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的关键在于新股发行的定价机制_新股发行论文

中国股票市场的关键在于新股发行的定价机制_新股发行论文

中国股市的关键在于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股论文,关键在于论文,中国论文,股市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客观地讲,过去20多年来,中国股市自设立以来一直就有各种激烈的争论和分歧,方方面面包括监管机构、中介机构和投资者都为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做了大量的探索,特别是广大股民为中国股市的扩张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去年下半年新一届证监会领导人上台以来,也一直大力推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抑制新股定价过高,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提升股市投资价值,倡导价值投资理念。但时至今日,许多根本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我们还是没有走出把股民当傻瓜圈钱的时代,其中最首要的、关键的问题就是现行制度一直导致新股发行定价过高。

根据Wind数据统计,从1993至2012年,过去20年新股发行市盈率经历了3个大的阶段:1993年至1998年6年市盈率只有10-14倍;2002年至2008年7年市盈率17-29倍;2009年至2011年分别高达53、59和46倍左右,许多新股市盈率甚至高达70、80倍甚至上百倍。今年以来新股发行市盈率明显回落,但依然高达30倍以上。这样高的市盈率转嫁到二级市场,给二级市场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是二级市场很多年都难以消化的。其直接后果就是二级市场只能靠持续震荡下跌来消化这些风险。

更严重的是,为了高价圈钱,不少新股发行都存在过度包装、甚至虚假信息、恶意包装和欺诈上市的问题,给二级市场带来市盈率过高和业绩虚高不真实叠加的双重风险,严重坑害投资者。

因此,要减少二级市场风险,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要抑制新股定价过高。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在目前条件下只能由监管部门对新股定价进行干预和限制,新股发行的市盈率不能超过二级市场同行业的平均市盈率。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要打破教条主义的市场化崇拜。有人片面理解市场化,把市场化过于教条化、简单化,本该市场化的地方却不讲市场化,直接限制普通投资者的交易行为;而在一个不完全的市场,又把市场化教条化,认为对新股定价不能干预。我认为,市场化不是没人监管的市场。股票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的市场,不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而是一个信息极不对称的市场。特别是新股发行,交易双方的信息极不对等,权利极不对等,义务极不对等。在这样一个市场强调市场化,只能是迂腐和不负责任的。

建议把现行的新股询价申购制度改成美国式的招标或美国式拍卖,即高价申购就高价认购,同样一只股票,李四报20块钱要申购1000万股,那就按20块钱1000万股先给他;张三报17块钱要认购2000万股,就按17块钱2000万股先给张三,这样从高到低,高价申报就高价认购,可以抑制新股询价过程中的投机及其推高新股价格的现象。

我们过去的法律条款强调同一次发行新股要按照同一个价格。我认为,这个教条很有些似是而非,应尽快予以纠正。本来投资者对于同一家公司的股票投资价值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看法,为什么非要让新股申购过程中用同一个价格?

标签:;  ;  ;  ;  ;  ;  ;  

中国股票市场的关键在于新股发行的定价机制_新股发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