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和李方芳报道了春晓天道也给了好心的人--2003年吉林省高考顶尖理科学生李春晓的故事,讲述了教孩子的故事_高考论文

桃子和李方芳报道了春晓天道也给了好心的人--2003年吉林省高考顶尖理科学生李春晓的故事,讲述了教孩子的故事_高考论文

桃李芬芳报春晓 天道亦酬有心人——吉林省2003年高考理科状元李春晓父亲谈教子故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吉林省论文,教子论文,桃李论文,有心人论文,天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11月里的一天,在中央电视台“幸运52”节目的擂台赛上,吉林省高考理科状元李春晓和文科状元肖潇机智幽默、配合默契,力拔头筹,给现场的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竞赛现场,肖潇在向观众介绍李春晓时这样说:我是在高考的最后关头冲出来的文科“黑马”状元,而李春晓是我们吉林一中早已“内定”的理科状元。这一句“内定的理科状元”留给人们一个很大的悬念。原来,这个虽然在吉林一中广播站当播音员却对自己的事从不张扬的李春晓,早在半年之前就已经被清华大学给“瞄”上了,明确“点将”——免试录取。为何免试?这可是许许多多人极为关注的焦点问题。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非常难——在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进入前30名,他取得了免试挑选清华大学任何一个专业的资格。李舂晓选择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内定的理科状元”这一说法即由此而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参加高考在同学的眼里就是“为荣誉而战”。因此,李春晓有出类拔萃的成绩,早在意料之中……

李春晓是怎样脱颖而出的呢?他成才过程中有哪些动人故事呢?

2004年4月初的一天,记者来到了永吉县口前镇——吉林省蚕叶研究所,采访了李春晓的父亲李森,他向记者讲述了李春晓成长的故事。

★“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比什么都重要”

1985年10月,李春晓出生在口前镇,10个月的时候,就被送进了幼儿园。那时,我和他母亲赵开慧都在省蚕叶研究所工作,我们是东北林业大学的同学。宝贝儿子的降生,为我们小家庭带来了欢乐。像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们心中充满了美丽的憧憬。盼望着小春晓能够茁壮成长,长大后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但在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教育方式上,春晓妈妈的想法似乎更有人情味,也更科学。她主张应该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千万不能硬逼硬灌,硬把家长的思想强加于孩子,这无疑是拔苗助长,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做得最多的工作是引导,引导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春晓小时候特爱听故事,他睁着明亮的小眼睛,不断地“磨”着我们给他讲故事,他越听越入迷。同时,我们告诉他:你要学会识字,将来你可以自己从书本上读到更多更有趣的故事。于是,我们买来了看图识字,一个字,一个字教他。只要他愿意学,我们就教,他学腻了,我们就让他玩,从不强制。

我认为: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不能有任何功利色彩,教孩子识字、背唐诗、背小九九,他记住了我们便拍掌叫好,鼓励他继续背、继续学;记不住就让他下次重学。我们就领他做游戏,领他玩汽车、玩积木,让他知道学习不是一件苦恼的事,而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有学习,才能掌握好多好多知识,长大了才有出息。

桃花盛开的5月,我和他妈领着他乘火车从吉林到长春,那时,春晓刚满3岁。小九九已背得滚瓜烂熟,已能从1数到100。途中,我故意逗春晓:“你知道英国人怎么查数吗?”春晓疑惑地摇了摇头。“他们的说法与咱中国人有点不一样。”我故意“卖关子”。“他们怎么查数呢?爸你快说嘛。”春晓搂着我的脖子,饶有兴趣地追问。“你听好了,1、2、3、4英文这样念:ONE、TWO、THREE、FOUR”。春晓奶声奶气地跟着我一遍又一遍地念,逗得邻座的乘客笑个不停,从1到10、到20、30直到100,春晓眨巴着小眼睛,反复问、反复数。2个小时过去了,火车已到达长春,春晓已能用英语从1数到100了。乘客们纷纷夸春晓聪明,长大了准有出息。可我的心里最清楚不过了——儿子在智力方面与同龄孩子相比,并没有什么超常之处,只是他更用心一些,更专注一些,即便如此,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轻意做到的。

春晓在4岁多的时候,识字特别多、特别快,很快突破了1000字,能看些简单的图画书。那时,他读的第一本书是图文并茂的儿童版《西游记》。看完了,他拿着个小木捧和小伙伴比划着:“谁敢惹我,我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逗得小伙伴哈哈大笑。春晓小时候很淘气,也特别爱玩,但他识字很用心,我便根据他好学的特点,由浅入深,教他一些常用的字。我还把他认识的字用大白纸写下来,贴在墙上,有空就考考他,让他增强记忆。上小学前,随着识字的增多,报纸上的大段大段文章,他都能顺畅地读下来。

闲暇时,我还经常领他去爬山、去游泳,还有意识地领他逛商店,丰富视野。有时,还带他到别人家去串门。在人家,春晓显得特别有礼貌,他不淘气,安安静静地呆着或是翻看连环画,或是玩玩具,显得非常投入、认真。如果说这孩子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他比别人更有“定力”,而这使他后来受益匪浅的“定力”正是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父母言传身教使之形成的兴趣和习惯。要让我说什么教子经验的话,我觉得: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趣味和习惯比什么都重要。

★“从学习的条理性和韧性上来看他比我出色”

李春晓在2003年高考中,一举夺魁,成了吉林省高考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使整个口前镇沸腾了,成了街谈巷议的“头号新闻”。家乡的人们为这一方水土养育出一位高考状元感到荣幸和自豪。熟悉我和妻子的人见面总是问:“你儿子是不是特聪明?你有什么高招把儿子培养成高考状元?”我总是笑着摇摇头,要是比聪明我敢和儿子叫板。但是从学习的条理性和韧性上来看,他比我出色。至于说我有什么高招,那可没有,我只是尽了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但是,不可否认,舂晓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与小学、初中、高中各个时期任课老师关心培养是分不开的。我对他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每天我都要检查他的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辅导,然后,按学校的要求,签上我的名字。为了使儿子学有所成,早日成才,我还让春晓参加了音乐学习班。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一年级,春晓共学了4年小提琴。连比较难拉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他都能拉得如泣如诉,动人心弦。同时,我也告诫他要全面发展,不能有主副科的想法,每门课程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都很重要。一向好强的春晓没有叫我们失望,在吉林市举行的小提琴比赛中,他获得了二等奖。春晓也像其他孩子一样,爱做学习计划。他的学习计划很符合实际,什么时间学习哪些内容,基本都能完成。他学习完了就玩,玩完了就学,从来没见到他在学习上手忙脚乱。记得他上初中时,有一天是星期天,几个要好的同学到我们家来玩。他们挤在电脑旁吵吵巴火地玩游戏,叫春晓去玩,春晓却说:“等一等,我做完作业再玩。”他不顾同学的吵闹,在小屋里静静地做数学作业。看着这一幕,我感到无比高兴,春晓既没有脱离群体,又坚决按计划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可见他的心理承受力和自我约束力都很强。

现在的电视节目丰富多彩,特别是一些武侠电视片,更是曲折,引人入胜,看完这集,想着下集。可春晓却不为所动,他能很严格地把握住自己看完新闻联播和重要的体育赛事后,转身就到自己的小屋里学习,从不让父母督促或提醒。

初中毕业后,他考入了吉林一中,由于离家远,我把他安排在一位好朋友王阿姨家里。一次,我去看春晓,王阿姨一脸灿烂,对春晓赞不绝口:“春晓这孩子特别聪明,道理懂得多,我管他叫‘小大人’。他从来不多言,也不多语,有空就学。可见他目标明确,知道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他的好多同学都来过我家,我能看出来不少女生‘追’他,可他与她们都保持良好的同学关系,没有因为这方面的事而影响学习。他从不浪费时间,做事扎实,总不肯服输,我一看,心里就有数了——这孩子现在就出类拔萃,将来准能成大器。”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春晓考上吉林一中后,见同学们各个怀珠抱玉,不同凡响,他就暗暗立志,一定要加倍努力,实现儿时的梦——考入北大、清华。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见春晓年龄小,志气大,就重点培养他,给他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如让他参加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并鼓励他: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实现心中的愿望。

★教孩子自立,舍得智力投资

春晓小时候,我家并不富裕。但我觉得,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从小吃些苦,让他知道生活的不容易,每分钱都是父母用汗水换来的,不应该轻易花掉。从而珍惜生活,学会自立。我还经常带他到乡下亲属家串门,让他感受农民的辛苦,让他知道: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财富。教育他养成艰苦朴素的作风。虽然我家生活不宽绰,但是只要他想看的书,我总能满足他的要求。我也有意识地让他拓宽阅读面,让他看一些名著。春晓在上学时,就读完了《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为了扩大他的知识面,我还给他订了《少年文史哲报》、《中国少年报》、《少年电脑报》、《小学生语文报》等报纸和一些适宜他阅读的刊物。每次出差,我都要去当地的新华书店转一转,挑选一些春晓爱看的书。我觉得,给孩子买书比送给他什么礼物都强,礼物都有损坏的时候,只有知识长存他的心里,使他受益一生。春晓是个“嗑书虫”,他读书上了瘾,坐在小屋里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有时吃饭了,他妈妈叫了好几遍他才出来。在浓厚的学习兴趣驱使下,无论哪个方面的知识,他都想去了解,去学习。即使是一张经济类的报纸他坐在那儿也看得津津有味。一位邻居看见了,赞叹道:“这么小的孩子这种报纸他也能看得下去。”

春晓有一个习惯,总是喜欢在睡前半小时读一点散文、小说之类的书。无论学习多忙,这个习惯他始终坚持着。这个习惯对于一个理科学生增强文学修养陶冶情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春晓读书很细心,他和母亲约定一起读《围城》和《傲慢与偏见》这两本书,然后谈读后感受。母亲惊讶地发现,儿子能说出这两本书的许多细节,哪一部分描写得细腻,哪一部分的对话精彩、动人,哪一部分阐述的道理深刻他都能娓娓道来。他母亲感叹:“同样是读书,认真与不认真效果真有天壤之别啊!”事实上,春晓文科成绩也是相当出色的。他的语文、历史、地理、英语等单科考试成绩总排在第一名。他尤其喜欢历史,对《中国通史》他不知翻了多少遍,这方面的书,他读了不少。因而,他才能博古通今,写作文时才能纵横捭阖,文采飞扬,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春晓在小学时,我就给他买回来了学习机,过了两年,又换了一台新的,这在当时令很多同学羡慕不已。春晓上初中时,我又给他买回一台电脑,还花1000多元买了一套学习软件,电脑成了他学习的好帮手。

2004年春节,春晓从清华大学回到家,说起当年的学习情况,他十分感慨地说:“爸,为了我的学习,你和我妈节衣缩食,舍得智力投资,看来你们是做对了,事实证明,智力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

教子做人:为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材,先教孩子做人,我觉得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学会做人,就等于为孩子成材插上腾飞的翅膀,这样他就可以翱翔于知识的海洋,才有希望登上理想的高峰。在这方面,我对春晓的要求非常严格。我认为,不做好人,别的方面做得再好也没有用。男孩子都好动、好闹,日常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从不偏袒,而要求他找自己的毛病,教育他要宽容别人,这样,你才能在同学中获得好评。生活中,春晓乐于帮助别人,无论是谁,学习遇到困难,他都能伸出热情的双手。他物理学得非常出色,他就甘当“小先生”,帮助其他同学补课。一遍又一遍讲解,从不厌烦。他脾气随和,人缘特别好。

舂晓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一次考试后,他对母亲说:“妈,别看我的英语成绩名列第一,但是我班何苗的英语功底比我强多了,他在高二时,就能够看懂英文原版奥斯卡获奖影片了。”今年春节放假回家的时候,他对母亲说:“我现在才赶上何苗高中时的英语水平啊!”春晓觉得,学习知识是永无止境的,一个人必须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学习别人的长处,才能一步一步走到更高的境界。

在清华大学李春晓早晨7点多离开宿舍,晚上10点半之后才能回来,他去教室听课,去图书馆看书刊,去听专家的讲座,每天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不充裕。前几天,他给我发了一条短信,说骑自行车去听一个讲座,途中与别人撞在一起,这是他盼了好久的一个讲座,主讲人是美国惠普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卡莉·费奥瑞纳女士。她的很多观点使春晓等清华学子们受益匪浅:“我首先是管理者,然后才是女人,只要你行,就没有什么能掣肘你的发展。”“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工作的热情以及一个富于牺牲的丈夫,是我成功的关键。”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士的讲座感动了春晓,他在给我的短信中评价那位女首席执行官说:“一个传奇的女性,有着非凡的气质。”我知道,春晓有着自己的前进目标,他总能够在一个个新的起点上奋飞。因为他最喜欢毛泽东的两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现在,春晓已经是清华大学电视台的男播音员,很多同学羡慕他,而他觉得自己应该向女主播学习:“她播得自然流畅,很少出错,我精心准备还是出毛病,这就是差距。”

春晓就是这样的人,他自信又虚心,而且能严格自律,他有很好的心理素质,这是很难得的。我想,如果每个孩子都能做到这一点,便都能获得成功!

标签:;  ;  ;  ;  ;  

桃子和李方芳报道了春晓天道也给了好心的人--2003年吉林省高考顶尖理科学生李春晓的故事,讲述了教孩子的故事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