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剧创作的思考论文_张晓薇

儿童剧创作的思考论文_张晓薇

张晓薇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文化馆

摘要:儿童剧是以适合儿童观看的故事或童话为题材,通过具有趣味性的戏剧形式来陈现在儿童眼前,传递一定的教化作用。优秀的儿童剧能够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思想,对他们的品质塑造方面都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信息多样化带来的良多益处之一,儿童剧也逐渐向儿童教育方面延伸,各种艺术教育的相关机构相继开设。横观国内儿童剧的教育方面,仍然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本文从儿童剧的具体内容出发,介绍了儿童剧的相关定义及表达形式,进而结合我国儿童剧的发展现状,对儿童剧的创作和创新方面提出了几点思考以供参考。

关键词:儿童剧;创作;思考;

一、儿童剧的具体内容

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儿童剧是一种以舞台表演等形式来呈现一些具有适合儿童心理,并且具有儿童情趣的故事,且观赏群体主要以儿童为主。儿童剧的作者就是着眼于儿童这一受众群体,并结合了儿童的相关特性,并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方面入手将教育融入相关的巨作之中,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趣味性的段来传达给儿童。有利于儿童更加直观和有效的吸收教育内容,通过综合性的方式传递儿童的启迪内容,使儿童教育更进一步。《熊出没》和《大角牛》以及《虹猫蓝兔七侠传》之所以能够受到广大儿童群众的支持和喜爱,是因为这种剧作的表现,能够充分的调动孩子对于世界万物的好奇心以及对于自身的情感需求。[1]虽说儿童会受到儿童剧的部分影响而产生观念的定格和改变,但就实际而言儿童剧更应该注重作品中所传递的精神力量和情感表达,达到满足儿童的精神需求。儿童剧更多的是在潜移默化之下对孩子产生影响和作用。只要儿童剧用丰富的情节和有趣的内容来表达一个简单的道理,并且能够被孩子接受,使得这个正确的观念深入孩子心中,那么这样的儿童剧就是有价值的。

二、我国儿童剧发展现状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承担着振兴民族的重任,儿童教育也因此受到格外的重视。儿童剧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更是承担着为我国儿童精神教育提供食粮的重任,但儿童剧的发展却不容乐观。但根据我国目前的调查,有很多儿童仍然不清楚儿童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更多的是了解在春晚上表演的各种小品节目,更清楚的是赵本山.宋丹丹.冯巩.蔡明的小品,这种情况使得我们长期从事群众文化的部分工作者深感担忧。

(一)、对儿童剧不够重视

儿童剧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 对于儿童教育有着无法比拟的重要意义,但儿童剧的创作在当今社会却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其真正价值也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很多人的脑海中,只有传统的京剧粤剧等大型的剧作才是人们应该关注的焦点,京剧之类的大剧才是我国剧作文化的支柱和传承。只有大戏才能够将我国的文化精髓,更加淋淋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样的剧作才显得更加高端。

也正是这样的思想,导致了我国儿童剧本极其匮乏,大多数作者也都倾向于成人大戏的创作,一心投入到儿童创作中的作者屈指可数,而优秀的儿童剧作家更是少之又少,导致我国儿童剧发展停滞不前。大多数人将眼光投放在成人大戏的制作与欣赏,却忘了儿童剧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支柱力量。忘记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发展目标,儿童才是祖国有力的后援队伍,儿童教育对于民族振兴和发展有着你不可分的联系。素质教育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教育的成长,但对于儿童剧的重视程度仍然有待提高,因此我们需要领导对于儿童剧给予更多的支持,有更多的儿童剧作家投入到儿童剧的创作事业中。

(二)、儿童剧思想苍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对于娱乐要求也越来越高,也造成了当今娱乐性过强的文化背景,这样的背景也造成了儿童剧的畸形发展。纵观目前的儿童剧表现现状,很容易发现儿童剧普遍都倾向于满足群众的娱乐性,过分强调游戏,利用增强儿童剧的娱乐性来提高剧场的票房,取得更加可观的利润,成为了真正的"商业剧"。这种环境下,儿童剧的质量普遍偏低,大部分儿童剧内容太差,都有着强烈的娱乐性,可与此同时体现的是儿童剧思想的苍白。[2]整部剧观赏一下来除了能逗观众开心,并没有什么值得深思的地方,观看这样的剧作就如同喝下一杯白开水,完全没有任何思想追求。而这样的制作与儿童剧创作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儿童剧是为了儿童能够在快乐的环境下接受教育,而现在只有快乐没有教育。对于成人,儿童剧很难产生他们的思想改变,但是儿童的思想观念都处于一个关键的形成期,任何外界条件都有可能影响儿童的思想并且根深蒂固,这种游戏式的儿童剧对于儿童教育显然是有害无益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个舒适的环境之中,我们更应该从小教育儿童"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告诉儿童生活不应当以娱乐为主,更应当胸怀大志,过富有思想的生活。

三、促进我国儿童剧发展的相关措施

(一)、创作观念与时俱进

儿童剧应该是娱乐性与教育性共同渗透的,但儿童剧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创作观念,做到与时俱进。传统的儿童剧也都是倾向于儿童教育,但现代的儿童剧却过分偏向于娱乐性,这都是不符合儿童剧的发展要求的。[3]在这个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儿童剧应该同时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儿童剧的趣味性要求自然是比较容易达到的,因此,在创作过程中要注意儿童剧中教育色彩的加入是否得当。

儿童剧是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孩子眼前的教育形式,要注意教育的内容不能过于生硬,应当是形象化的事物和道理。尤其要注重对于政治方面的渗透,应当要谨慎小心。在我看来,儿童剧更多的应该是与智慧和健康的事物相结合及表达,将世间的美好呈现给孩子,让孩子始终保持着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而不是过早的将社会的政治格局直接展现给孩子,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这种强硬的教育手段反而会使孩子感到反感。受欢迎的儿童剧首要考虑应当是儿童的审美心理需求,从儿童剧的形式到内容都要让孩子可以接受并喜爱,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与人文思考。

(二)、尤其注重寓教于乐

儿童剧必须具备一定的娱乐性,但是娱乐的表达手段应当是人性化的,必须要做到寓教于乐。儿童虽说思想单纯,但也有其独特的情趣所在,儿童有着超越成人的想象力及塑造型,因此儿童剧的创作不能仅仅拘泥于传统的说教和题材。[4]创作者应当根据典型的儿童故事和儿童题材进行适当改编,把原剧的内容加以延伸和拓宽,补充剧作中所缺乏的事物,融入现实生活的题材。儿童时期的孩子处于一个好玩愉悦的氛围之中,同时也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自古以来,我国就强调在愉悦的环境中是教育者自愿的接受教育,而发展至今我国艺术教育也逐渐加入的流行的队列之中,"寓教于乐"也成为我国教育的主旋律。渐渐的,寓教于乐成为了当前教育所采取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在引起儿童愉悦心情的基础上加以科学的教育性以及创新文化的传递,才能够达到贴近儿童心理,提升儿童剧魅力的作用。

(三)、剧作排练坚持以人为本

儿童剧的教学与辅导一直影响着我国儿童教育的推进,儿童剧也逐渐走进了小学生的课堂与生活中。儿童剧如何走进校园也成为了哪个学校都要面对的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有部分学校针对教师进行了相关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的表演技巧和知识,以达到在辅导学生时表现得更加优异。而在进行儿童话剧排练时,教师必须要注意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更改排练操作。务必保证通过儿童的合理表演来体现话剧的主题思想,并在排练中达到提升儿童表演能力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在排练过程中教师还要观察儿童细微的小动作以及表现方式,并且能够从孩子细小的表现之中分析出孩子对于整个话剧的理解,在这基础上加以指导和升华,使得每个孩子都能够理解话剧中每个细节的设计。教师还要合理的参考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用自己最舒适的方式去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让剧本走入孩子的内心,让教育渗透孩子的灵魂。

总结:总而言之,儿童剧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娱乐性项目,也不只是儿童用来打发时间的表演。时代和科技等等各方面的进步都是我国教育更上一步的台阶,对于教育的要求也更加严苛尤其是幼儿教学,已经成为了教育家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儿童剧作为快捷直观的传播和教育媒介,能够让孩子在第一接触的时间之内以最快的速度将内容消化并理解,达到激活儿童思维,提高艺术素养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我国相关的儿童剧工作者在重视儿童剧创作的条件之下,丰富化,人性化儿童剧的创作内容,真正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才能够使儿童剧发挥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秦锦屏,关于儿童剧创作的几点思考,〔J〕.《文化月刊》,2017(9):114-115.

[2].马如意,浅论教育剧场形式儿童剧的创新信用独特性和重要性——由儿童剧《luna抗敏记》创作过程产生的思考,〔M〕.《上海师范大学》,2016.

[3].徐健,孩子更多的宁静与纯真——对当下儿童剧创作的思考,〔J〕.《戏剧文学》,2017(6):4-7.

[4].黄霭然,信息如何让儿童剧真正的亲近儿童,〔J〕.《中国论文网》.1005-5312(2013)11-0024-02.

论文作者:张晓薇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  ;  ;  ;  ;  ;  ;  ;  

儿童剧创作的思考论文_张晓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