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6年某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_王文军,张璟,付燕燕

2009~2016年某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_王文军,张璟,付燕燕

济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山东济宁 272067

摘要:目的 了解某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预测麻疹的流行趋势,并为相关部门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该市2009-2016年所有麻疹新发病例,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对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6年该市累计发生麻疹244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45/10万,其中2013年、2015年和2016年出现发病高峰;麻疹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发病,发病以儿童为主,占37.8%;男性人群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7份。结论 该市麻疹的发病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相关部门应该对重点人群开展防控工作。

关键词:麻疹;流行特征;分析;流行趋势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易引起暴发或者流行,好发于儿童。鉴于全球消灭天花的基本经验,专家提出麻疹很可能是继天花和脊髓灰质炎之后第三个被消灭的传染病[1],西太平洋地区确定到2012年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卫生部于2006年制定下发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提出了以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和麻疹监测为主的消毒麻疹综合策略和措施,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探讨消除麻疹时期麻疹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探讨控制策略,我们对某市2009年~2016年新发麻疹病例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某市2009-2016年12个县市区所有常住人口,共计8082127人。

1.2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获取连续8年2443名麻疹新发病例,所有病例均为通过确诊。

1.3统计处理

利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009年-2016年济宁市麻疹的发病状况 分析显示济宁市2009年-2016年麻疹的发病率分别为3.427/10万、1.572/10万、0.557/10万、0.111/10万、7.077/10万、1.955/10万、6.554/10万、9.661/10万;每年发病率均与中国平均发病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2.2 麻疹发病的流行特征

2.2.1职业特征

通过本次分析显示该地区麻疹儿童的发病比例最高(占37.8%),其次为农民(占35.8%)、学生(占9.2%);医务人员的发病比例最低(占0.03%),另外工人、公务人员和服务业分别占4.50%、3.96%和0.09%。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性别年龄特征

分析显示8年中男性发病例为1556例(占63.7%),女性887例(占36.3%);麻疹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发病,最早的发病年龄是出生1天,最晚的发病年龄是93岁,9月龄~3岁的发病构成最高(占25%),其次为19岁~40岁(占22.9%),1岁~60岁占16.7%,

2.2.3季节特征

本地区麻疹全年均有发病病例,其中夏季高发(占37.9%),其中7月份的最高(占18.8%),其次为3月份(占15.8%)和6月份(9.6%),秋季的发生最低,占12.6%。

3.讨论

麻疹是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主要的预防措施是接种麻疹疫苗。刚出生的婴儿体内存留母亲抗体,由于母体垂直传递抗体的衰减以及婴儿免疫系统的逐渐完善,我国规定初种年龄为8月龄[2,3],并且在4~6岁或者是11~12岁应进行第二次接种。鉴于麻疹疫苗较好的免疫原性以及麻疹变异程度较低,WHO也提出了全球消灭麻疹的目标,我国也宣布了2012年消除麻疹计划。

本次研究显示2009~2012年麻疹的发病率持续下降,但是在2013年出现上升,发病率达7.007/10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析显示儿童(出生到三周岁)的发病率最高,农村高于城市,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不过完善,免疫力较低,且地方尤其农村冷链运转不到位,接种点设置不合理,不能保证接种对象及时接种等原因有关 [4],另外农民预防传染病的意识比较薄弱,农村条件相对较差,不注意室内消毒,开窗通风等保护措施,容易导致麻疹的流行。

麻疹发病年龄的跨度非常大,最小的发病年龄是出生后1天,最大的发病年龄为93岁。婴幼儿和成人的发病率比较高,呈现典型的“双向移位现象”[2],国家规定初种的年龄为8月龄,接种一周之后产生免疫抗体,8月龄以内的人群对麻疹的免疫主要是依赖在母体携带的抗体,0~8月龄人群的发病依然存在,可能是麻疹疫苗接种后,自然感染率下降,育龄期妇女抗体水平降低,对婴儿的保护能力下降;文献报道,自然感染麻疹获得免疫力的母亲,所生婴儿的麻疹胎传抗体持续时间长、滴度高,而接种MV获得抗体的母亲,所生的婴儿就会过早地失去麻疹胎传抗体,而对麻疹易感[5]。9月龄~3周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说明基础免疫存在薄弱的环节,及时接种存在问题[4],19岁~40岁正值青壮年,但人群麻疹的发病也居多,可能是由于一部分抗体滴度减弱,对人群的保护作用下降,而且这时期的人群活动范围大,麻疹的传播途径很容易实现也加大了患病的可能;41岁~60岁人群麻疹的发病率较19岁~40岁人群的发病率下降,可能是由于这时期的人群自然感染率上升,人群获得的免疫力强。男性麻疹的发病率比女性高,而且高出近两倍,可能与男性社会交往面相对较广,接触环境比女性相对复杂等因素有关。

分析显示麻疹全年均有发病,3月份和7月份的发病率高,并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春夏季的发病率比较高,尤其为夏季的发病率高,夏季具有温度高,雨水多的特点,麻疹的发病率高很可能跟当地气候有关系;其次为春季的发病居高,提示相关部门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季节特点加强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

[1]Claudia E.Stein,Maureen Birmingham.The Global Burden of Measles in the Year 2000—A Model that Uses Country Specific Indicators.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03,187(supl):S8-S14.

[2]韩京,李传彬,赵小东,等.2008—2012年济南市麻疹的流行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7):1170-1173.

[3]史晓光.济宁市婴儿麻疹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6):3120-3124

[4]覃平,郭志忠,聂俊雄,等.常德市2005-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9):1086-1089.

[5]陈丽娟,辜荫华,京果,等.疫苗时代麻疹母传抗体追踪观察及北京市麻疹控制策略的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1996,2(1):8-14.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立项课题(项目编号:J13LK53)

作者简介:王文军,男,1973年9月生,湖北武汉人,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传染病流行病学。

论文作者:王文军,张璟,付燕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7

标签:;  ;  ;  ;  ;  ;  ;  ;  

2009~2016年某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_王文军,张璟,付燕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