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减价原因数据模型的建立探讨_工程审计论文

探索建立工程审价核减原因数据模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原因论文,数据模型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通信工程结算内部审计中,核减额蕴含了大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很难运用到工程管理中。因为我们无法直接从核减额中了解到核减的具体内容、为什么会造成核减,这些核减因素分布在哪些项目或管理部门之间。只有对核减额进行系统地分析,才能揭示工程造价内部控制的全貌,积累经验,建立风险管控,实现工程结算内部审计质的飞跃。

随着审计理论的深化及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运用数据模型能有效地实现对核减额的分析处理,实现审计方法的创新。下面介绍数据模型的方案。

一、核减原因分析的基本思路

核减原因分析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对核减原因进行归类整理,形成规范的文件格式,把内部审计人员的日常经验转化为成果,能有效地指导内部审计工作,实现一个专家库的功能;另一方面把作为审计结果的核减额分摊到相应的原因中,根据部门、日期等分布状态关键词生成报表,能使我们把握整个造价控制的过程,发现一些影响重大,性质严重的问题,形成风险管控预警,这是本篇论文的核心概念。同时,核减原因也可以作为审计意见保存。通过对核减原因库的完善,调用规则的调整,能引导审计向重点领域集中,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模型。

二、功能实现框架流程图

功能描述:在审核项目时,提供一个核减原因输入窗口(见图1),通过下拉菜单调用专家库中核减原因,填写核减的人工、材料值,按分摊按钮生成一条核减记录,全部输入完成后按保存按钮,判别分摊值与核减额是否相符,通过检测保存到数据表中。按筛选按钮导出需要的数据,送入分析模型,生成报表,整个流程结束。

图1

三、核减额分摊算法的实现

分摊算法借鉴ABC成本法实现对核减额的两维切割,一维是按核减的内容划分,形成结构分析表,另一维按原因划分,形成原因分析表。最终把核减额根据核减动因分配到整个工程项目中。

1.根据通信定额,核减额按内容可分为三大块六个部分(见图2):

图2

2.分摊算法的实现。分摊算法是对输入的每条记录调用审价模块进行运算。对费率、费用差异的原因分析简化操作。工料差异是工程造价的关键部分,直接与工程量有关,细化分摊到相应的核减原因中。整个算法运用VBA编程技术,编写代码,实现自动运算,创建高效的管理模板。分摊算法主要特点:

(1)调用审价模块进行总数计算,程序运行简单,分摊时不必考虑复杂的费率细节问题。

(2)一次性生成各类数据,便于对核减额进行结构性分析,能有效地把核减额分割成工、料、费用、费率。

(3)分摊时对数据进行监控,实现核减额的精确分摊。

四、专家库的建立与调用

专家库的实质是核减原因集合在审计方法上的表现形式,综合体现了定额使用、专业技术、企业规定、结算原则、审价方法、合同约定、内部管理及市场环境变化等各方面信息。通过原因分析,总结出一些规律性、普遍性的东西,形成文件,作为结算审计时判断的依据,融入到结算审计信息支撑平台。这是一个管理的难点。初步考虑如下

1.设置专家库的整体思路。核减原因对审计过程来说是判断的依据,这个过程包括标准的执行、工程量的计算核对,审价结论的定量定性。专家库浓缩了审计底稿中的信息,通过一定的结构层次保存下来,这需要对核减原因进行规范性的定义。调用核减原因的过程是数据归集的过程,同时也是帮助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判断的过程。

同时,核减原因是一个非常广泛、模糊的概念,有主次之分、直接与间接之分、主客观之分,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析出不同的原因,而且各种原因之间相互叠加。这需要统一原因分析的口径。在数据模型设计时,主要是搭建一个结构平台,具体的内容可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

这里给出本文中核减原因的精确定义:核减原因是审计过程中各种判断因数的集合,是审计标准及方法的体现。核减原因的分析实质是对工程结算审计全面系统的分析。

2.专家库的结构分类。模型定义了专家库的三层结构,一级目录为依据,从十个大类对工程结算进行判定,按判定性质的轻重及结算审计的通用过程进行排列;二级目录为核减动因,是一些成熟的具体规则及审计方法,条目暂定,参考值为30。三级目录为具体内容,根据个人需要可扩充。对一、二级目录应制定相应手册,形成规范文件。一级目录应固化下来、二、三级目录间可根据成熟程度、市场环境的变化互相调整,调整的过程也是一个结算审计管控的过程。以下给出了分级说明表及一级目录表(见图3、图4)。

图3

3.专家库的调用。通过对核减原因的调用,使被普遍认为个性非常强、弹性非常大的结算审计逐步向标准的判定模式演化,形成一个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体系。一个项目经过以上10个角度的判别,基本能保证结算审计的质量。调用核减原因的过程也是一个质量控制的过程。

同时,制定调用规则可以引导审计关注重点、热点问题。如对一些新业务、应急性,重大项目通过重点监控目录进行归集,能够轻而易举地监控这些项目,实现预警功能;对一些性质严重的现象选择高风险类别,能把握审计的重点。在调用原因发生冲突时,调用原则为:先定性,再定类,后选内容。

五、报表生成与分析

报表是核减原因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从发现问题的角度来分析核减原因。造成工程核减肯定反映了管理中存在缺陷,这些缺陷通过调用专家库来归集,判别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的过程。通过对这些数据处理,使我们了解这些问题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建立数据监控的长效机制。

图4

数据模型产生两类报表,一类是结构分析表,另一类是原因分析表。表的结构形式通过截屏模板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里不再详细说明,以下对几个关键环节进行分析:

1.数据的筛选。模型提供多种类型的原因分析报表,例如,每月监测时,数据范围是当月时间,分布状态是各个单位,如上图4;对某一单位进行检查,数据范围是这一单位,分布状态可以使各个月份,可以是项目类别;如果对某一类项目进行专项检查,范围是该类项目,分布可以是时间,也可以是单位。所有报表的结构是一样的,改变报表形式是通过筛选控制提取数据的范围,分布参数来实现的。

2.报表生成器。报表生成器解决数据按定义要求进行归集的问题。结构分析表的数据基本固定,只要进行一个总数的累加。而提取原因分析表的数据不是固定的,按三层结构存储,有一列决定分布状态。数据模型设计时分三步:一是生成一个三层结构,一级目录是固定排列的;二是对相同的原因类别,分布参数进行合并填充,生成一个完整的报表结构;最后把核减额数据按报表结构分类进行自动累加填充。

3.报表分析。报表提供了相当完整的数据,但没有产生一个结论性的评价,需要管理者对报表进行分析,这里做几点提示:

(1)结构分析表把核减原因分成工料差异、费率差异、费用差异,合计数等于处理数据的核减额的合计数。费用、费率差异做了简单的分类及预设常见问题分析,供阅读者参考。

(2)工料差异做了二级原因分析,每级原因都有明确的定义,按一定的要求进行归集,在分析报表时要求对目录结构有所了解。

(3)核减原因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与工程类别、建设单位、时间周期等相关,注意金额大、反复出现的核减项目。

(4)在一级目录排列时,级别越后,风险越大,要关注一些高风险的原因。

(4)一级目录设置重点监控目录,进行专项统计,在查看某一类专项审计时,可直接调阅该目录。

标签:;  ;  ;  

工程造价减价原因数据模型的建立探讨_工程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