徽州地区一方风土人情的“活化石”,蕴含着浓浓的地域文化色彩,徽州民歌正是通过不同的乡音方言,表达着不同的乡土风情,形成了不同的乡土审美旨趣。在这首民歌中,包含模因复制于徽州绩溪特有的方言称谓“佢”,表示 “她、他、它”的意思,方言“担”,即“端着、拿着”,而“苞萝”即“玉米”。从目的语读者接受的角度,此三处方言可采取标准语译法,将源语中的乡土方言模因传译为目的语中的标准词汇,既 “求真”,即“顾及原文意义的行为”,又“务实”,即“顾及读者需求的行为”[2]104,以符合译人语读者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有鉴于此,可将这两句分别译为“Tell her to close the door;She picks up the latch to hit other persons”和“Ask her to pick corns; She sits in the field to blame her mother-in-law”,译文采取“尽可能让读者不动,把作者推到读者那里去”[14]的翻译路径,比较贴近目的语读者的文化思维习惯,充分体现了目的语读者视域与源语文化视域间的视域融合,从而实现方言模因传译的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三、徽州民歌中乡土语言模因的传译

乡土语言彰显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葛浩文曾开宗明义地指出,“构成作品长久吸引力的就是‘乡土色彩’”[10]。对于这些独具“乡土色彩”的语言的翻译,谢天振教授曾指出:“‘土得掉渣’的语言让中国读者印象深刻并颇为欣赏,但是经过翻译后它的‘土味’荡然无存,也就不易获得在中文语境中同样的接受效果。”[11]因此,如何向目的语读者传译出徽州民歌中乡土语言模因独具的“乡土色彩”,已成为探究徽州民歌外译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方言模因的传译

何为方言?卡佛(Carver)指出:“方言属某一语言的变体,本身具有一套完整的语法、语音及词汇特征,以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语言变体。如果这些特征囿于某一限定的相对统一的区域内,即为地域方言;如果一个社会团体的全体成员所说的话明显带有这些特征,即为社会方言。”[12]徽州地域的乡土语言根植于厚重的徽州文化,模因于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生产实践之中,其中高密方言无处不在。这些方言经过模因复制传播到徽州民歌,是对徽州民歌的地域性色彩起中介作用的重要元素,正如周领顺和丁雯所言:“方言作为语言变体,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它能直接、准确地表达人们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心理意识。”[13]徽州民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我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徽州民歌中的乡土方言的翻译已成为我国对外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徽州民歌中的乡土方言模因的传译主要有三种方法:其一是标准语译法,即将源语中的乡土方言传译为目的语中的标准词汇,其中采取“厚译”(thick translation)译法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其二是口语通俗译法,即用目的语中较为熟悉、通俗的口语体方言转译源语方言;其三是方言套译法,即用目的语中意义对等的另一种标准方言套译源语方言,常借助“归化”(domestication)法实现方言的套译。

(1)企业引进。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向,面向企业高薪招聘高素质、高技能的熟悉企业运行管理规范的“师傅型”师资,承担跨企业培训中心各个功能区域的实践教学、教学管理、培训服务、设备维护和生产运行等工作。

(二)熟语模因的传译

“熟语是语言的精华,短小精悍,寥寥几字即可传达出丰富的含义,且通常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15]徽州民歌中的熟语主要模因复制于徽州地域的格言、惯用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由于熟语语言简练、生动自然,能展现地域色彩,贴近生活,故而徽州民歌中的熟语模因运用颇多。在传译这些熟语模因时,既要准确译出源语的意思,又要充分考量源语的本土文化特色。具体而言,要透彻理解熟语模因的抽象意义,注意保真其生动形象的语言特征,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四种翻译方法:一是套用目的语中相应的熟语;二是以生动形象为主的熟语多采用直译法;三是以喻义为主的熟语多采用意译法;四是对部分意思较含蓄的熟语可作适当的翻译增补,如文本外增译[16]

以徽州歙县民间反映当地地貌特征及居民特性的民歌“黟县蛤蟆歙县狗呀,祁门猢狲翻跟斗吆”为例,其中具有乡土色彩的熟语模因“黟县蛤蟆”“歙县狗”模因于徽州广大劳动人民丰富的地理常识,既是经过长期锤炼的乡土语言的精华,又承载着古徽州两县的隐喻化象征。具体而言,“黟县蛤蟆”模因于黟县附近有山形如蛤蟆,蛤蟆性静,隐喻黟县人擅于勤俭守业;“歙县狗”模因于歙县附近有山形如犬,犬尽忠尽义,隐喻歙县人重忠实、讲团结。源语采用了隐喻化手法,翻译时不能仅仅采取直译的翻译范式,而是要灵活地采取文本外增译的策略,化隐为明,释义熟语模因的文化内涵。根据上述提及传译熟语的方法,可综合采取直译和和文本外增译,将“黟县蛤蟆歙县狗呀”译为“With its territory shaped like a toad,the people in Yixian county are as diligent as toads;with its territory shaped like a dog,the people in Shexian county are as devoted as dogs”,译文在忠实地再现源语文化特色的同时,让目的语受众既感悟到源语所表达的含义,又感受到隐喻的形象性及生动性,进而实现熟语模因传译的跨文化阐释,让西方读者领略到徽州民歌中乡土语言模因的文化内涵。

四、结语

乡土语言是乡土文学的重要载体,探究乡土语言的翻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域外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徽州民歌属于我国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的乡土语言模因使得徽州民歌乡土色彩浓郁,这些语言模因无疑是我国民歌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徽州民歌中的许多乡土语言模因复制于徽州的地域文化及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在传译这些模因性较强的乡土语言时,要具有受众意识,充分考虑源语的语言生态环境以及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力。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弥合这些源语乡土语言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距离,才能传播好这些乡土语言模因的含义。本文在概述模因论和解读徽州民歌中乡土语言模因的基础上,以徽州民歌中的方言模因和熟语模因的传译为例,探究徽州民歌中乡土语言模因的传译,以期助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

参考文献:

[1]周领顺.“乡土语言”翻译及其批评研究[J].外语研究, 2016(4): 77-82.

[2]周领顺, 周怡珂.汉语“乡土语言”英译的“求真”与“务实”:基于葛浩文翻译实践的讨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6): 103-109.

[3]周领顺.“乡土语言”翻译及其批评研究[J].外语研究, 2016(4): 77-82.

[4]DAWKINS, RICHARD.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206.

[5]尹丕安.模因论与翻译的归化和异化[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1): 39-41.

[6]熊明丽.从模因论看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J].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 124-128.

[7]刘恪.中国现代小说乡土语言的产生及发展[J].中州大学学报, 2012(2): 47-54.

[8]任东升,闫莉平.中国当代乡土文学中乡土语言模因的传译:以三部长篇小说沙博理译本为例[J].外国语文研究,2018(4): 49-58.

[9]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150.

[10]葛浩文.葛浩文文集[M].北京: 现代出版社, 2014: 40.

[11]谢天振.超越文本 超越翻译[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 231.

[12]CARVER, CRAIG M.American Regional of Dialect: A Word Geography[M].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87: 4.

[13]周领顺, 丁雯.汉学家乡土语言英译策略对比研究:以葛浩文译《酒国》和蓝诗玲译《鲁迅小说全集》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6): 1-14.

[14]王东风.韦努蒂与鲁迅异化翻译观比较[J].中国翻译, 2008(2): 5-10.

[15]黄勤, 余果.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黑白李》三个英译本中熟语翻译比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4): 29-39.

[16]尹邦彦.试论中国惯用语英译的对策[J].漳州师院学报, 1997(3): 101-106.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me in Folk Language of Huizhou Folk Songs and Its Translation

GU Fe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 Chaohu University, Chaohu, Anhui 238000, China)

Abstract :Huizhou folk songs are like a bright pearl in the or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our country.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preading excellent Chinese Culture”,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Huizhou folk song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of Chines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e good translation of Huizhou folk songs will help populariz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mprove China’s international impression. Huizhou folk songs are full of folk language with uniqu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These language memes are reproduced from local culture of Huizhou and the practice of local people.The language is concise and contains strong genes of regional culture, which has become a difficult problem in translating Huizhou folk songs.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meme and interpreting the meme process of folk language in Huizhou folk songs, this paper takes the representation of dialect and idiom memes in Huizhou folk songs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translation of folk language memes in Huizhou folk songs, aiming at helping the spread of Chines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Key words :Huizhou folk songs; folk language; memes; dialects; idioms; translation

DOI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9.05.011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715( 2019) 05-0062-04

收稿日期: 2019-09-30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徽州民歌外译的文化调适研究”(AHSKQ2017D57)。

作者简介: 谷峰(1979—),男,安徽巢湖人,硕士,巢湖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责任编辑 谢春红)

标签:;  ;  ;  ;  ;  ;  ;  

徽州民歌中乡土语言模因解读与传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