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改革开放中高校教师的心态_大学论文

浅析改革开放中高校教师的心态_大学论文

改革开放中的高校教师心态调查初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改革开放论文,高校教师论文,心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重要的社会变革时期,也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心态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而这种心态变化在一定意义上正是这场变革的“一面镜子”。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作者进行了一次关于高校教师心态的包括8个方面59个具体问题的问卷式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初步的统计分析和定性研究,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些改革举措在高校教师中的反应以及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新的要求和面临的某些困惑。如何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和解除他们的困惑,无疑是改革应当达到的新的目标。

1.研究目的

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一种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在高校教师当中也可以看到许多不同的行为选择:有的人执着于事业,坚持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勇攀高峰,奋斗不止;有的人却感到心理失衡,价值失落,在牢骚和彷徨中度日;还有的干脆转行“下海”,弃教从商,以求在别的领域实现自我。这些不同的心态无疑反映了当前高校在教师管理等方面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的矛盾,为了正确地认识这种新的形势和新的矛盾,就需要系统和正确地把握了解当前高校教师的心态。这正是本研究的目的之一。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问卷法为主,以南京大学现有专职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定距法随机抽样,问卷发放覆盖率1/4,共发问卷452份,回收151份,回收率为33%。问卷在师资管理、成长提高、教学科研、生活待遇、工作条件、宏观教育政策、社会环境和学校与社会关系等8个方面设计了49个具体的问题项目。根据“心态(mentality)是指内心的一种状态,从无意识的领域开始,到感觉、感情、欲求、价值观、世界观等”这一定义,每个问题都以是否符合被调查者的思考或愿望的方式而提出。问卷中每个问题都有5种选择,分别是:①非常符合您的思考或愿望,②比较符合您的思考或愿望,③谈不上符合不符合您的思考或愿望,④不太符合您的思考或愿望,⑤完全不符合您的思考或愿望。在统计时,除了计算出各问题选择的均值、百分比外,还进行了卡方检验。考虑到回收样本的数量不够大,在卡方检验时又把①和②的选择合并为“符合你的思考或愿望”,把④和⑤的选择合并为“不符合你的思考或愿望”。以下对调查结果作一概述。

3.问卷调查结果

我们对回收的151份问卷进行了分析。在这151位教师中,在“性别和年龄”方面,以男性教师和46岁以上的教师占多数,分别为76%和63%。在“工作情况方面”,将近70%的人具有高级职称,大致同样比例的人(67.6%)目前主持一定的科研项目;有近1/3的人(32.5%)担任着教研室或院系的领导职务,72%的教师担任着党团、学生、学会活动等社会工作;从事理科方面科研教学的教师占66%。在“家庭情况”方面,大约44%的教师为3口之家,其次是4口之家(31.1%);38.4%的教师住中套住宅;其次为大套住宅(22.5%);将近60%的教师(58.9%)的配偶也都是教师或科研人员。以这些数据与南大教师总体相关数据相对照,可以说我们的调查对象还是比较全面的,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倾向性。特别的只是45岁以上具有高级职称、主持着科研项目、担任着各种社会工作的教师相对来说更多一些,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本调查的关心程度更大一些。

以下试从师资管理、成长提高、教学科研、生活待遇、工作条件、宏观教育政策、社会环境、学校与社会关系8个方面探讨问卷反映出的教师目前的心态。当然,这8个方面的划分只是为了方便地讨论和整理问题的大致分类。

(1)师资管理方面

在师资管理方面有6个问题。调查表明,约78%的教师对聘任制作出较高的评价。只有2.6%的教师认为“聘任制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与他们的思考不相符。但对“目前实施聘任制外部条件已成熟”,则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约30%)表示不符合他们的思考。对职称评定问题,88%的人同意要合理地评定职称,应以严格严核、公平竞争为基础。但对这一工作的具体实施,教师中却表现出不同的心态。约37%的教师基本肯定了现在对晋升职称的把关,认为“现在高校晋升职称的条件掌握得还好。”但也有23.2%的教师觉得晋职称条件放得过宽。在这里,文理科教师的心态也有一定差异。

理科有将近半数的教师认为“现在对晋升职称放得太宽”不符合他们的思考,而文科只不到1/5,更多的是选择了“不清楚”的回答。相对来说,文科认为对晋升职称把关松了的教师要多一些。

(2)成长提高方面

留学、出国合作研究、国内进修等是教师比较重要的成长提高途径,在这方面我们也设计了6个问题。结果表明,70%以上的教师认为“中青年教师成长环境尚不够理想”,只有约10%的教师持不同的看法。很多中青年教师都希望有进修的机会来提高自己,即使是国内进修。在这一点上,中青年教师与中年以上教师心态不同。46岁以上的教师中有72.3%觉得自己基本上不需要国内进修机会,而这样的教师在45岁以下只占了34%。另外,不同职称的教师在这一问题上心态也有区别。

副教授以上的教师约70%都觉得自己基本上不需要国内进修机会,而讲师以下这类教师还不到30%。

对出国留学、合作研究问题,34.4%的教师认为“现在出国留学、合作研究的渠道很多”,但几乎也有同样多的教师(35.7%)有相反的感受。对学校的公派留学,认为“公派留学政策合理可行”的占25.8%,少于持相反意见的教师(31.3%),另有41.7%的教师没有明确表示他们的态度。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现行的学校公派留学政策还不是很满意。

(3)教学科研方面

首先来看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并不太高,只有约16%的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比以前所教的学生素质好,也好学”,而50%以上的教师却持相反的认识。所以出现这种评价,其原因是复杂的,有学生一方的问题,也有教师一方的问题,还有社会环境的问题。一位文科的年轻教师则认为“学校工作应以教学为本。但目前本科生教学抓得不够。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无疑,在物质文明给人类加大烦恼的今天,如果我们的教学工作不肯下功夫的话,“好学”的学生也会越来越难寻觅的。

教学工作的一个中心问题是课程建设。47.7%的教师同意“目前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合理的”,而26.4%的教师意见相反。文理科教师的看法也略有不同。超过半数的理科教师(52.2%)认为课程设置基本上合理,而意见相同的文科教师是40.4%。没有明确表态的理科、文科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18.2%和38.3%,文科的比例显然更大一些。从中不仅可以推测,对目前文科课程设置的评价要更难更复杂一些,同时也说明文科课程设置的问题更多一些。

在科研方面,在“获得的科研经费可以使资料、研究手段提到保证”的问题上,约40%的教师认为科研经费可以保证资料和研究手段,另有同样比例的教师则觉得他们的科研经费不够。但因教师的年龄、专业、指导研究生情况、主持科研项目情况,特别是学科不同,对这一问题的反应则有明显不同,请看下表:

表1 文理科教师看“科研经费可以保证资料、研究手段”

获得的科研经费可以使

问题 资料、研究手段得到保证

符合不符不清

小计

理科49.532.018.6100%(97人)

文科17.866.715.6100%(45人)

合计58.543.017.6100%(142人)

显著度水平为1%

从表中可见,相对于理科教师来说,文科教师在感觉自己没有得到充分的科研经费这点上表现得相当鲜明和强烈。这与目前高校重理轻文的情况基本一致。不过理科教师也并不都是能得到足够的科研经费的,专业不同情况也很不一样。一位56岁以上理科的副教授就指出:“当前我国在基础教育和基础研究方面有一种深切的危机感。教学和研究经费不够,教师和研究人员待遇太差,会严重挫伤人们的积极性。而经费不够和出版学术著作少则上万、多则数万的出版费何来之有?科研经费申请之困难,以及经费之少,又如何使我们的研究水平能保持下去?”字里行间,我们不难感受到由于研究经费严重不足而使许多教师的科研工作面临的危机。

(4)生活待遇方面

43%的教师认为“根据报酬多少选择或放弃当教师是合情的”,这超过了持相反态度的人数。收入低,生活待遇不尽人意,恐怕是很多高校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直面的一个现实。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动摇许多教师精神上的更高追求。“在我的世界里,我接近的师长、同道,都认为名利并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永恒的幸福”(一位年轻女教师之语),而在物质上他们要求的往往仅仅是基本的生活条件。一位文科教师概括了这种心态:“无论社会如何变化,都需要从事教学科研的专门人才。事实上,青年教师中的许多人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要下海,要改行往往都是激愤之言。他们的要求并不高,有能关起门来成一小天地的栖身改善即可”。另一位担任理科院系领导的年轻教师讲得更具体,应当“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当前最紧迫的是住房问题”。

有多少教师对本单位的福利待遇满意呢?调查表明大概只有20%。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对福利待遇不怎么满意的人(57%)。还有一点须指出的是,我们把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放在福利待遇,或更广一点是生活待遇中来考虑时发现,工作之外业余生活丰富的教师只为27.8%,而觉得并非如此的则近一半人。副教授以上的更是如此,有57.1%的觉得自己的业余生活与“非常丰富”这种描述不相符,高于讲师以下教师的比例(32.6%)。

(5)工作条件方面

在人际关系方面,66.9%的教师觉得自己与本单位同事的人际关系很圆满,只有约10%的教师不认为如此。另外,有将近40%的教师感到工作方面受到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这个数字超过了感到缺乏关心和支持的教师。但调查也表明,很多教师都觉得自己参与学校政策决定的机会还太少,58.3%的教师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渠道发表对学校管理的意见。有的教师抱怨“学校政策透明度不够,以致不能很好地‘用足政策’”。

工作条件和创收的关系如何呢?创收是不是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展开呢?在这个问题上,担任领导工作和未担任领导工作的教师表现出了不同的心态。担任领导工作的教师认为“本系的创收影响到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的不到1/3(29.2%),但在49位未担任一定领导工作的教师中,近半数的人(49.0%)却觉得本系的创收影响了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6)教育政策方面

对于国家的宏观教育政策,调查表明,教师的心态失衡现象比较明显。如80%的教师都认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还不够。虽然最近出台了教师法,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27.3%)并不认为这就反映了政府重视知识分子,另有1/3的教师对“教师法出台表示政府重视知识分子”没有明确表示他们的态度。另外,在对国家的出国留学生政策问题上,还有许多教师(64.9%)认为向回国人员政策倾斜会引起其他教师的心理失衡。一位56岁以上的理科副教授说,“在政策上应当是‘向做出成绩的教师倾斜’,而不是只提‘向回国人员倾斜’。对一直在国内和回国的两类人员,从政策上应当是一视同仁的。回国人员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很出色的。提出‘向回国人员倾斜’的政策,是以往一阵风的新表现,不利于公平竞争。”

在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问题上,半数以上的教师不赞同“改善教师待遇主要靠学校创收而不能等国家投入”。一位担任理科的教研室主任的副教授说,“关键问题是国家对教育要有更多的投入。要靠教职工创收来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收入,我认为是不切实际的。对高等学校的稳步发展,国家应有一定的策略和规划。政策不可以‘朝三暮四’,应当借鉴英、美、日本重视教育和开展科研的有益经验”。也有1/3的教师觉得“改善教师待遇主要靠创收”符合他们的思考。不过从问卷中的意见反馈来分析,这些教师的这种认识很多都是“有条件”的。如一位理科的中年教授就指出,“改善教师待遇目前主要靠学校创收,但国家不应以此作为政策。教学可以说是‘灵魂工作’,国家应有投入。否则中国今后的人民素质将急剧下降!经济繁荣只是暂时现象。教师要考虑创收,如何专心教学和科研?校领导要化许多精力考虑创收并化大量时间去实施,如何考虑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另一位中年副教授则说:“要改善教师待遇,靠国家投入至少在目前是比较困难的。要暂时发挥学校创收和教师自身价值来实现……知识分子走向社会,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这是进步,但如果去参与本专业无关的‘经商’,则是一种倒退,也是目前不重视知识分子,或知识分子待遇偏低所引起的一种必然现象”。

高等教育今后该怎样发展,80%以上的教师认为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应提高质量而非规模,一半以上的教师觉得发展高等教育就要积极发展私立民办高等教育。不过也有教师持谨慎态度。一位地学副教授写道,“我国高校在东部地区是不少的,关键是很多学校质量差,未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民办高校可以搞,但多了质量不保证,纯粹是为了骗钱”。

(7)社会环境方面

大学不是象牙之塔,它时时刻刻受着外部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在这个方面,我们设计了10个问题。首先我们看到,60%以上的教师都“对中国的稳定、社会发展持乐观态度”,只有11.9%教师持相反的态度。但通过调查我们也看出,现在高校外部社会环境还很不尽人意,对社会风气好转持有信心的教师不足30%,而43.7%的教师觉得没有这种信心。再如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在不断地提高的不过1/5(19.2%)。过半数的教师(57.6%)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在不断地提高”不符合他们的思考,特别在配偶也是教师或科研人员的教师中这种心态更为明显,这种人达67.4%。

现在外部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如人才外流、“下海”经商潮等不断地冲击着高校,有近一半的教师(49.6%)忧虑于治学的环境,他们觉得“国内现在的政治环境、经济条件很有利于治学”不符合自己的思考,只有16.6%的教师持相反的意见。如人才外流,58.9%的教师认为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这一比例超过了持相反态度的教师(21.1%)。再如“下海”经商,虽然“下海”者不断,但实际上55%的教师是不赞同“知识分子‘下海’经商乃时代的一种进步”的。有22.5%的教师赞同“下海”是进步,但这突出地反映的是一部分中青年教师的心态。

(8)学校·社会关系方面

最后,在学校·社会关系方面的调查,62.9%的教师认为“当前高等学校为国家建设服务薄弱的环节并非在面向经济建设,而是在面向社会文化建设上。”绝大多数教师(84.1%)认为“高校应与地方建设有更多联系”。在“市场经济给高等学校带来的影响基本上是积极的”这一问题上,40%的教师同意此看法,1/3的教师持相反意见,另有27.2%的教师没有明确表态。

4.研究启示

从以上的研究,至少能得出这样几点启示。

(1)高等学校目前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进行的改革从方向上是正确的,但同时有许多新的矛盾要努力解决,如改善教师待遇,这里面就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和改善工作条件,二是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

要重点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生活待遇,特别是改善住房,同时也要注重他们的成长。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正如一位从事文科教学科研工作,一家4人住集体宿舍的青年教师所说的,“一个歧视青年的学校,不管她现在地位如何,长久必定衰落”。一位理科教师也提出,“鉴于‘出国热’等情况,许多系、教研室(尤其理科)目前青年教师奇缺,学校应对40岁左右尚在职、在岗的中青年教师予以更多的重视和关心,真正把他们当作一笔财富来看待”。我们建议在继续努力改善住房等问题的同时,增加中青年教师的国内进修机会。调查中60%以上的教师都认为“出科研成果难易与外语水平的高低很有关系”,所以作为第一步是否可以增加中青年教师的外语进修机会?现在对学生都有通过4级或6级考试的要求,对中青年教师是否也能如此?

在丰富教师,特别是中年以上教师的业余生活问题上,则要重视有意识有计划的教师文化活动建设,如成立各种教师俱乐部等。在强调努力工作、多出成果、竞争意识激烈(如学校在全国高校中排名如何的意识)的今天,教师的业余生活往往容易被当成他们自己的事。如果以学校工作努力程度和业余生活充实程度分别为坐标的话,我们可以设想出有这样4种教师。第1种是工作努力、业余生活也很充实的教师,我们把他们称作“劳逸结合型”;第2种是工作不怎么努力但业余生活却很丰富的教师,我们把他们称作“享受中心型”;第3种是工作不怎么努力业余生活也不丰富的教师,由于这类教师很可能几乎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经商或别的上面去了,所以我们把他们称作“脱离学校型”;第4种是工作努力但业余生活不够丰富的教师,我们把他们称作“工作中心型”。从我们的调查结果可以推测,如果教师的业余生活只被当作个人的事,那么“劳逸结合型”的教师可能会永远局限在很小的比例上。

(2)注意增加上下连通和左右连通的机会。即增加普通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师间相互交换意见的机会。特别是在职称评定方法的改革、学校总体建设等重大决策方面,应多设一些渠道听听普通教师意见。在一项重大决策决定之后,也还要有一个教师们相互交换各种不同意见的场合,这样可使教师更能理解决策的过程和精神,也有助于科学决策。

我们从这次问卷调查的意见反馈中明确感受到广大教师对参与学校管理的渴望,有的教师这样说“对人事处进行这次心态调查,我认为是一项开创性的举措,是主动积极管理学校的,自觉地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表现;希望今后能定期地或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地进行类似的工作”。

(3)要加强对学生,特别是对本科生的教学工作,摆正教学、研究和创收的关系。美国学者M.W.Miles曾在《学生运动和高等教育产业化》(The Studnet Movement and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原载Politics and Society 1974/4)一文中谈到轻视本科生教育会成为学生运动兴起的一个原因。在本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倾向明显,特别表现在对实用性强的开发应用学科的过份强调和人文科学地位衰落两个方面,加上新中产阶级的子女在大学中没有得到良好的本科教育,他们的家庭文化和学校文化发生了冲突和断层,使得学生运动在这一段时期曾此起彼伏。我国目前高校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也与60年代后期美国大学的情况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人文学科的极不景气、把学好知识只看作是一个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手段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师把大部分时间精力化在开发研究上而怠慢了本科生的教育等等。因此,Miles的研究结论,虽然不能完全照搬到我国,但至少能对我们今天的高校改革起一个参考、借鉴的作用,提醒我们还应注意什么。

(4)外部社会环境对教师的心态影响很大。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为教师提供一个有利于治学的政治、经济环境,依然需要国家要为之继续努力。

标签:;  ;  

浅析改革开放中高校教师的心态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