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问题的由来、发展与趋势_伊朗核问题论文

伊朗核问题的由来、发展与趋势_伊朗核问题论文

伊朗核问题的由来、发展及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由来论文,伊朗核问题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一段时间,伊朗核问题成为世人瞩目的新焦点。2004年11月,伊朗宣布中止全部浓缩铀活动后,事情暂时得以平息,但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布什获得连任后,开始把解决伊朗核问题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加大了要求伊朗弃核的压力。据最近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一些美军特种部队已经在伊朗境内秘密活动。伊朗核问题下一步如何发展格外引人关注。

一、伊朗核发展历史

伊朗发展核计划由来已久。伊朗核开发始于1957年。当时,伊朗巴列维王朝是美国以及西方在海湾地区的战略支柱,也是其遏制苏联南下的重要战略屏障,因此伊朗核计划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到1979年巴列维国王垮台为止,伊朗共有6座用于发电的核反应堆。1967年美国向伊朗提供了一座5兆瓦(热)游泳池式研究堆和几个小型热室。70年代中期,伊朗开始实施大规模核电计划,打算在全国建造23座核动力反应堆。1979年由于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以及随后爆发两伊战争,核计划陷入停顿。由于美伊两国关系恶化,美采取禁运、制裁等手段极力阻挠各核供应国向伊朗转让民用和两用核技术和核材料。两伊战争期间,伊朗核设施还遭到了伊拉克的袭击,毁坏严重。此外,伊朗革命后领导层起初也认为核武器是一个“坏东西”,并下令停止核计划。两伊战争期间,由于伊朗惨败并经受了巨大人员损失,霍梅尼等领导人才决定重启核计划。

20世纪80年代中期,伊朗重新启动了核计划,但由于美国竭力阻挠,一直没能取得大的进展。1988年两伊战争结束后,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后,恢复和发展核能源成为伊朗政府的一项重要议题,加大了核开发的力度。1990年3月,伊朗与苏联签署合作议定书,重建布什尔核反应堆以及新建另两个核反应堆,但后因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原因该计划被一再延搁。1992年伊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1995年初,伊俄又签署协议,商定俄从1995年10月开始帮助伊朗在布什尔建设两座核电站,并为伊核电站运转提供2000吨天然铀,每年为伊培训10~20名核专家。同年8月,两国又签定了补充协议,俄将在2001—2011年间每年向伊提供价值3000万美元的核燃料。根据伊朗政府的核发展计划,伊朗将在今后10年内利用核能发电700万千瓦,以确保本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枯竭后的能源供应。伊朗总统哈塔米曾表示,“希望在未来20年内使核电站发电量达到6000兆瓦,以满足6500万伊朗人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2002年伊朗宣布,要新建6个核电机组。

布什尔电站是目前伊朗正在建造的惟一一座核电站。该电站最早是联邦德国西门子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兴建。伊斯兰革命爆发后,工程半途而废。两伊战争期间,该工厂又多次遭伊拉克轰炸,受到严重破坏。战后七八年间,伊朗先后寻求与德、法、意、西班牙、捷克和乌克兰等国进行核合作,以图重建,但皆因美国施压而未成功。1995年,伊朗与俄罗斯签署协议,由俄为伊重建布什尔电站。该电站原计划于2000年完工。但由于政治、技术等因素,建设速度缓慢。普京就任总统后,伊俄核合作步伐加快。2000年12月,伊俄签定协议,将加快布什尔核电站的建设,计划于2003年底2004年初完成。但至今布什尔核电站仍未完工,不过主体工程以及设备安装均已基本完成,预计于2005年或2006年投入运行。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伊朗已初步建成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具有了较强的核研发能力。据美国、以色列的情报机构称,伊朗一直在秘密发展核武器,未来数年内将研制出原子弹,并且伊朗还在开发可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系统。

伊朗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成员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签字国。1974年5月,伊朗签订《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全面保障监督协定,从此伊朗所有和平核活动中的一切原材料或特种可裂变材料及相关核设施均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2003年12月,伊朗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萨利希代表伊朗政府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二、伊朗核问题的发展

伊朗核问题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3年2月到6月,伊朗秘密核计划曝光。2003年2月9日,伊朗总统哈塔米在接见伊朗科技部官员和大学校长代表时突然宣布,伊朗已经在中部城市亚兹德附近的萨甘德地区发现铀矿,并进行了开采。第二天,伊朗国家原子能组织主席阿卡扎德在伊朗国家电视台发表讲话称,伊朗正在伊斯法罕和卡桑两个城市附近分别兴建两座铀提炼加工厂。伊朗官方首次对外宣布其拥有铀矿及生产、提炼铀的能力,这意味着伊朗已初步具备生产核武器的能力。

哈塔米选择此时宣布核计划,有复杂背景。2002年8月15日,伊朗反政府组织“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向媒体披露了一条消息,称伊朗自2000年开始在纳坦兹和阿拉克秘密建造两座核设施。2002年9月16日,美情报机构依据两幅侦察卫星照片,指出伊朗正在纳坦兹和阿拉克建造两个秘密的核设施。阿拉克的核设施可能是个重水反应堆,纳坦兹的核设施可能是离心机类的浓缩铀提炼设备。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要求对伊朗进行核查的呼声日渐高涨。在强大压力下,伊朗决定同意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于2003年2月下旬来伊视察。巴拉迪率专家如期视察了伊朗的两座秘密核设施,结果使他们大吃一惊:两处核设施不仅规模巨大,而且非常先进,其中纳坦兹的地下浓缩铀厂可安装5000台气体离心机。国际原子能机构得出结论,伊朗不仅成为世界上能够制造气体离心机的十个国家之一,而且也具备了生产浓缩铀的能力。如果整个工厂建成,每年可制造两枚铀弹。

第二阶段,从2003年6月到2003年12月,有关各方主要围绕伊朗是否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以及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这一主题进行斡旋。2003年6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理事会会议,审议总干事巴拉迪就伊朗核问题所提交的报告,并就伊朗核问题发表“总结性声明”,对过去伊朗未能按保障监督协定要求及时切实地申报核材料表示关注,呼吁伊朗同意该机构对其进行核查,并立即无条件签署并执行保障监督附加议定书。8月2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宣布在伊朗检测到了武器级浓缩铀的痕迹。9月1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决议,要求伊朗与其积极合作,终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并在10月31日之前公开核计划,以证明其没有秘密发展核武器。9月1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向伊朗派出核查小组。10月19日,伊朗总统哈塔米首次表示,如果伊朗发展民用核计划的权利得到保证,伊将考虑放弃被西方国家怀疑可能用于研制核武器的浓缩铀项目。10月21日,英法德三国外长访问伊朗,并与伊朗达成协议。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哈桑·鲁哈尼宣布,伊朗将中止其浓缩铀项目,并将在11月20日前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更加严格的检查。10月23日,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递交有关伊朗过去在核领域“和平利用核能活动”的文件。11月10日,鲁哈尼宣布,伊朗从即日起将暂停铀浓缩活动。同日,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了声明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的信件。11月2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一致通过决议,对伊朗过去违反其对国际原子能机构作出的承诺“深表遗憾”,但对伊朗表示要积极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和增强核活动的透明度表示欢迎,决定不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12月18日,伊朗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萨利希代表伊朗政府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至此,伊朗核风波暂告一段落。

第三阶段,从2003年12月到2004年11月,主要围绕伊朗中止浓缩铀活动等问题进行交锋。2004年2月,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先后在伊朗发现了未向该机构申报的第二代浓缩铀分离机的设备图纸和第二代浓缩铀离心机的部件。2月2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一项报告,称该机构核查人员去年9月在伊朗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的痕迹。这种元素可以“用于军事目的”,伊在过去的核计划声明中从未提及与钋有关的核活动。2月25日,鲁哈尼重申伊朗没有进行过第二代浓缩铀离心机的研制。伊朗外交部也发表声明说,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中关于伊朗拥有放射性元素钋的说法“只是个很快就能澄清的误会”。3月8日,巴拉迪对伊朗在向该机构提交的核文件中未声明拥有先进的第二代浓缩铀离心机设计图表示关切,称这是伊朗核透明政策的一个退步。3月13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以未经表决的方式通过了一项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决议,对伊朗在去年10月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的核文件中没有全面公开其核计划表示“严重关切”,并保留在下一次理事会会议上是否决定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审议的选择权。

3月28日,伊朗副总统、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阿加扎德对此作出反应,宣布位于伊斯法罕的核燃料处理设施已恢复运行,将在今后20天内开始核燃料的试生产。3月31日,英法德三国发表了一项措辞强硬的声明,要求伊朗就此作出解释,批评这一决定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4月6日,巴拉迪再次访问伊朗。伊方宣布,将从4月9日起在纳坦兹的核设施停止制造和组装铀浓缩离心机。5月初,伊朗外长哈拉齐宣布,伊朗计划最迟于5月中旬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有关本国核项目所有情况的报告。5月21日,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递交了有关伊朗核项目所有情况的长达1000多页的报告。这也是伊朗自去年2003年10月以来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的第二份内容详尽的核计划文件。

同时,哈塔米于5月27日表示,如果伊朗在核问题上的积极合作态度得不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承认,伊将可能重启浓缩铀活动,并将中止同核查人员的合作。6月1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正式通过了英法德三国提交的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决议。决议对伊朗没有“全面、及时和主动”地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表示“遗憾”,决议认为伊朗核活动中有些问题仍亟待解释,督促伊朗进一步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以便尽快完成核查。决议呼吁伊朗重新考虑伊斯法罕铀转化厂试投产和建设阿拉克重水研究反应堆的计划。决议没有使用所谓“触发机制”威胁对伊朗实施制裁。

对于这样一个决议,伊朗方面并不满意,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鲁哈尼称,英法德三国去年10月进行斡旋时,承诺帮助伊朗在今年6月结束核查。作为回应,伊朗暂停了浓缩铀的提炼活动。然而英法德三国没有信守自己的承诺,所以伊朗将在未来几天内重新作出决定。6月27日,伊朗正式宣布将于29日恢复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生产。7月31日,伊朗外长哈拉齐证实,伊朗已恢复了离心机的生产。9月1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再次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11月25日之前暂停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并澄清有关其核计划的一切悬而未决的问题。鲁哈尼称,伊朗不会终止铀浓缩活动,并威胁说,如果伊朗核问题被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伊朗将停止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中规定的条款,停止允许核查人员对一些关键地点实施突击式核查。9月21日,伊朗副总统兼原子能组织主席阿加扎德宣布已开始将37吨铀“黄饼”(铀矿料)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试验,“试验正在顺利进行”。他表示,伊朗不承认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的“合法性”。10月6日,鲁哈尼表示,伊朗不会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所提出的全面中止铀浓缩活动的条件,伊朗已经做好了对话与对抗两手准备。10月21日,英法德三国与伊朗举行谈判。25日,鲁哈尼表示,伊朗可以考虑欧盟提出的有关全面停止铀浓缩活动的提议,但对“全面停止”的理解必须符合伊朗的标准和原则。伊朗认为全面停止铀浓缩活动并不等同于永久终止该活动。31日,伊朗议会通过了一项旨在敦促政府重启铀浓缩活动的法案。11月5—7日,欧盟与伊朗在巴黎举行第三轮会谈,并最终达成协议。英法德承诺给予伊朗核能技术及经贸合作方面的支持,以换取伊朗于11月22日中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11月22日,伊朗政府宣布当天中止了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11月24日,伊朗突然又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请求,希望保留20个离心机继续运转,遭到英法德三国坚决反对。经过紧急磋商,27日英法德终于与伊朗再次达成协议。11月2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英法德三国提交的决议草案,决定不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同时要求伊朗全面履行与英法德三国达成的有关中止一切铀浓缩活动的协议,冻结其核活动。决议中加入了伊朗是“自愿”中止铀浓缩活动的内容,答应了伊朗提出的保留其境内20个离心机继续运转的要求,但强调这20台离心机应处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控之下。伊朗核危机在一波三折之后再次归于平静。

第四阶段,从2004年11月至今,虽然伊朗已宣布中止全面浓缩铀活动,但伊朗核危机并未得到最终解决,伊朗核问题仍存在诸多变数。首先,美伊立场对立,难以调和。伊朗不仅要保留民用核能发展的权利,而且还坚持要拥有核循环的全面技术。伊朗强调它中止浓缩铀活动是暂时的。鲁哈尼指出,中止铀浓缩的持续时间应该有个合理的期限,应该是几个月,而不是几年。伊朗已决定于不久的将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恢复铀浓缩活动。12月3日,伊朗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拉夫桑贾尼称,伊朗中止铀浓缩活动的时间最长不会超过半年。伊朗不会放弃在核能利用上的权利,希望成为拥有核能技术的国家之一。而美国则坚持要打掉伊朗包括民用核能在内的所有核发展计划。美并未消除对伊朗核计划的怀疑,仍指责伊朗在秘密发展核武器,企图通过谈判拖延时间。

其次,各方对伊朗与欧盟达成的协议能否得到切实履行持怀疑态度。这其中既有怀疑伊朗的诚意问题,也有对欧盟能否兑现自己的承诺的怀疑。从目前来看,伊朗与欧盟之间的谈判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对伊朗而言,暂时停止提炼浓缩铀不仅可暂时避免联合国制裁,还可利用这段时间改善提炼技术,一旦伊朗与欧盟的谈判破裂,可以立即恢复生产浓缩铀。英法德承诺向伊朗提供轻水反应堆和发展核能的相关技术,但这一承诺能否以及何时得到兑现,伊朗尚有疑虑。

此外,伊朗要求在决议中将中止铀浓缩活动定为“自愿的”、“暂时的”行为,实际上无非是为将来提供周旋的余地。而欧盟则希望将这一行为变为永久性的法律义务。如果伊朗继续进行浓缩铀的活动或伊朗与欧盟的谈判失败,那么核危机势必再起。

从美国方面看,布什连任后处理伊朗核问题的态度也将成为决定伊朗核问题走向的关键因素之一。尽管美国官方否认要对伊动武,但最近有消息称,美军早已制定好对伊朗作战计划。

三、各方立场与政策

1.伊朗

伊朗一直强调其发展核计划“纯粹是为了民用”,并列出了诸多理由。第一,发电。《伊朗日报》社论称,石油勘探和生产成本的上升以及石油储量的下降是伊朗寻求清洁核能的“符合逻辑的选择”。虽然伊朗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位居世界第四、第二位,但终究有用完的一天。第二,核技术在医疗、工业和农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可造福于伊朗人。第三,摆脱俄罗斯的核控制。伊不愿完全依赖俄获取核燃料。哈塔米称,伊已决定要拥有从铀开采、提炼到加工所有环节的技术,自力更生,生产“自己的燃料”。第四,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规定,任何成员国都有权和平利用核能。而伊朗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约国,应享有这一权利。第五,包括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在内的伊领导人多次公开表示,根据伊斯兰教义,制造和使用核武器是被禁止的。因此在伊朗的防务学说中没有关于核武器的内容。核武器在伊朗国防战略中没有任何地位。

伊朗坚持发展核技术有更深层次的战略考虑。这一方面与伊朗的国家发展战略、安全战略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伊朗当前面临的安全环境,特别是美国的威胁加大密切相关。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美伊交恶,美国一直视伊朗为敌对国家,指责伊朗支持恐怖主义、企图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阻挠中东和平进程,并为此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将伊朗列为“无赖国家”。2000年布什上台后,特别是“9·11”事件后,布什将伊朗列为“邪恶轴心”国家之一。继阿富汗战争之后,美国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这两场发生在伊朗两个邻国的战争都不能不让伊朗警惕。伊朗认为,自己的地缘安全环境已严重恶化,从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到印度洋、波斯湾、伊拉克和土耳其,伊朗四面都处在美军包围之中。伊朗担心美国利用核问题,为下一步武力干涉伊朗寻找借口。从历史和现实看,伊朗一直是海湾和中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历来以地区大国自居。伊朗也希望通过发展核技术来增强国力,改善自己的安全环境。伊朗总统哈塔米曾指出,“我们想变得更强大,强大就意味着拥有先进技术,而核技术则是所有技术中最先进的。”

伊朗在核问题上底线有三:一是确保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哈塔米强调,伊核计划完全是“用于和平目的”,和平利用核能是伊“不可剥夺的权利”。二是确保浓缩铀的权利,避免伊“自愿”暂时中止浓缩铀活动成为具有法律义务的长期承诺。第三,避免该问题被提交安理会,成为遭国际制裁或美军事打击的借口。

面对强大压力,伊朗采取了多方面应对措施。

第一,积极备战,加强军事准备。哈梅内伊呼吁全国军民保持“团结、警惕和完全戒备”。为此伊朗加强了军队建设,频繁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加速了弹道导弹的部署与研制。2004年8月,伊军方宣布成功试射了一枚“流星3”改进型中程常规导弹,射程达1300公里,可对以色列和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进行打击。伊国防部长沙姆哈尼表示,伊朗在国防领域已经取得了“有效的威慑力量”,能够与中东地区的敌人抗衡。

第二,施展外交手段,构筑一个安全防护网。在改善、加强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同时,强调发展与欧盟、俄罗斯和中国等大国的关系。在西部,伊朗积极主动改善与土耳其、埃及、约旦以及沙特等海湾国家的关系,竭力向伊拉克施加影响力,加强与叙利亚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北部,伊朗在积极参加阿富汗重建的同时,推动中亚亲缘外交,发挥传统影响。在东部,推动与巴基斯坦和印度关系的发展。

第三,在与美针锋相对的同时,也谋求合作,避免正面对抗。对伊而言,当前面临的安全威胁是实实在在的,避免与美正面迎头相撞是其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伊朗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问题上与美进行了合作,如劝说伊拉克什叶派与美合作,支持伊拉克如期举行大选,在核问题上也是一再退让。2004年12月,伊朗高级核谈代表穆萨维安表示,伊朗并不反对欧盟提出的让美国参与伊朗核问题谈判的建议。

第四,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合作,避免“摊牌”,不给美国以制造事端的借口。

2.美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就一直指控伊朗阴谋发展核武器,对伊朗有关和平利用核能的说法大为怀疑。美国务院发言人鲍彻称,“伊朗如此野心勃勃,耗资巨大的全面核燃料循环计划只有在用于核武器计划时才有用。”在美眼里,油气资源如此丰富的伊朗发展核电“很不正常”,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展核武器。特别是在伊朗与俄罗斯已经签订了俄长期向伊提供燃料铀的协议的情况下,伊还坚持自己生产浓缩铀,这更令人“怀疑”。时任国务卿鲍威尔也称,“我们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有那么多其他发电手段的伊朗要建造核电站。”

在美国看来,一旦伊朗拥有核武器,不仅意味着美国对伊朗进行民主改造的梦想要落空,而且“对地区稳定和全球防扩散机制构成了严重挑战”。因此,美国决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或完整的核燃料处理能力,即使民用核能力也不可以。美国副国务卿博尔顿警告说,美不能容忍伊朗进行核武器的研发工作,美国当前的主要目标是在伊朗具有核打击能力之前阻止其实施核武器开发计划,而军事打击仍将是美国防止伊朗发展核武器的手段之一。美国众议院还以376票赞成、3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一项决议,授权政府使用“一切手段”遏制、劝阻和防范伊朗获得核武器。

看来,美目前要想对伊动武还有困难。首先,总的说伊朗还是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的,美难以借口对伊朗进行制裁或打击。其次,伊朗不是伊拉克,它不仅地广人众,而且国力比较强大。更重要的是,伊朗还拥有可以打到以色列以及美在海湾军事基地的弹道导弹。再次,美目前深陷伊拉克泥潭,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还需伊朗帮助。最后,国际社会,特别是欧盟和俄罗斯的反对,使美国不能轻易对伊朗动武。

布什政府目前在伊朗问题上可谓处于两难之中。《华盛顿邮报》有文章称,布什政府在伊朗问题上“正处于十字路口”。2004年7月,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表示,美国对伊拉克诉诸武力,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对伊朗采取类似行动。同年11月,国务卿鲍威尔表示,美将与伊朗进行接触,以寻求解决伊朗核问题的途径。不过,多数专家预料布什在第二个任期内将把更多精力投到解决伊朗问题上来。美鹰派人士称,布什总统获得连任后,将竭尽全力推翻伊朗政权,加大干预伊朗内部事务的力度,煽动伊朗人以暴乱的方式推翻现政权。

3.欧盟

欧盟在对伊朗政策上提倡“建设性对话”,但在防止伊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与美立场一致。欧盟不允许伊朗获得核武器,要求伊朗全面停止浓缩铀的所有工作,但承认伊朗拥有发展民用核能的权利,反对美以制裁或军事威胁等手段解决争端,主张通过协商和谈判等和平方式妥善解决。

欧盟积极与伊朗谈判,劝说伊朗与国际社会合作。2003年6月,欧盟就表示将与美进行“紧密合作”以加强核查,并威胁伊朗,“若包括人权、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内的‘政治对话’没有取得进展,那么贸易谈判也不会获得进展”。在与伊朗的多轮谈判中,欧盟软硬兼施。一方面,声称伊朗如不合作,不停止浓缩铀的活动,欧盟将支持美国的要求,将核问题提交安理会讨论,并可能对伊朗实施制裁。另一方面,又对伊朗允诺,如其停止浓缩铀活动,将给予回报:政治上,承认伊朗的地区地位,保证其安全;经济上,将与其签署一揽子长期经济贸易协定,并支持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核能利用上,确保伊朗民用核开发的权利,将向其提供民用核技术。2004年11月5日,欧盟布鲁塞尔首脑会议发表声明,强调欧盟将努力与伊朗在政治、经贸和技术领域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伊朗在自愿基础上完全长期停止所有铀浓缩活动将为建立这种互惠的合作关系提供前提,欧盟将在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得到证实后尽快恢复双方的贸易与合作协议谈判。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称,一旦伊朗中止铀浓缩活动得到确认,欧盟将立即与伊朗恢复贸易合作协议的谈判。2005年1月,欧盟恢复了与伊朗中断了18个月的双边贸易谈判以及新一轮政治对话。欧盟委员会负责对外关系的委员瓦尔德纳表示,“这些谈判和对话的恢复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欧盟愿意与伊朗一起合作”。

目前,欧盟正通过谈判督促伊朗将临时中止浓缩铀活动变为长期的承诺。

4.俄罗斯

俄罗斯与伊朗有着密切的军事、经贸关系。2003年双边贸易额为13.7亿美元。更重要的是,目前伊朗的布什尔核电站是俄罗斯帮助建设的。在核问题上,俄罗斯长期以来一直遭受来自美国的强大压力,美强烈要求俄罗斯取消与伊朗的核合作。在目前的伊朗核危机中,俄罗斯既要维护自己在伊朗的经济利益,又要避免与美发生冲突。作为伊朗的邻国,俄不愿伊朗拥有核武器,因此支持核查。俄原子能署署长鲁缅采夫表示,俄与伊朗在核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取决于伊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整个国际社会的关系如何发展。

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俄坚持维护俄伊现有合同,反对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俄罗斯《生意人报》指出,如果伊朗遭到制裁,俄罗斯将成为最大的“输家”,损失将高达数十亿美元。俄强调,只有在安理会作出对伊朗实施有关制裁决定的情况下,俄才会停止伊朗布什尔核电站的建设。同时,俄还希望与伊朗扩大合作。2002年7月,俄政府通过了一项未来10年与伊朗核能合作计划,计划在2012年前再帮助伊朗兴建5个核反应堆。2004年12月,鲁缅采夫表示,除了伊朗布什尔核电站第一台机组建设之外,俄可能将参与伊朗更多的核电机组建设。从自身利益出发,俄也希望伊朗中止铀浓缩,而依靠俄来提供。

面对美国的压力,俄强调布什尔电站的建设是为了民用,不会造成核扩散。但俄从俄美关系大局出发也做了退让:支持美、欧要求伊朗全面停止浓缩铀的活动;允诺将从伊朗收回核废料,以免被伊朗利用来制造核武器;一再推迟布什尔电站的完工时间;一再拖延与伊朗达成返回核废料的谈判,至今未签署协议。

四、展望

伊朗核危机将是2005年中东最有可能引发大规模冲突的问题。这场核危机的实质是美伊关系的深层次矛盾,伊朗坚持和平利用核能的政策底线与美国要彻底打掉伊核计划甚至改变伊朗政权的政策底牌本质上无法调和,冲突不可避免。短期看,由于美难以从伊拉克脱身,寻求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仍将是布什政府的首要选择。一旦伊拉克局势好转,美必然会对伊采取强硬姿态。

中国政府在伊朗核问题上一直强调:应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通过对话和协商妥善解决,反对将核问题提交安理会讨论。各方应鼓励伊朗继续采取增信释疑的措施;支持国际社会为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所进行的外交努力;希望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全面合作,澄清遗留问题,保持核计划的透明度,履行其不扩散和不发展核武器的承诺,换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标签:;  ;  ;  ;  ;  ;  ;  ;  ;  ;  ;  

伊朗核问题的由来、发展与趋势_伊朗核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