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论文_朱云建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论文_朱云建

身份证号码:37070419860708XXXX

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大部门建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都广泛采用了装配式建筑,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其质量容易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工程出现问题,所以必须做好相关的质量控制和通病防治工作。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1.1大部分构件均需要预制,利用定型模板的平面作业方法替代传统的现浇结构作业方式。这种施工作业方式可以很好地控制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1.2由于结构的大部分构件均是由工厂生产出来,可以利用较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机械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产品质量、对施工现场的噪音污染也将大幅度降低、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避免了施工现场的粉尘等污染物。

1.3由于装配式建筑结构是一种较为前沿的工程技术,该建筑结构形式对前期设计质量和后期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的需求均比较高。

2、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2.1施工人员方面

预制构件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工人技术水平不高、缺少工作经验等因素导致生产工序不规范,在预制件尺寸、规格等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检测,导致一些不达标的预制件出现在施工现场中;目前,坐浆—注浆是装配式建筑中常见的湿式注浆是装配式建筑中常见的湿式连接方法,但在施工现场因为人员数量有限,又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极易出现坐浆、注浆不饱满的情况,影响预制件的质量;在预制构件后浇段过程中,由于质量控制意识不足,技术水平偏低,往往会使T型节点钢筋连接存在问题或者模板偏差型节点钢筋连接存在问题或者模板偏差情况;在安装过程中,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起步较晚,水平有限,成熟成功的经验较少,所以经常存在操作技能不熟练等问题。

2.2物料方面因素

在对构件进行预制的过程中,一些人员往往依靠经验来进行配合比的设置,没有对配合比进行严格的把握,以至于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在采用坐浆一注浆湿式连接方法的过程中,注浆料、坐浆料的配合比及材料质量都会对连接质量产生影响,而且在搅拌的过程中没有对搅拌原则加以重视,都会对施工质量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在混凝土的后浇筑过程当中,出现粗骨料过多、叠合板浇筑厚度过薄的情况,就容易导致烂根問题的出现;在构件的安装之前,没有对构件的精度进行检查,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加以使用,这样的话所造成的质量问题是非常大的;在保护成品的过程中,由于非承重构件在自身设计方面的厚度较薄、强度较低、体积比较大,所以在移动的过程中容易有损坏问题出现;在注浆的过程中,没有封堵或者是套筒的封堵不严实,容易使得灰浆进入到套筒中,从而影响到施工质量。

2.3后浇段混凝土质量问题

后浇段的质量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漏浆、烂根、板底不平等质量问题。机械方面,缺乏模板工程检验工具;材料方面,粗骨料过多,容易烂根;人员方面,缺乏质量责任意识,技能水平不达标,模板和钢筋工人操作容易出现偏差;工艺方面,混凝土振捣不当造成漏浆、烂根、表面平整度差等问题。环境方面,气温高低会影响混凝土质量,也会影响工人行为状态,舒适的温度有利于工人进行规范操作。

2.4成品保护问题

成品预制构件极易出现破损,然后期成品的修补工作又很繁琐,故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建筑物耐久性。人员方面,缺乏培训、技能不熟练,管理者复检工作不到位;材料方面,非承重构件本身设计强度不高,所以移动中易损坏,墙板构件厚度薄、体积大;工艺方面,缺乏成品保护整体解决方案,构件运输、存放、吊装中边角保护措施不足,缺乏专用保护器具;环境方面,构件存放的时间、所处环境的酸碱度也会影响构件强度,构件存放的时间越长,构件越容易损坏。

3、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3.1确保构配件供应质量

针对上述构配件材料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还需要采取有效手段加以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构配件而言,通常材料的生产与施工是由不同单位来进行的,施工单位并不能够有效控制材料的生产环节以确保构配件质量,但施工单位可以在构配件选购环节采取有效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手段,在经过技术性检验之后,施工单位可以要求就质量不合格的构配件材料予以更换或退货,并全程跟踪构配件更换的过程。在构配件生产前期,施工单位也需要就构配件的生产提出合理建议,例如,考虑到构配件需要进行脱模、存放、运输与吊装,在过程中极易产生问题,因而可以要求生产单位尽量确保构配件的单件重量的相近,要求单件构配件重量尽量小于要求单件构配件重量尽量小于6t在构配件运输与存放环节,施工单位与生产厂商应当就构配件材料的特性与注意事项达成共识,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输与存放方案,以避免由于外部因素对于构配件质量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材料存放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也需要安排专门人员,对构配件进行合理的养护。

3.2提高施工人员专业水平

确保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方式还在于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设备操作能力与水平,施工单位需要切实做好施工项目人员的组织架构,建立一个组织严密的项目施工部门,以此提高对于施工人员的管理水平与效果,以避免由于施工人员的疏忽而导致的建筑质量问题。对于项目的施工人员,施工单位也应当定期进行专业化培训,以提高人员专业技能的造作能力。在施工环节,施工单位可以制定有效的质量问责制度,将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责任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以此提升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对于质量控制的戒惧心理,提高施工质量控制的主动性。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技术水平要求最高的环节在于构配件的吊装,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能够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来确保构配件装配的精准性。

3.3提高管理的协调性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施工管理的协调性因素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非常大,且具有相当程度的综合性,需要施工单位通盘考量施工过程中的全部环节,考量建筑施工的各参与单位,在充分了解各方能力与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各参与单位之间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合理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技术手段与组织手段来确保施工单位内部运转的有效性;以合同与协议等方式来加强参与各方的协调性与统一性,提高施工管理的系统性。施工单位要以自身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在满足自身利益诉求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考量工程参与各方的经济效益与合法权益。另外,施工单位还应当积极进行施工方式与方法的尝试与探索,不断寻求建筑施工的优化方法。在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依旧尚未成熟,建筑水平与施工质量还有相当程度的上升空间,施工单位应当在充分考量建筑现场与工程的实际要求的同时,不断总结各国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典型案例,积极引进更加先进的施工理念与方法,加强与设计单位及构配件生产单位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切实提升建筑质量与施工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有利于提升相关工艺、技术的应用水平与应用价值。通过相关对策的有效执行,能够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实施强化管理措施,能够实现提升整体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因此,随着建筑工程工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要深入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最大程度发挥其应用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健,罗志敏.大型商业建筑整体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7,39(4):489-491.

[2]乔桂军.装配式住宅工程现场施工监理的质量控制要点[J].建设监理,2017,(2):57-60.

[3]江韩.王景全.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案例[J].建筑施工,2018,(1):40-50.

[4]刘占省.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应用[J].建筑施工,2018,(1):80-90.

[5]涂凌.吴海军.任青阳.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9,(1):40-60.

[6]中国建设教育协会.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要点集[J].建筑施工,2019,(1):40-100.

[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装配式建筑标准汇编[J].建筑施工,2017,(1):105-120.

[8]范幸义装配式建筑[J].建筑施工,2017,(1):40-80.

[9]杜常岭.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口袋书-构件安装[J].建筑施工,2018,(1):125-130.

[10]张玉波.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口袋书-工程监理[J].建筑施工,2019,(1):210-240.

作者简介:朱云建(1986年7月8日生人),男,汉族,潍坊人,本科,研究方向:建设工程

论文作者:朱云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5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论文_朱云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