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价值体系与价值管理策略思考_企业价值论文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价值体系与价值经营战略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论文,经营战略论文,利益论文,体系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5X(2005)03-0019-05

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是追求长期利润的最大化。而企业利润的获得是与其为社会提供价值的交换结果。企业能否长期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其对社会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从表象上看,企业获得的利润直接来源于其提供的产品、服务与市场(顾客)的交换。然而,企业的运营除需要市场条件外,还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技术、自然以及企业内部的环境及资源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利润和良好经营条件的获得,需要通过与社会、企业员工等各相关方面的种种有形或无形的交换来实现。而交换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就是对交换双方或各方都有价值。因而,企业的经营条件、盈利水平本质上取决于其为顾客、股东、社会、员工等各有关方面所提供的价值。而有关各方对价值的追求是不同的,有些甚至是相矛盾的,又需要企业协调各种不同的价值关系。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质上是创造和维护企业价值体系的过程。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取决于其价值水平以及价值系统的协调、均衡性。[1]

因此,协调的企业价值观念及体系,是企业经营者树立正确经营管理理念,制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战略的基础,也是建立企业正确经营伦理观念的基本保证。本文通过探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有关价值问题,试图建立企业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并据此探讨企业价值经营管理战略的基本思路。

一、关于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若干“价值”问题

如上所述,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质上是价值体系的创造和维持过程。如何认识和理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有关价值概念及其内涵,是确立企业价值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关于“价值”的概念,在学术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论述和争论,如:“劳动价值论”、“供求论”、“边际效用论”、“生产费用论”等等。然而,在具体的社会活动中,“价值”的含义是简洁而明了的,即“有用性”。本文无意对“价值”的一般理论性概念进行探讨,只是试图结合现实社会实践,来理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遇到的具体价值问题,从概念上明确企业价值体系的前提条件。

1、价值=有用性

现实具体社会实践中一般所使用的“价值”的含义应该是事物、个人或组织(客体)对其他事物、个人或组织(主体)有用的性质、属性或程度。

对于人、组织的有用性可以理解为是满足其需要的性质、程度,或意义;而对于事物的有用性,可理解为是对事物的形成、完善、改善等具有促进作用、意义或帮助等的性质或程度。如果客体对主体无用或有害、有副作用,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客体具有“零价值”或“负价值”。

2、明确价值的主体与客体,是研究价值问题的前提

认识价值的主体(承受者)与客体(对象)是研究价值问题的前提。即首先需要明确“谁或什么(客体)对谁或什么(主体)具有价值”。价值概念的主体和客体均可以是人、组织,也可以是事物。对同一个价值问题,主、客体不同其含义可能会完全不同。笼统地谈论价值往往会失去其实际意义,也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产生偏差。

关于“企业价值”,同样对应不同的主体和客体,具有多面性。可以以企业为主体,即某个人、组织或事物,对企业的价值;也可以以企业为客体,即企业对其他人或事物的价值。本文所研究的企业价值的含义主要是指后者。也就是说,站在经营者的角度,去分析企业对顾客、社会、股东和员工的价值,进而探讨如何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自身价值。

3、价值具有相对性、主观性、动态性

“价值”所对应的主体和客体可以是多样的,价值也就是相对的。对于同一事物的有用性,判断者的立场、角度、认知程度等不同,其结果也会大不相同。一个人、组织或事物,对A有这样的价值,对B未必有价值或可能会有另外的价值。另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主、客体,随着时间、环境、条件等的变化,价值也可能会随之改变。

4、研究价值必须从分析价值主体的需要入手

价值是由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屑性决定的。因此,研究事物的价值,就必须首先站在价值主体的角度,分析主体需要什么,或什么条件有助于主体的正向发展。分析客体已有或可能具有的属性能否有效满足主体需要,或客体应该具备什么属性,才能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可能性及程度等,方能充分认识客体对主体的实际价值。

5、企业自身价值决定于其对利益相关者提供的价值

如上所述,企业价值表现在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有用性上。企业通过为各有关方创造、沟通和交换价值,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质上是创造、维护企业价值体系的过程。

二、企业的价值体系

(一)企业价值的内涵

企业价值是企业向各利益相关者提供的价值,可以概括为:顾客价值、社会价值、股东价值和员工价值四大要素,形成有机动态的系统。企业通过向各利益相关者提供价值,获得经营资源和利润。

1、顾客价值:企业对顾客的价值。顾客通过购买、消费或经销企业产品、服务,以及企业的品牌形象、促销、公共关系活动等所获得的价值。

2、社会价值:企业为社会(供应商、政权机构、公众、媒体、区域社会、环境等)创造的价值。企业社会价值的提高,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3、股东价值:企业对股东(投资者)的价值。为股东提供有形、无形的利益,取得股东的投资和配合。

4、员工价值:企业为其员工创造的价值,主要表现在满足员工物质、精神需要的程度上。提供员工价值的目的在于获得其更高的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工作效益,为顾客、社会及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投资回报率”。

企业价值是上述各项价值综合作用的结果。

图1 企业价值体系

(企业整体战略价值链)

(二)企业价值体系

1、企业价值体系

上述四种价值,相互促进又互相制约,构成了企业的基本价值体系(见图1),[2](P89)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战略价值链。

企业的经营策略或战略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和调整四方面的价值及其作用关系,来提高企业的整体价值,进而获得长期的利益和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则是,企业提高其对顾客、社会、投资者和员工的价值,并协调各价值以及与企业长期盈利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制定企业经营管理战略时,需要研究企业如何为顾客、社会、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近而分析如何获得顾客、社会、投资者和员工给企业带来的利益,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2、企业价值体系分析

图2是根据各价值之间关系做成的企业价值体系的分析矩阵。[2](P86)其核心是“企业价值”,由“社会”与“股东”和“顾客”与“员工”构成矩阵的两个垂直的轴线,根据轴线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各相应的中间要素(方框中的内容。其上方为需要企业付出的努力;下方是企业努力获得的),利用此矩阵可以对各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有机地提高企业价值水平,则需要实现各要素的要求。

图2 企业价值体系分析矩阵

(1)顾客价值是体现企业自身价值的基础

顾客是企业存在的前提。顾客价值也就成为形成、提高企业价值的前提条件。提高顾客价值是企业价值经营的核心目标。

而企业的顾客价值的形成、提高,又受到社会、股东、员工价值的制约或影响。第一,企业可以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平衡顾客与股东的利益(顾客满意与盈利)关系;第二,顾客的生活价值追求和实现,是自身条件与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作用的结果。企业通过社会营销,影响顾客的价值追求。提高企业和品牌的社会形象,为顾客提供更高的附加价值。另一方面,企业的持续发展,还需要平衡顾客与社会的利益关系;第三,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质量直接影响顾客价值的形成,通过满足员工的需求,提高其工作质量也是实现提高顾客价值的重要途径。

(2)创造社会价值是企业提高社会形象,获得社会资源的基本保证

企业通过满足社会(如供方、政权、媒体、金融机构、公众及地域社会等)需要,提高企业的社会价值,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获得良好的社会资源和持续发展的社会条件。提高顾客和与员工的生活质量以及股东价值,繁荣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以及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税收等物质、精神利益也是实现企业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同时,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也有助于提高顾客、股东和员工的价值。

(3)股东与员工价值是企业价值的支撑条件

员工是企业创造顾客、社会及股东价值的执行者。其工作业绩直接影响其他三个价值的形成。企业为员工创造的价值决定着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忠诚度以及其工作态度和质量,进而影响企业整体价值的形成与提高。影响股东价值直接因素是企业的收益水平和企业的社会形象。而企业的收益又取决于其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人力资本的质量(员工的能力和绩效)和企业通过创造社会价值而获得的社会资源及环境条件。

三、价值经营管理战略思考

由上所述,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质上是创造和维护协调的企业价值体系的过程。企业能否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取决于这个体系的价值水平和协调性。因此,企业应该树立价值经营管理的战略观念,确立以企业价值体系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战略——价值经营管理战略。

1、企业的价值经营战略体系的基本框架

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是价值。企业价值经营管理战略的总目标可以概括为:不断提高企业价值水平,维持协调的企业价值体系,努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环境与条件(持久的盈利能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企业整体价值经营管理战咯的基础上,需要形成以价值为中心的企业价值经营管理机制与体制,建立、完善由各业务战略组成的价值经营战略体系(见图3)。

价值经营管理战略的基本特点在于:

第一,在理念上,明确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绩效是价值交换的结果,绩效的取得取决于向有关方面提供的价值及其沟通、交换手段。由单纯的“获取”,明确为“交换”;以提供产品、服务、经济回报等为中心,转换为以提供价值为中心。一个业务部门的价值的实现,也是企业内若干部门协作的结果,相关业务部门之间同样也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有形或无形的价值交换关系。各部门业务,同样是对于所属员工、相关部门和群体的价值经营与管理的过程。

第二,在战略上,将企业的经营管理,作为对价值系统的经营与管理,其核心是提高企业整体价值水平和维持价值系统的协调。企业的业务拓展(一体化、多元化等),是在分析现有或新的顾客价值基础上,协调扩延企业价值体系的过程。

图3 企业价值经营战略体系基本框架

第三,在企业组织结构和机制上,超越传统的业务部门的界限,围绕价值创造的有效性,建立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企业的战略业务单位,是企业价值经营管理战略体系下的价值经营管理的子系统。

第四,在方法上,由于明确了促进“交换”是各项业务工作的中心,因此,可以把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运用于企业传统的人力资源、公共关系、财务管理等有关业务中。即通过对各经营管理对象的价值(需求)分析、价值定位、价值创造、价值沟通和价值交换,实现企业及其各业务部门的工作价值。

2、企业价值经营管理战略的基本过程与内容

首先,在确立价值经营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明确企业发展的愿景和整体目标;分析各利益相关者所追求的价值(需要);结合企业现有和可能具备的条件与竞争者(争夺企业有关资源、影响企业资源效益发挥的组织或个人)分析,明确在满足各方需求上的优势与劣势;由此界定企业最可能提供给各利益相关者的目标价值(哪些组织或人群及哪些需求),通过平衡协调各价值与企业长期盈利能力之间关系,确定各价值的定位;进而分别通过创造价值、沟通价值和交换价值,实现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的价值目标,最终体现企业的整体价值。以获得相应的利润和长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参照表1)

表1 价值经营管理战略的基本过程和内容

3、竞争与企业价值经营管理

由于当代市场竞争和社会环境条件的变化,企业间的竞争,由生产、市场营销、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单项业务能力与效率的竞争,正在成为进一步人性化、社会化,有效利用、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的综合能力的竞争。竞争不只是在市场领域,其对象也不仅仅是同行业企业,而是多方位争夺资源的竞争;它不仅仅是表象的销售收入、市场份额以及短期的市场利润的争夺,而且还是企业整体价值水平和企业价值体系协调能力的竞争。企业的竞争战略,不但需要考虑行业竞争者的市场行为,还需要充分考虑影响企业综合资源利用及其整合等的多方因素,是一个多方位的价值竞争战略体系。

因此,完善企业价值系统,确立企业价值经营战略,也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四、结论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企业获取有形资产的基本条件。而现实社会及企业自身对企业价值的评价,往往注重对企业有形资产、利润水平的衡量,而对无形资产(如品牌效应、社会形象、社会资源整合及综合利用能力等)和企业价值系统协调性认识不足。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过于重视其短期效益,甚至违背企业经营伦理,损害企业自身整体价值。由于企业价值系统失衡,而影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在本质上,是企业发现、创造与沟通、交换价值,协调企业价值体系能力的体现。企业价值体系的维持和价值经营管理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企业无形资产的形成和有形与无形资产的协调增长,也是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核心能力的基础,以及企业树立正确经营伦理观念的内在保障。

标签:;  ;  ;  ;  ;  ;  ;  ;  ;  ;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价值体系与价值管理策略思考_企业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