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Wilso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论文_鲁兵

湘雅常德医院 湖南省常德市 415000

【摘 要】目的:分析肝脏Wilso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例肝脏Wilson病患者,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质检查的11例健康人员,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病理检查的方式,对比两组人员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谷草转氨酶水平,另对比两组肝炎抗原阴性率、免疫性抗体阴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较低,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谷草转氨酶水平较高,肝炎抗原阴性率、免疫性抗体阴性率也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Wilso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体现在免疫力、肝功能、血清铜蓝蛋白水平的异常方面。

【关键词】肝脏Wilson病;血清铜蓝蛋白;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

前言

肝脏Wilson病即肝豆状核变性,属于神经内科少见疾病之一,多发于未成年群体。该疾病症状多样,病因复杂,直接原因为铜元素在体内的代谢障碍,因与部分肝脏和代谢疾病在临床表现上相似、特异性不高,可见漏诊和误诊等问题。加强肝脏Wilso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可优化疾病诊疗,我院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例肝脏Wilson病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11-23岁,平均(15.6±1.6)岁。

对照组: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体检的11例健康人员,男5例,女6例,年龄10-22岁,平均(15.4±1.8)岁。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病理切片检验法。以超声引导,获取两组人员肝脏活体组织样本两份。其中一份应用甲醛溶液(浓度参数4.0%)进行固定,通过石蜡进行常规包埋,制作为4μm厚的病理切片,按标准流程进行病理检查。另一份以戊二醛溶液(浓度参数2.0%)前固定,持续两小时,再以锇酸(浓度参数1.0%)进行后固定,持续1小时,应用乙醇、丙酮进行脱水,通过环氧树脂进行包埋并制作为半薄切片。应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人员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谷草转氨酶水平,另对比两组肝炎抗原阴性率、免疫性抗体阴性率。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人员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和肝功能

观察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偏低,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谷草转氨酶水平偏高,见表1:

表 1 两组人员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和肝功能(n=11,)

 

2.2两组人员的肝炎抗原阴性率、免疫性抗体阴性率

观察组人员的肝炎抗原阴性率、免疫性抗体阴性率较高,见表2:

表 2 两组人员的肝炎抗原阴性率、免疫性抗体阴性率

 

3.讨论

肝脏Wilson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这是导致疾病早期无法得到确诊和有效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针对该疾病的研究表明,患者发病后可见精神障碍、腹水、震颤、肝脾肿大等症状,上述症状均与铜离子的沉积存在关联。尝试提升疾病诊断效果,需要针对其病理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此前学者分析表明,患者的肝功能出现异常后,肝组织内的抗体会出现变化,95%以上的患者抗原检查结果为阴性,且免疫性抗体阴性率也超过90%[1]。另有学者研究发现,肝功能的损伤可导致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以及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谷草转氨酶水平的异常[2]。我院研究结果与此相似,观察组患者的肝炎抗原阴性率、免疫性抗体阴性率均为100.00%,对照组健康成员则分别为9.09%和0.00%。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偏低,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谷草转氨酶水平偏高,组间差异明显。

铜蓝蛋白此前多用于进行肝脏、肾脏以及其他消化系统、代谢系统疾病的诊断,该物质为单链多肽,铜原子约7个。铜蓝蛋白在机体内可起到抗氧化、合成含铜酶蛋白的作用,氧化酶活性相对理想。当患者受到肝脏Wilson病的影响时,体内铜离子无法常规代谢,大量沉积于肝脏基底核等物质,也会沉积于其他部位,导致铜蓝蛋白出现合成障碍,也有学者认为铜离子代谢异常导致患者血液中的蛋白基被抢夺,铜蓝蛋白合成受限,直接表现为含量降低。肝炎抗原阴性率、免疫性抗体阴性率的升高则与肝脏损伤直接相关,免疫应答在疾病影响下被激活,从而形成抗体。患者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谷草转氨酶的异常,与血液功能障碍存在关联,血液功能障碍则受到肝功能的影响,直接因素为铜离子代谢功能的下降,也可作为疾病诊断的参考。

综上所述,肝脏Wilso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体现在免疫力、肝功能、血清铜蓝蛋白水平的异常方面,临床应行综合诊断,以保证疾病诊断效果,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许亚运,杨任民,方明娟,等.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2019,41(08):785-788.

[2]阿尔孜古丽·艾尔肯,孙晓风.肝豆状核变性发病机制及诊治现状的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9,28(04):465-469.

论文作者:鲁兵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肝脏Wilso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论文_鲁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