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趋势与我国人力资源开发_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全球化趋势与我国人力资源开发_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全球化趋势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趋势论文,人力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球化提供的历史机遇

本世纪后半叶,以东亚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为先锋,世界经济活动出现一个全球化的大趋势。特别是中国、俄国和东欧等市场开放,大大推动了这一趋势。如果说,在20年前世界上尚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未被卷入到全球化潮流中的话,那么,到2000年,生活在世界市场体系之外的居民将不到10%。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重要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促进了全球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生产力的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据世界银行报告,全球性市场开放将导致世界每年获益达1000—2000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一将由发展中国家获得。未来5年, 全球可竞争的经济价值将从4万亿美元,增加到20万亿美元以上。 由于全球化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这就决定了它的旺盛生命力,决定了它的不可逆转性。过去20年的经济统计数据表明,适应全球化要求,实行开放性政策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都远远高于闭关锁国的国家和地区。许多迹象显示,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在全球化潮流中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本,直接采用先进技术和信息,发挥“后发”优势,捕捉到赶超发达国家的宝贵历史机遇。

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的选择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不考虑,如何在这一趋势中趋利避害,发挥自己的优势,占领自己的制高点,以免处于落后地位。近20年来,中国选择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中国在迅速地走向世界,世界也在迅速地走向中国。这一过程使得中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与20年前相比,中国经济实力增长了4倍。目前,中国国际贸易年进出口总值已经突破3000 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国家外汇储备超过120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居于世界第二。从1979年以来,中国批准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超过28万家,实际已运行14万家,从业人数达1700万人,协议外资高达4700亿美元,实际引进外资1700亿美元。世界名列前茅的500 家最大跨国公司中,已经有近200家来华投资。 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引资大国。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宣布降低关税总水平,取消了数以百计的商品许可证和配额,人民币正在走向可自由兑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一直紧锣密鼓,成为热门话题。生活本身比数字更生动。对一个中国人来说,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已经很难做到不接触或不使用海外制造的商品。同样,当我们在国外旅行时,也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找到大量标有“MADE IN CHINA”的商品。 这一切都说明,我们和世界的距离越来越小,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经济在进一步趋向全球化。

我们非常清醒地看到,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中国市场向世界开放,全球化给我们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我们也面临全球性市场竞争的巨大风险和压力。特别是中国国有企业,正在经受严峻考验。为此,作出正确的政策选择,包括正确的人力资源开发政策选择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政策

在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包括国家教育培训水平、就业水平、工资水平、企业使用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以及劳动生产率都要用全球化的标准和适应国际经济竞争的要求来衡量。

在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教育培训事业的基本指导原则是:第一、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事业,改变教育培训增长低于经济增长、物质资本投入高于人力资本投入的偏向。第二、强调教育培训事业要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就业服务,为企业服务。改变教育培训脱离经济、脱离生产、脱离劳动力市场需求、脱离企业目标的偏向。

我们要高度重视教育培训事业,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本世纪下半叶世界经济的发展证明,人力资本正成为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降值降价最快的是高新技术产品,增值增价最快的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相对物质资本的大幅度升值,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部分,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武器。扩大人力资本投资要走国家、企业、个人,多渠道、全方位的道路,特别鼓励企业和家庭在人力资源投资方面作出努力。

我们要加强教育培训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教育培训的发展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学术化、经院化、贵族化方向,要密切与劳动力市场需要结合,与经济和生产发展实际结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当前的主要方向。当前,还要着重解决教育培训发展后,对人力资本存量使用不足问题。在扩大教育培训的同时,扩大对相应质量的劳动力的需求。要解决人才与职业和岗位不适应、教育培训毕业结业人员无法就业的问题。当前推广的劳动预备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为了更好地促进就业,从199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逐步推行劳动预备制度。这个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把城镇地区初、高中毕业后不能升入更高一级学校学习,并且有就业愿望的青年组织起来,参加1—3年的职业培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为就业做好准备。对从农村地区进入城镇务工的青年,也将逐步组织他们参加劳动预备制度。

我们还要加强教学方式改革,引进国际先进模式。全球化条件下的教育培训事业要按照国际经济发展的方向,以及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产品标准、生产方式、产品质量的要求,制定新型的教育培训规划和要求。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要与国际先进水平看齐。要加强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引进国际上行之有效的应用性、实用化教育培训模式。近年来,在中国引进的国际劳工组织模块式训练模式(MES),加拿大CBE教学体系和DACUM课程开发模式,以及德国双轨制教育模式等,都取得过积极的效果。

人力资格和培训机构的国际互认

研究和学习国外职业资格认证方式,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资格标准,在一定领域实现职业资格证书的国际互认,是促进我国教育培训迅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方式。我国从1994年确定实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方针以来,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职业资格证书管理方面的交流,取得了很大成绩。最近,我们与英国、法国、美国、韩国在职业资格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引进英国文秘和市场营销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试点工作已经开始。 这些都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在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达到国际标准要求。

在教育培训机构的质量管理方面, 我们也在考虑推行国际通用的ISO9000系列标准。ISO9000系列标准的实行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这个标准正在向教育培训机构领域延伸,它的推行对于提高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保证培养符合国际竞争要求的合格人才有重要作用,也是促进我们的教育培训机构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

人才海外培训对策

选拔派遣后备人才到海外留学,是建立自己高级人才群体的必要措施。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对外派遣留学生最多的国家。高级人才只有在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东西方文化和学术相互撞击的国际竞争环境中,才可能迅速磨练造就成功。因此,利用西方发达国家的雄厚知识环境和教育培训力量培养自己的高级人才,是一个基本政策。

这里我们面临的一个两难选择是,既要送出自己最有才华的人员到发达国家去学习,又可能因为他们学成不归而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因为这些人员出国前数十年的教育投资,甚至出国学习费用都是由派出国支付的。留学人员滞留海外不归,主要是由于比较利益的影响和某些发达国家政策的引诱。西方发达国家尽管颁布过法律,或者与留学人员派出国签有庄重的政府协定,但是,一些国家囿于私利总会以种种例外或借口留下它们需要的高级人才。拉美、印度、我国海峡两岸都曾为这样的问题所困扰。我们的对策是:一方面,不能因噎废食,由此而停止向海外派遣人员。停派人员蒙受的损失可能会更大。另一方面,要通过更周密的行政、法律和政府间协定阻止这种倾向的蔓延。特别是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吸引和鼓励高级人才学成回国工作政策。包括对归国人员提供特优惠的物质条件、工作环境和事业成功的机会,建立吸收他们工作的专门岗位和专用基金等等。

就业、工资和社会保障

坚持市场化基本方针和国际竞争力优先原则。中国在人力资源开发的各个主要方面,包括就业、工资、培训和社会保障方面,要坚定不移地选择政府宏观政策控制下的市场化体制,以市场机制作为调节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机制,同时,通过政府政策解决:市场力量对比不均衡问题;市场信息的不均衡问题;社会保障的不均衡问题以及市场活动中的歧视问题,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劳动力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保证充分就业,并实现社会福利保障的均衡和稳定。

面对全球化大趋势,中国在人力资源开发的各个主要方面应坚持国际竞争力优先目标。在制定就业、培训、工资和社会保障的政策时,首要考虑提高国际竞争力。也就是说,在其他目标和国际竞争力目标发生矛盾时,要更多地考虑国际竞争力目标。

经济增长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国际化趋势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因此对就业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要进一步通过多种经济形式扩大就业规模,以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多层次性,建立新的就业格局,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要合理调整就业的产业结构,特别是注重发展第三产业来扩大就业。通过经济规划和产业政策努力使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同步进行,使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扩大就业容量。要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发展在国际上最有竞争力的产业。在企业改造上也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按照国际规范将有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改造成为国际性大公司。

适度控制工资和社会保障水平。必须综合考虑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竞争力、社会保障、最低工资三个主要目标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为保持国际竞争力,必须将工资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控制在适度范围内。我国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即使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国家也应尽力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同时为市场竞争中可能出现的失利者和退出职业生涯的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但是,工资和保障水平必须控制在保持国际竞争力许可的范围内。这一次泰币危机,就和泰国劳动力素质低,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而近年来工资福利上涨过快,消费主义倾向严重,导致经济结构存在巨大隐患有很大关系。

进入国际劳动力市场

在全球化大趋势下,要通过联通国际劳动力市场,扩展工程项目承包和国际劳务合作等加强国际间人力资源的交流。要积极开展公民个人境外就业的管理服务,开拓境外就业渠道,使我国劳务输出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并吸引急需专业领域的一些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要建立强有力的国际劳务信息中心和外向型人力资源培训服务中心,以获取世界各地的人力资源需求信息,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和标准培训人员,并有针对性地派出人员,使我国的人力资源在国际经济活动舞台直接吸收和掌握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经受锻炼和考验,并以我·丰富的人力资源获取相应的外汇经济收入。

标签:;  ;  ;  ;  

全球化趋势与我国人力资源开发_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