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一体化:理论研究和前景展望

中国货币一体化:理论研究和前景展望

赵生仙[1]2001年在《中国货币一体化:理论研究和前景展望》文中认为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不断加强的大背景下,本文立足于中国国情,旨在探讨中国货币一体化问题。本文主要基于以下逻辑顺序展开论述:在提出中国货币一体化课题后,第一章对国内外货币一体化的有关文献进行理论综述,指出本研究在理论上的贡献所在;第二章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大陆和香港组建货币区的成本和收益,认为待条件成熟后组建货币区有利于区域整体社会福利的改进和提高,且从单个行动主体角度,认为大陆和香港均有利益动机去推动区域货币一体化;第叁章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区域货币一体化的趋同指标设置,并阐述了设置这些指标的理论依据和中国目前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则从实证角度阐述了大陆和香港货币一体化的经济可行性和人文可行性;最后,在第五章展望了大陆和香港货币一体化的顺序问题以及对中国货币一体化的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目前中国大陆和香港并不满足形成最佳通货区的前提条件,但随着两地经济联系程度的加深,大陆和香港经济在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均会呈现出同步性。从长远看,人民币和港币的货币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主要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对论题的提出和展开,进行了合乎逻辑的推理和论证,开创性地研究了大陆和香港货币融合的成本—收益分析,趋同指标分析以及可行性分析;同时对大陆和香港货币统一的顺序以及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真诚地希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引起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使该领域的研究得以推进。

张洪梅[2]2008年在《国际区域货币合作的欧元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货币合作的广泛开展为选题背景,以国际区域货币合作中的欧元模式为考察对象,意在通过对这一典型的单一货币联盟所进行的系统研究,进一步加深理论界对于国际区域货币合作的形成机理、历史演进、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认识,从而增强欧元模式作为经典案例在货币史、国际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及国际政治经济学等相关学科中的应用,丰富这些理论的内容,同时也为正在行进中的东亚货币合作及其他地区的货币合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文中综合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其中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多种不同因素对欧元汇率走势的影响程度、市场一体化给欧元区不同成员国带来的非均衡效应、东扩对欧元区新老成员国的不同影响以及欧元模式与货币替代联盟模式及多重货币合作模式的异同等进行了研究;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欧元对美元汇率的波动、欧元区对最优货币区标准的满足程度、统一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共同财政纪律面临的困境以及欧盟东扩后新成员国主要经济指标的趋同情况进行了研究;运用博弈分析法对欧元模式均衡结构的形成机理及东亚货币合作中中日两国间将展开的博弈过程进行了研究。经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欧元模式的形成是古往今来欧洲地区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社会、货币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既是经历了数百年战火的欧洲人理性的选择,也是美国霸权下欧洲人无奈的选择;既是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众多有识之士不懈追求的结果。2.欧元问世9年来,对美元汇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因受经济、货币、政策、国际收支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表现得起伏波动,其中经济因素和货币政策因素起着主要作用。同时分析表明,欧元的诞生并没有从根本上撼动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在欧元对美元的汇率走势中,美元始终起着主导作用。3.欧元模式的现实困境从根本上说明,欧元区国家经济基本面尽管有了一定程度的趋同,但国别特征依然明显。我们在充分认识欧元模式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承认它的局限性。货币合作并不是包治欧洲百病的良丹妙药,相反,欧元的诞生不仅不能解决许多在国家货币层面都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使得长久以来欧洲经济中所积存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目前,欧元区面临的结构性改革压力和政策协调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4.欧元的国际化程度和欧元区的综合实力决定了现在的欧元已经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次强货币,但其要与美元分庭抗礼则需要很长的时间。然而“特里芬难题”的存在决定了未来美元国际地位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国际货币体系由美元为主导转向欧元与美元平分秋色是历史的必然。5.东扩从总体上将有利于欧元区未来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地位的提高,对新老成员均有好处,但东扩的效应在不同成员国间并不均衡,新成员国的收益要大于老成员国。同时东扩的进行也将给欧元区今后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慢欧元区的发展进程,但欧元区长期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其前景是光明的。6.与其他货币合作模式相比,欧元模式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它从经济合作起步遵循着渐进式的发展路径,从一国一种货币逐步走向了一个国际区域一种货币,最终在多个主权国家间建立了单一货币联盟。欧元作为新型国际区域货币,其价值决定的基础既不依赖于黄金亦不依赖于单一国家,而是主要取决于货币区整体的物价稳定程度。此外,欧元模式是通过多国间博弈而形成的均衡结构。

张肃[3]2007年在《东亚货币合作与货币竞争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亚各国加入金融全球化进程是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给东亚各经济体带来了惨痛的教训。此后,东亚各国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通过加强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以达到防范金融危机之目的。从“清迈倡议”,到各层次的政策对话机制的建立以及设立亚洲债券基金等等,都构成了东亚地区货币合作的基础。但是若要实现进一步的深化发展,则必须要解决东亚各国汇率机制如何选择问题。在组建过程中,货币竞争不可避免。实力较强的货币在竞争中胜出,成为货币同盟的核心货币,发挥主导作用。在东亚货币合作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究竟哪种货币会胜出,成为核心货币,已成为理论界极需解决问题。本文以分析东亚货币合作为出发点,全面总结了东亚货币合作与竞争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并从实证分析角度分析了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与货币竞争的现实性,从货币竞争角度补足与完善了东亚货币合作的理论。同时又着重分析了东亚货币合作面临的风险、障碍,从货币竞争中主导货币选择问题提出了东亚货币合作进一步发展的方案,对于正在进行中的东亚货币合作,具有较为现实的参考意义。全文由九部分组成,分为序言、结论和七章正文。序言,主要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相关概念的说明。第一章,国际货币发展史。主要从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历程、区域货币合作的发展历程叁方面来阐述货币的发展始终都是货币合作与竞争的结合。第二章,对货币合作理论进行了研究。系统分析了表现合作利益理论、货币危机理论以及最有货币区理论。通过评述区域货币合作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其最新动态,寻求东亚金融合作的理论依据。第叁章,对货币竞争理论进行了研究。系统分析了货币非国有化理论、货币替代理论以及货币竞争的法则。本章的写作目的在于揭示货币竞争的深层动因,为研究东亚区域货币竞争问题提供理论基础。第四章,对东亚货币合作与竞争的实证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东亚货币合作静态实证分析,本章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着重分析和考察了东亚地区的经济基础,从经济层面来探讨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其次对中日货币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从六方面考察了中日货币的竞争实力。本章的写作目的在于从经济层面来探讨东亚货币合作与竞争的可行性。第五章,对欧、美两种货币合作模式的比较与借鉴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欧洲货币合作的模式;其次研究了美洲货币合作的模式。两种模式都是通过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又对两种模式从合作的动因、汇率制度等七个方面进行比较,进而为东亚货币合作提供经验。第六章,对在货币竞争下的东亚货币合作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从东亚货币的历史进程出发,分析了目前的现状。其次从东亚货币合作的特点出发,分析东亚货币合作中的困境。最后阐述了东亚货币合作的成本与收益。本章的写作目的在于通过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制约因素及收益、成本的剖析,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可能的方向。第七章,对货币合作下的东亚货币竞争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从日元国际化出发,分析了日元货币的现状;从人民币境外流通状况,分析人民币亚洲化的必要性。其次从日元与人民币竞争的利弊,得出中日货币竞争对货币合作的影响。本章的写作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得出现阶段日元与人民币都无法成为区域内锚货币,两者尚未具备区域内货币竞争的条件。从经济和金融角度考虑,则应推进日元与人民币区域内更深层次的货币合作而非货币竞争对中日双方都更加有利。

乔臣[4]2011年在《货币国际化思想的流变》文中提出货币国际化是一个大国强势地位的标志。对于货币国际化而言,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断言就可以实现,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并伴随国家实力、货币主权、对外贸易、汇率变动、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制度等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虽然宣告了美元独霸国际货币体系的终结,但美元仍然作为强势的世界货币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再次表征了一种国别世界货币难以掌控世界贸易和货币交易的现实,也凸显了世界货币多元化发展的诉求。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在国际舞台上时刻注重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出现,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与日俱增。人民币未来能否实现国际化业已成为彰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因此,只有对货币国际化的一般理论有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准确把握货币国际化脉络,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更为切实可行的借鉴。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通过货币国际化理论尤其是内涵界定所创设的研究框架,着重从思想史的角度对货币国际化不同阶段的思想演变进行系统梳理。以此为基础,设定了货币国际化评价的关键点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思维参照,对货币国际化实践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结合人民币的现实发展状况,深入探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障碍。基于此,构建了货币国际化的路径模式并选择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本文主要包括叁个部分共八章的内容。第一部分绪论除了文章的研究意义、动态、方法和创新之外,着重对货币国际化的一般理论进行界定,从而为货币国际化思想提供研究框架。主要包括文章的绪论部分;第二部分着重从思想史的角度对货币国际化的思想嬗变进行了系统梳理。在以思想史进程的发展脉络为参照的基础上,侧重于查缺补漏,尽可能将人类货币国际化的思想,无论是片段还是理论都纳入研究的视角。主要包括文章的第一、二、叁、四、五章;第叁部分着重对以往货币国际化思想进行归结,并从货币史的视角审视货币国际化的实践过程,对未来可能成为国际货币的币种和国家进行了预测。同时,结合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运用思想归结的参照关键点评价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通过对条件和障碍的分析,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必然性和所处阶段。最后,结合货币国际化的范例分析,借助货币国际化范式模型的构建,选择符合人民币国际化的范式,在宏观层面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趋势作出展望并寻求相应的对策。主要包括文章的第六、七章。文章结论部分,即第八章提出了货币国际化无论思想还是历史都是有一般规律可循的。因此,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应当综合考虑内外部影响因素,以成为世界货币并充当国际货币职能为目标,通过人民币统一货币区框架的建立,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最终按照持续、健康、快速、稳健的方式走有中国特色的货币国际化范式。

王磊[5]2010年在《东亚地区货币合作问题研究》文中认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使得东亚各国政府意识到,在东亚地区建立一个在金融危机时进行自救和合作的区域性货币合作组织,以保持东亚地区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是当务之急。由于东亚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各不相同,文化背景迥异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繁多,所以东亚地区货币合作要在借鉴其他地区国际货币合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东亚各国的实际情况,寻找出一条适合东亚各国的地区货币合作模式。论文就是在这个经济背景下展开研究,最终形成了对东亚地区货币合作问题模式的初步探讨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对策建议。论文首先介绍了本选题的研究背景以及货币合作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货币合作、货币一体化的内涵与外延,然后将通过大量详细的实际数据深入分析东亚地区货币和合作带来的各种收益与风险,再利用OCA指数对东亚地区货币合作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论文通过深入分析目前现成的区域货币合作汇率协调方面叁种常用模式,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对比分析的角度,总结出了目前对东亚地区货币合作来说最具有可行性的路径。在对目前东亚货币合作的现状分析和前景展望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区域货币合作的国际实践经验,为我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积极参与东亚区域货币合作进程、充分发挥和利用人民币自身的影响力为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做出应有贡献提出了较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论文最后指出,基于运用OCA指数法对东亚国家进行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东亚地区进行区域货币合作的整体成本还是比较小的。就具体措施来说,可以在经济结构相似度较高的次区域层次上率先实施钉住共同货币篮子汇率制度,同时与其他成员国积极进行汇率政策的沟通与协调,然后在条件成熟时扩展到区内所有成员都加入钉住共同货币篮子汇率制度,最终实现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终极目标,这样就可以有层次、有步骤的逐步推进东亚地区货币合作进程。

周颖[6]2016年在《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09年7月1日,我国试点运行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已五年有余。在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双重推动下,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相关业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规模不断攀升,人民币国际地位和国际接受程度不断提升,人民币离岸市场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总之,伴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业务的发展,与其相关的领域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因此,有必要回顾实施该政策的初衷,即通过实施跨境人民币计价和结算,以加快推动跨境人民币使用,从而拓展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进而促进国内外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跨境人民币计价结算业务的两端,一端是实施该政策的初衷,一端是与其一起增长的宏观数据,又是在这个五年的时间维度里(我国经常以五年或十年设计考察事物的发展状况,如经济的五年规划),由此应该认真梳理这当中的关系。以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为中心,研究其所产生的效应,即,是否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能够对进出口贸易、跨境资本流动、人民币国际化等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以检验是否实现了该政策的初衷。以此可以找出其中的障碍并提出对策,并为下一个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跨境人民币计价结算业务的发展找出合适的路径,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文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演绎与归纳相结合以及文献综述等方法,主要对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进出口贸易效应、资本流动效应和人民币国际化效应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即在介绍选题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其次是研究对象的界定和选题意义,包括本文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再次介绍的是本文的研究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最后阐述了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和第叁章分别是相关理论介绍与文献综述和实践情况概述。第二章先后梳理货币国际化理论、货币国际化效应理论、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货币选择理论和结算货币效应理论,以及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进出口贸易效应、跨境资本流动影响因素和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人民币国际化效应等文献研究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撑。第叁章则分别介绍了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运行依据、运行现状、运行方式和运行前景,以便全面阐释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整体实施情况。第四、五和六章深入分析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各方面效应。第四章为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进出口贸易效应分析。首先是理论分析,基于辨证论、博弈论以及一般均衡论等多视角,对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进出口贸易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其次是统计数据描述性分析,采用叁期统计数据的对比方式,考察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进出口贸易效应,分别对国际贸易各种指标——进出口贸易额、进出口贸易结构、国际贸易条件以及对外贸易依存度进行分析。再次是实证分析,通过ADF单位根平稳性分析、Johansen协整检验、矢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分析、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前述各贸易指标所对应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以明确各种效应的方向、程度以及途径等。最后是本章小结及未来效应趋势。总体而言,从影响时间来看,各种效应的滞后期都普遍在4期以后,这说明各种效应的显现都需要一段时间;从影响程度来看,收益效应最大,而经济独立效应最小;再结合第叁章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未来规模的测算,对进出口贸易效应未来趋势进行预测。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为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资本流动效应分析和人民币国际化效应分析。这两章的分析思路与第四章相同。第五章具体分析了资本流动价格效应、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从影响时间来看,资本流动效应能够较快地显现出来;从影响程度来看,价格效应中的利率和汇率效应影响程度是最大的;从影响方式看,只有人民币计价资本规模是正效应,其他都是负效应。第六章具体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货币职能效应、离岸市场发展效应以及跨境人民币循环效应;从影响时间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效应能够较快地显现出来;从影响程度来看,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效应和跨境人民币循环效应影响程度都较大的;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效应最小。从影响方式看,所有效应都是正效应。第七章为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效应的对策建议。首先,提出制定基本原则,以其为制定效应提升政策的核心要义;其次,阐述了总体思路,基于所设计的效应提升路线图,为相关政策制定指出重点;再次,分别针对提升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总效应、进出口贸易效应、资本流动效应和人民币国际化效应制定具体对策;最后进行展望。

党峰[7]2007年在《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现状与前景分析》文中认为货币一体化作为金融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是基于国际贸易发展、跨国投资和分工的深入、资源在国际范围内配置而自然产生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它既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阶段,也是金融一体化的组成内容,同时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表现。随着经济一体化在全球的快速发展,区域货币一体化已经从理论走向了实践。如欧盟在内部统一大市场条件下创立了欧元,在货币一体化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不仅改变了全球金融格局,也为以后的货币一体化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近年来,东亚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球关注。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区域内贸易投资及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增大、日本经济的复苏、东盟10+3进程的深化、东南亚经济的快速增长、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等等都显示出东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而与之不相称的是东亚地区在国际金融格局中仍然处于弱势,缺乏话语权,贸易成本较高、金融体系脆弱,抗风险能力较差。1997年金融危机后,东亚国家逐渐认识到区域金融一体化对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金融货币一体化研究。目前,在区域货币一体化方面,尽管已经取得一些理论上的成果,但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力求在对当前东亚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未来面临的问题,讨论建立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对最优货币区理论的阐述,对比欧盟及北美的金融货币一体化实践经验以及东亚地区的具体特点,分析了东亚地区是否具备建立货币一体化的条件,展望了东亚货币一体化建立的前景及模式选择,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并分析了在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需要着重解决的主要问题。文章末尾对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和主要结论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展望了未来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发展和对东亚经济的影响。文中运用对比法比较了欧洲及东亚地区在最优货币区理论要求的组成条件下不同的特点,同时对比了欧洲、北美在经济一体化、金融货币一体化方面的不同成就以及对东亚金融货币一体化的经验和启示。文中同时运用归纳演绎法总结了最优货币区理论在东亚地区的实现条件以及货币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梁冠迟[8]2005年在《人民币与港币一体化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国内与香港两地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因货币差异而产生了汇率风险及巨额的交易成本,这是一种资源浪费,也不利于两地的发展。因此,本文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及借鉴欧盟的经验,倡议国内与香港组建共同货币区,以消除汇率风险及降低交易成本。 本文对两地货币一体化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后,发现收益将明显大于成本,在利益驱动下,两地均有动力组建共同货币区。在最优货币区理论指导下,对两地货币一体化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得出两地频繁的经贸、投资及金融的往来是两地货币一体化的现实基础,同时在趋同指标上,两地各方面虽然存在着差异,但这种差异正在逐步缩小,这有利于货币的融合。在两地货币一体化的过程和货币政策的运作安排上,本文借鉴了欧盟的经验,对两地货币一体化作出必要的指导。本文认为两地货币融合将会是一个不可改变的趋势。

佘小勤[9]2007年在《港币与人民币融合的战略研究》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潮流。在这种趋势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超越其它国家的影响而独立发展,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和金融能够在不考虑国际经济背景和环境的条件下实现整体经济的协调运行。可以说区域货币一体化是21世纪金融全球化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从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及中国大陆与香港地区经济融合日益增强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港币与人民币一体化的战咯意义和经济意义;从经济联系、市场融合、生产要素流动的视角,分析了港币与人民币一体化的前提条件、现实基础及可行性;根据欧洲货币一体化经验及中国具体情况,提出了为实现港币与人民币一体化,香港地区与内地经济融合措施——CEPA的实施以来对香港和内地经济的影响以及CEPA前景的展望。

丁岚[10]2006年在《CEPA框架下大陆与香港货币合作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区域货币合作是20世纪后期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变革,也将成为21世纪国际货币体系的主流趋势,区域间的金融竞争将取代个别国家间的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区域金融集团将成为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强者。在这种背景下,积极努力地逐步实现中国内部货币融合,对提高中国在21世纪世界经济中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考虑到台湾问题的政治敏感性,以及澳门与香港经济结构的相似性,本文主要探讨中国大陆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货币合作问题。并着重从香港与大陆经济联系密切程度、日益提高的经济正相关性,以及港币与人民币在大陆与香港相互流通粗具规模这几方面入手,对香港与大陆货币合作的意义、条件、现实基础、可行性及实现步骤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全文大致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介绍有关货币一体化和大陆与香港货币合作的研究背景及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情况。第二章介绍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发展过程,阐述货币一体化的制度渊源和发展背景,并从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成功实践中得到区域货币合作及一体化特征和路径选择的启示。第叁章从CEPA框架下,中国大陆与香港地区经济融合日益增强的背景出发,介绍大陆与香港货币合作的现实基础,根据经济联系密切程度、经济正相关性、两地货币自发流通与使用情况对大陆与香港货币合作进行可行性分析,说明香港与大陆不仅适合组成最优货币区,而且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可行性,而目前尚不能满足的条件,最终都是可以实现的,只是短时间内不可操之过急。第四章指出大陆与香港货币合作的演进过程是逐步,渐进的,分析探讨两地货币合作的顺序及目前努力方向,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在香港顺利开展人民币个人业务;二是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叁是建立大陆与香港的汇率机制;四是最终过渡到香港与大陆的单一货币区。结论:本文从经济联系、市场融合、生产要素流动的视角,分析了两地货币合作的前提条件、现实基础及可行性;并将欧洲货币一体化经验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探讨了中国大陆与香港地区实现货币合作的努力方向及相应的策略措施。最后得出,在大陆与香港经济联系日益增强,彼此依存度逐渐提升的背景下,两地进行货币合作是具备其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货币一体化:理论研究和前景展望[D]. 赵生仙. 浙江大学. 2001

[2]. 国际区域货币合作的欧元模式研究[D]. 张洪梅.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3]. 东亚货币合作与货币竞争问题研究[D]. 张肃.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4]. 货币国际化思想的流变[D]. 乔臣. 福建师范大学. 2011

[5]. 东亚地区货币合作问题研究[D]. 王磊. 湖南大学. 2010

[6]. 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效应研究[D]. 周颖. 辽宁大学. 2016

[7].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现状与前景分析[D]. 党峰. 四川大学. 2007

[8]. 人民币与港币一体化问题研究[D]. 梁冠迟. 暨南大学. 2005

[9]. 港币与人民币融合的战略研究[D]. 佘小勤. 暨南大学. 2007

[10]. CEPA框架下大陆与香港货币合作问题研究[D]. 丁岚. 湖南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货币一体化:理论研究和前景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