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障碍与学习失调_感统论文

感觉统合障碍与学习失调_感统论文

感觉统合失常与学习适应不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失常论文,不良论文,感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习适应不良是中小学教育中的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也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感觉综合训练是对学习障碍产生的是对学习障碍问题进行的一种有益的探索。人们发现感觉统合失常(sensory integration disorder)是中小学教育中儿童学习障碍的一个最常见的原因。近年来,感觉统合失常现象也引起了我国教育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有些学者对感觉统合失常障碍的出现率、主要症状以及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拟就感觉统合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感觉统合:一种基本的心理功能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体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信息的输入、储存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外界信息往往不是以单一刺激,而是以复合刺激的形式出现的。与此相适应,个体需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对这种复合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并形成有关这种复合刺激的各种形式的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本体觉等等。在这些彼此独立的感觉形成以后为了对外界的这种复合刺激做出进一步的反应,个体还需要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对各种感觉进行组织和统合,从而使个体形成对外部环境的完整的知觉,并与外部环境之间构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感觉统合是人的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基础,只有通过感觉统合,个体神经系统的各个不同部分之间才能协同活动,它是为人适应外部环境所需要的一种基本的心理功能。

和其它心理功能一样,感觉统合功能也是随着个体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的。一般来说较低层次的感觉统合功能发展较早,而较高层次的感觉统合功能则发展较晚,到了学龄期以后,大部分儿童的感觉统合功能都会得到比较完善的发展。

二、感觉统合失常及其行为表现

如上所述,大部分儿童在学龄期以前都会形成比较完善的感觉统合功能,但由于神经系统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有些儿童的感觉统合却存在着许多困难或直接表现出明显的感觉统合失常。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学龄儿童中,感觉统合失常的儿童所占的比例约在10%—16%左右(艾尔丝报告的检率为14%;台湾郑信雄报告的检出率为15.9%;我国任桂英等人报告的检出率为10.3%)。感觉统合的失常又可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为特征表现出来。具体来说,儿童的如下一些常见的症状很可能就是由于其感觉统合失常造成的:

(一)不专心和活动过度

有许多儿童由于感觉统合功能还处于低级的水平或有明显的失常表现,他们往往不会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做出适宜的反应,不能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有意识地投向某一特定的活动上,经常显得拙笨、忙乱、手脚不停,尤其是当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或外界的刺激过多时,由于所接受的各种刺激不能得到适宜的反应,从而使他们感到焦躁不安、无所适从,并通过一些多余动作表现出来。这些儿童往往有多动症的典型症状。

(二)肌肉张力不足、动作协调性差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随时保持一种适宜的姿势或完成一种需要全身各个器官协同活动的较为复杂的活动任务,其肌肉必须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和适度的张力,并能有正常的动觉、平衡觉和机体感觉。有些儿童由于感觉统合失常而缺乏上述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和正常儿童相比,他们的肌肉张力明显不足,外观总显得懒散和虚弱;活动时动作不自然,拙笨,手眼协调性差,不善于做各种需要全身协调的动作;身体平衡困难,经常无缘无故跌倒。

(三)言语发展迟缓

儿童言语的形成和发展往往需要视觉听觉等多种分析器的共同参与。感觉统合失常的儿童由于视觉和听觉辨别能力较差,难以形成字形和字义的正确的视听觉表象,难以对外界的各种视听等信息进行统合,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言语的发展要比正常儿童迟缓。在学校学习中,大部分感觉统合失常的儿童都有用词贫乏、说话含糊不清、词不达意、阅读时经常跳字跳行、写生字时字的上下或左右结构搞混、抄写时经常漏字漏行甚至漏段等现象。

(四)认知障碍

大多数儿童的感觉统合失常是由一些现在还未知的神经生理的原因造成的。这些儿童在具体的认知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一些明显的障碍,他们的知觉——动作统合能力也明显比正常儿童要差。在学习中,当各种信息沿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后,他们很难通过大脑的统合作用组合成正确的信息,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中表现最为明显。如有些小学生在计算中经常忘记进位与错位,这是因为他们的视觉记忆受到了进一步计算的干扰;有的学生在做作业或考试时经常发生遗漏和抄错数据或数字前后顺序颠倒的现象,这是因为他们感觉统合功能的失常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视觉分辨能力和视觉顺序性记忆能力;在竖式计算时,由于他们的视觉功能、视动协调功能等各种心理功能不能进行很好地统合,因此他们经常会发生进错位等错误;由于前庭和机体觉统合存在问题,他们往往不能形成正确的方向、位置、距离的感觉,从而影响了他们对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物理、化学现象和事实的观察的学习,也影响了他们读、写、算等学习技能的掌握。

(五)问题行为

在学校生活中,有些儿童,诸如不守纪律、打架、孤僻、退缩等问题行为很可能就是由于其感觉统合失常而造成的。许多资料表明,感觉统合失常的儿童由于不能较好地应付外界的各种信息,对正常儿童来说非常简单的事情他们也不能做好,加之存在明显的视—动统合困难,因此在学业和社会适应方面往往会遇到比正常儿童更多的困难,进而使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打击,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显得内向、孤僻和退缩;有的学生则显得过度敏感、易怒,对正常儿童来说微不足道的事情,如同学之间发生偶然的碰撞等就使他们的情绪难以控制而发生打人、骂人等违纪行为。

(六)协调的组织能力缺乏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没有形成协同反应的能力,感觉统合失常的儿童往往无法对传输到大脑皮层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统合,他们大多缺乏对各种信息进行协调和组织的能力。表现在学习上,他们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各种概念和原理的逻辑和层次,容易搞错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不善于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计划和监控;表现在生活上,他们的活动计划性差,做事缺乏条理,不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不善于事先做好计划,更不善于进行一个群体的协调和组织工作,对他们来说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远比正常儿童困难。

不同感觉统合失常儿童的行为表现很可能不完全相同的,但他们在一定程序上都存在上述的一些症状,这些症状既是他们感觉统合失常的结果,又是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具体困难的直接的原因。

三、感觉统合失常导致的学习障碍的矫正

感觉统合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本世纪初期的行为科学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从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一些西方的心理学家开始尝试把前人关于感觉统合研究的结果应用到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之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的艾尔丝,她于1972年第一次提出了系统的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继她之后,许多人也加入了关于感觉统合和儿童的感觉统合失常的研究工作,他们在感觉统合失常儿童检核表的编制、对感觉统合失常原因的研究以及感觉统合失常儿童的矫正和训练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感觉统合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验依据。到了90年代,感觉统合理论已经成了教育心理学和特殊教育领域的一种很有影响的理论。在具体研究中,人们最关注的是如何对感觉统合失常的儿童进行训练,研究者们对由于感觉统合失常而造成的失常儿童进行矫正和训练的有效方法:

(一)感觉——动作统合训练

根据对感觉统合失常儿童的长期观察和实验研究,艾尔丝等人认为学龄儿童中的一些常见的学习方面的障碍是由于其大脑不能协调和合理组织外界所输入的各种信息造成的。因此他们不主张对这些儿童进行直接的写作、阅读和认知技能训练,而是倾向于对这些儿童的感觉输入进行控制,特别是对其前庭系统、本体感觉器官和皮肤等传入的感觉信息进行控制,对其进行感觉——动作统合训练,以使他们能产生正常的感觉体验,并在大脑中把各种感觉统合起来。在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中,他们设计出了滑板、圆木吊缆、滚筒、四足位平衡吊缆、大笼球等专门器材来对这些儿童进行感觉——动作统合训练;另外他们还为这些儿童设计了一些诸如泥土游戏、冰袋游戏等简便易行的游戏来帮助这些儿童建立正常的感觉统合功能。国外所进行的大量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都表明,利用上述专门器材和游戏所进行的感觉——动作统合训练对缓解这些儿童的感觉统合失常症状,进而使他们形成正常的感觉统合功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Ayres,1992;Schaaf,1990; Chicoine, 1992 ;Wilson,1994)。 这种训练不但会使感觉统合失常的儿童逐渐形成各种精确的感觉,而且还会使他们逐渐学会对这些感觉进行协调和控制,学会对外界和各种感觉信息做出适应性的反应,并最终形成正常的感觉统合功能。也有一些学者(Cummins,1991; Polatajko,1992)发现感觉统合训练确实对缓解这些儿童的肌肉张力不足、动作协调性差和不专心、活动过度等感觉统合失常症状有一定的疗效,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这种训练对一些较高层次的感觉统合功能的发展以及对各种具体的学习障碍的矫正有明显的效果。基于此,有些学者提出除了要对这些儿童进行传统的感觉统合训练外,还有必要为他们提供另一种帮助,即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的训练与指导。

(二)学习策略与学习技能训练

随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学习者的一些自身因素对个体学习的内部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影响。在影响学生学习和各种自身因素中, 近年来人们研究较多的是学习策略(

Learning strategies)问题。 学习策略意指在学习中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而有意识地制定和使用的计划和方案。按照美国心理学家瑟洛(Dansereau,1985)的说法,学习策略有两种基本的成分, 一种是基本策略,即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领会和记忆策略;另一种是辅助性策略,即学习者为了维持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而采用的诸如学习时间的计划和安排、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等策略。许多学者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学校中学习适应不良的学生,特别是由感觉统合失常而造成的学习适应不良的学生,和正常学生相比,他们往往不善于为自己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在学习中不善于有意识地采用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不善于有目的地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因此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学习策略方面的帮助。学习策略训练就可以为这些学生提供这方面的有效的帮助。国外和我国的一些学者曾对有各种学习障碍的儿童进行过大量的学习策略训练,结果发现对于一些较高层次的感觉统合失常的儿童来说,学习策略训练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感觉——动作统合训练的效果。有人还专门研究了学习策略训练对学习障碍儿童学习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学习策略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水平,使学生学会主动地应用和修正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在不同情境下进行迁移(D .L.Brtler,1995)。还有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 结合学科知识的学习而进行的学习策略训练对学生数学、阅读、写作等技能的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种训练可以有效地教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并使他们学习的水平和效果得到相应的提高(Graves & Montague,1991;Englert,et al,1991; Sawyer,et al,1992)。

除了学习策略训练外,有些有严重学习障碍的学生还需要得到对他们来说更为直接的学习技能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有些因感觉统合失常而造成的学习适应不良的学生除了如前所说的“不会学习”外,还明显缺乏一些必要的学习技能,如数学学习中的列式计算、阅读教学中的分词断句、作文教学中的审题立意谋篇等等。只有当学生可以正确地处理各种感觉信息,形成了正常的感觉统合功能,掌握了各科学习所必备的各种学习技能,并能合理地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时,他才会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者,也才有可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

标签:;  ;  ;  

感觉统合障碍与学习失调_感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