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对装配式结构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可以更好推动该类施工的发展,而不断应用的工程实践又有利于装配式混凝土技术的日趋成熟完善,更好的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要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有序推进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不断开拓创新,赋予施工技术新的发展活力与生命力,促进建筑行业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稳步提升。为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围绕装配式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及问题处理方面展开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问题处理
引言: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能源的消耗逐渐增加,在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发展大背景之下,建筑行业的节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推动了建筑业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节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省施工成本。但是,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仍较为缓慢,为了更好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必须加强对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进行创新研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一、装配式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不到位,技术不成熟
国家一直大力倡导各地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试点工作。但是在贯彻落实过程中,经常出现管理不到位,技术不成熟的现象。一些施工单位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理解存有偏差,仍停留在传统的现浇结构中,就是把传统的建筑构件在一定规律的指导下进行拆分,然后再由工厂进行生产处理。将拆分的各部件重新安装回去,但是这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难以妥当处理连接节点,影响工程质量和整体经济效益。一些施工单位仍旧采取层层分包的管理模式,使许多工程存在质量与安全问题,影响集装式建筑的长久发展。
(二)缺乏的法律法规
对于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国内有较少的政策性文件来引导支持,即便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但是许多施工单位落实工作不到位,影响着那些政策性文件的约束力,这也没有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三)专业技术水平不足
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但现阶段,许多企业专业技术水平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住宅产业化的需求。在设计方面,一些预知构件厂与设计单位没有深化设计模块的能力,难以做到深化设计,这样容易使预制构件的生产出现偏差,不符合施工标准。在生产质量方面,由于对材料质量没有统一的要求,使原材料的实际生产结果参差不齐,磨具与配件存在差异。在生产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也没有成熟的通用模块,在施工中需要重新开模,影响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还存在着配套材料供不应求的问题。装配式建筑在整个应用生产阶段,需要大量配套材料,但许多材料都供应不足,产品质量的管理体系也不成熟,严重影响着产品生产产业化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一)转换层施工技术
首先,转换层现浇结构标高及平整度的有效控制。施工人员在搭设支模架时,必须与技术人员及时的进行技术交底,同时要求测量人员利用水准仪等测量设备进行抄平作业,以确保支模架搭设的准确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支模架搭设完成后,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开始前,技术人员必须再一次进行梁,底板等部位标高的核查,在确定其准确无误后,才能开始混凝土浇筑施工;其次,垫片设置偏差控制。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需要使用垫片的话,则必须先按照施工质量规范和要求处理放置面,并确保放置面平整无任何杂物,然后由测量人员测出放置面的标高,计算预制墙体落位处的标高,最后根据层高等式进行相应的计算,在得出垫片放置的高度值后,选择符合要求的垫片,才能避免因为施工过程中产生扰动而造成垫片出现位移或者倾倒的现象,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最后,水平缝宽度设计。根据装配式结构施工质量的要求,如果将误差积累与水平缝控制在10mm以内,将会导致灌浆浇筑施工难度的增加,所以在工程施工开始前,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可以采取将水平缝宽度设计为25mm的方式,确保灌浆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拆分技术
工业化与标准化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一个重要特点,为了更好的实现标准化与工业化,要对建筑进行科学拆分。拆分工作与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舒适度、受力情况和造价合理性有着密切关系,不同的拆分方式,会呈现不同的区别。在拆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制作、运输与吊装的要求、预制构件标准化设计的要求、连接和安装施工的要求、预制构件配件构造的要求、受力合理,尽可能做到多组合、少规格。三维扫描技术是空间获取的新手段,它是一种新型的全自动高精度点云立体扫描技术,主要是利用三维扫描技术来获取物体表面各点的空间坐标。三维扫描技术是建筑领域新的发展技术,但它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应用中仍面临着一系列难题需要攻克,必须不断加强创新研究。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对三维扫描技术研究的深入,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三、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必须完善配套的扶持政策,要给企业制定相关的福利政策,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科技研发。根据装配式建筑的整体发展趋势,为各地工程提供绿色发展通道,简化审批流程,使企业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中。要以政府为主导,各建筑企业单位共同参与,共同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
(二)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专业水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装配式建筑必须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更好满足社会需求。要不断创新技术体系与标准,努力提高装配式建筑技术水平,优化结构,加强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使我国的预制构件不断朝集成化、标准化、通用化方向发展。根据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建立起预制件产品目录,并依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组合归类,使装配式建筑发展满足个性化要求[2]。
(三)提高创新思维,加强人才培养
不断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专业人才。可以校企联合,企业为实习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高校为企业输出优秀人才。为专业性人才提供优异待遇,加强企业凝聚力。提高创新思维,不断破除落后传统的发展模式,推动装配式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
(四)整合市场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建筑
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链条,并不断进行重组配置、共享,整合该市场链条上与之相关的各相关单位形成的完备的产业链。依据当前市场特点,并根据政府的优惠政策,有序地开展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并依托政府的政策性工程进行试点,进一步向商业化建筑拓展,不断积累发展经验,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的顺利发展。
结论:
简而言之,随着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广泛应用,施工企业必须对相关构件的制作,以及框架结构的安全等各方面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技术管理的力度,才能促进装配式结构施工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3]。
参考文献:
[1]顾自翀.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精度的控制[J].建筑施工,2016,32(7):655-656.
[2]韩超,郑毅敏,赵勇.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住宅产业,2017(21):113-116.
[3]张季超,王慧英,楚先锋,等.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效益评价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建筑技术,2017,38(1):9-11.
论文作者:刘凡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建筑论文; 结构论文; 技术论文; 垫片论文; 标高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