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白散的组方分析及在儿科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郑彬茹1 ,张葆青2

泻白散的组方分析及在儿科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郑彬茹1 ,张葆青2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泻白散是治疗小儿肺热咳喘的经典方,本文从其药物组成、药物配伍归经、组方用药谈谈泻白散的组方原则及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体会,并分析验案一则以资举证。

关键词:儿科;泻白散;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泻白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又名泻肺散,方用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主治肺火皮肤蒸热,日晡尤甚,喘咳气急,热郁肺逆等症,是治疗小儿肺热喘咳的经典名方。吴又可云钱氏制泻白散治热病后与小儿痘后,外感已尽,真气不得归元,咳嗽上气者甚良。本文从其药物组成、药物配伍归经、组方用药谈谈泻白散的组方原则并浅谈其临床应用体会,并举验案一则附录如下。

原方记载泻白散药物组成为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用法为:剉散,入粳米一撮,水两小盏,煎七分,食前服。方中桑白皮性寒,味甘辛,归肺脾二经。《本经》云其“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药性论》中有“治肺气喘满,水气浮肿,五伤绝,利水道,消水气......内补不足”之说;《本草纲目》言“泻肺,降气,散血”。故桑白皮味甘可固元气之不足而补虚,味辛能泻肺气之有余而止嗽,临床中因实邪郁肺,肺窍不得通畅者,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均可借桑白皮之性渗之散之。地骨皮甘淡而寒,入肺、肝、肾经。《别录》言“主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虚极,......利大小肠”;《本草纲目》云“去下焦肝肾虚热”;王好古言其可“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此物甘淡而寒,凉而不俊,可理虚劳,气轻而辛,可以清肺,平补下焦,可使精血充而邪火自退,肝肾虚热者宜之,其入泻白,清金调气,故可疗肺热有余之咳嗽。粳米味甘性平,能益脾胃,除烦渴。《别录》言“主益气,止烦,止泄”;《滇南本草》言其“治诸虚百损,强筋,壮骨,生津,明目,益智”;粳米既可扶助胃气,又可防止诸药寒凉伤胃。炙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别录》云“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珍珠囊》云“补血,养胃”;故炙甘草既有和中益气,补脾胃不足之功,又有止咳润肺,调和诸药之用。

肺为娇脏而属金,其性以下行为顺,上行为逆。上逆则上焦郁热,气郁生涎,火郁生热,肺合皮毛,外生肌腠,则见皮肤蒸热;肺主治节,肺气不降,则见喘嗽气急,治此者,宜清之降之。泻白者,正金之令,驱气之逆,使金清则气肃。《医方考》云“肺火为患,喘满气急者,此方主之”。方中桑白皮性甘寒,专入肺经,以之为君,其皮可行皮,白能归肺,其甘寒之性皆能入肺而清热,且其根入土最深,能清而复降;地骨皮深入黄泉,为臣药,其甘寒之性能助君药泻肺中之伏火,又能入肝肾,凉血除蒸;二皮之用,皆在降肺气,肺气降则火自除也。炙甘草、粳米养胃和中以扶肺气,共为佐使。此四药合用,组泻白之方,有清热而不伤阴,泻肺而不伤正的特点,共奏清肺泻热,宽气进食,止咳平喘之功。本方之特点为清中有润,泻中兼补,寓补于宣,对小儿“稚阴”之体有标本兼顾之功,故虽清肺而仍重固本,与肺为娇脏、不耐寒热的特点甚为吻合。武丽丽[1]用泻白散加减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型咳嗽,疗效肯定;郭玉娜等[2]总结聂惠民运用泻白散治疗肺热咳喘效果显著;此外,李继吾等[3}运用泻白散加减治疗小儿湿疹、低热、便秘疗效良好。可见泻白散在临床中适用范围广,只要是肺热壅胜所致的各类疾患,均可用泻白散加减治疗。以下附验案一则以资举证。

验案分析

患儿刘某,男,4岁,于2015年3月16日就诊。主诉:咳嗽10余天。现症见:咳嗽,夜间咳甚,影响睡眠,有痰不会咯吐,鼻塞,流黄粘涕,无咽痛,无腹痛,平素纳可,大便偏干,小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数。处方:桑白皮9g 地骨皮9g 蜜款冬花9g 蜜紫菀9g 白前6g 炒紫苏子9g 石菖蒲9g 黄芩6g 甘草6g,5剂,日1剂,加粳米一小撮,水煎服200ml,少量频服。嘱患儿清淡饮食。药后咳嗽减轻,守上方去石菖蒲,加乌梅3g,蜜百合9g继服6剂。1月内随访未见复发。

按:咳嗽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肺部疾患,近年来因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家长溺爱,护理不当;小儿五脏六腑功能不全,对疾病抵抗能力差;小儿卫外功能未固,外邪每易由表入里,迅速传变;加之小儿又属“纯阳”之体,外邪无论寒热,多随风而入,风为阳邪,化热最速,因此在临床中小儿肺热咳嗽病例并不少见。采用泻白散对此类病症进行治疗,可以缩短病程,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武丽丽,史正刚.加减泻白散治疗小儿痰热咳嗽[J].中医儿科杂志.2010,(05):30-31.

[2]郭玉娜,郭华.聂惠民运用泻白散与经方合方治疗肺热咳喘验案[J].辽宁中医杂志.2014,(01):160-161.

[3]李继吾,熊磊,李安源.泻白散加减治疗儿科疾病体会[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12):50-51.

作者简介:郑彬茹(1990-),女,汉族,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在读.

收稿日期:2015-11-07

论文作者:郑彬茹1 ,张葆青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7

标签:;  ;  ;  ;  ;  ;  ;  ;  

泻白散的组方分析及在儿科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郑彬茹1 ,张葆青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