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新课标改进高中数学教学法几点体会论文_勾丽苹

遵循新课标改进高中数学教学法几点体会论文_勾丽苹

(四川省梓潼中学校 梓潼 622150)

实施新课标,重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认为,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最后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以下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体会。

一、依据新课标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好数学。

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四十五分钟的内容在四十分钟内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本堂课的内容。在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

五、根据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六、精讲例题,多做课堂练习,多实践

根据课堂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的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以部分写出,或者由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者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作准备。

七、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肤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

八、渗透思想方法,教会学生猜想,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跨世纪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教会学生不断实验,大胆猜想是一种好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精髓,是核心。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并能终身受益。数学涉及到的思想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技巧型(如特殊、一般、换元、降次、配方、待定系数法等)、逻辑型(如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演绎、反证法等)、宏观型(如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归纳猜想、整体化归、数学模型等)。

猜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科学上突破,技术上创新等发明创造往往是从猜想开始的。牛顿早就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忽视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趣、难学。

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进行猜想;通过对特例分析,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作出猜想;通过比较、慨括,得到猜想;通过从宏观作出估算;先有猜想,再有严密数学证明。这样既教猜想,又教证明,激励学生猜想欲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生动、活泼、充满激情,并富有哲理的一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介绍一些科学家的著名猜想,科学发明的重大作用,如介绍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猜想,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等人的杰出贡献,形成良好氛围。只有敢于猜想,大胆假设,才能促进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促进思维打破常规,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理论,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论文作者:勾丽苹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0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6

标签:;  ;  ;  ;  ;  ;  ;  ;  

遵循新课标改进高中数学教学法几点体会论文_勾丽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