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孩子不快乐,他就咬人_亲子成长论文

如果一个孩子不快乐,他就咬人_亲子成长论文

孩子不高兴就咬人(3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高兴论文,咬人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问题1: 孩子不高兴就咬人

Q我孩子3岁了,在家只要一不高兴就爱咬人。我们严肃地制止,也只能当时管用,过一段时间又会犯,要是采取冷处理或回避等办法,他更是来劲。请问应该如何引导?

A对于咬人的问题,我们先分析一下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

0~1岁是孩子口腔敏感期,“咬”是孩子探索环境,认识周围世界的一种方式,2~3岁是自我意识的敏感期,孩子从开始说“我” “不”,到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都表明他渐渐有了自我意识。这时孩子咬人有些是因为语言能力还不足,以此方式来防御别人的“侵犯”,以示“抗议”,也有的孩子则是一种模仿行为。情绪波动大的时候,比如失落、恐慌、无助,也会出现咬人现象。但如果3岁以上的孩子还经常咬人,家长就要注意了,可以尝试以下办法来帮助和引导孩子。

1.间接准备法。教会孩子认识和处理情绪的方法,亲子共读图画书是一个不错的途径。例如故事《我很生气》,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生气的情绪,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知道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2.移情引导法。当您在家里生气的时候,告诉孩子“我生气了,我要去和某某说一说”;“我真的很生气,我要做什么……”不断给孩子示范自己生气后的处理方法,激发孩子模仿。其次,可以试着咬咬他的手,让孩子体会被咬是一种很痛的感觉,通过移情,孩子应该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

3.直接引导法。可以直接教给孩子表达的方式,比如表达喜欢可以是拥抱、笑一笑,表达不高兴,可以生气、大哭等等。在孩子生气时直接告诉他“我知道你生气了,你生气了可以做什么,我不会不高兴”,不要等他咬人之后再批评。

4.环境辅助法。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个“发泄角”,告诉他生气的时候可以在这里发泄,撕坏、摔坏东西都没关系;必要时可以咬替代物,但不可以咬人。注意不要让孩子觉得他咬人后大家都怕他,使他产生不健康的成就感。

5.认识后果法。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是到一个地方独立思过,还是会受到某种惩罚,然后大人不折不扣地实行,只要不过度就行。

建议家长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并仔细解读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答疑专家:刘敏,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问题2:我的孩子太“慢热”

Q 儿子今年4岁了,带他去参加亲子活动,别的孩子整场都活蹦乱跳,我儿子总是坐着不动!直到活动快要结束时(大约过了半小时),才开始笑出声并活络起来。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改改他的“慢热”性格?

A 孩子“慢热”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慢热”可能是一种气质类型。心理学将人的性格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而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慢热”的人就属于粘液质性格,他们一般进入活动慢,但一旦融入,往往很专心,很稳定。

2.“慢热”可能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儿童对于抚养者(一般是母亲)过于依恋,而对环境非常敏感,在陌生环境中,儿童无法应对环境刺激,从而产生逃避行为。

3.4岁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开始注重他人的评价,担心自己做不好。

根据不同的原因,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建议:

1.建立安全型的亲子依恋关系。这是儿童以后融入社会、建立社会性依恋的基础。孩子依赖成人,会与抚养者(一般是母亲)之间建立一种稳固的依恋关系。作为抚养者首先要让儿童感到安全,比如:多给孩子一些拥抱、抚摸,最好让孩子从小与他人多接触,从而促进亲子依恋向社会性依恋过渡与转化。

2.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人格。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利于儿童发展自己独立的个性,但过于注重他人评价、对外部环境过分敏感又会使儿童不敢表现自己。因此,父母应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比如,创造条件让孩子独自与他人交往,体验乐趣,以消除孩子的“陌生感”。

3.发现和培养孩子对于活动的兴趣,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一方面无论孩子做得怎样,都要对孩子的积极参与给予鼓励;另一方面,只要孩子取得一点成绩,就要对他进行赞赏,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 (答疑专家:钟高峰,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问题3:3岁宝宝走路“内八字”

Q 我家宝宝3岁了,不知怎么回事,走路有点“内八字”,这需要纠正吗?

A “内八字”用医学术语来讲,叫做“内旋步态”,往往有一定的家族史,也就是说在家族中有的人走路也是这样,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会逐渐减轻。如果比较明显,家长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矫正:

1.步态练习法:给宝宝摆正步型,由大人数口令,让宝宝慢慢地踏着节拍行走。每天练习一定的次数、步数及时间,循序渐进。

2.直线迈步法:在地面上画两条间距约10~15厘米的直线,让宝宝的脚尖和脚跟都在直线上来回走,步伐由慢到快。这样有意识地训练,持之以恒效果很好。

3.直线跑步法:在地上拉一条鲜艳的塑料纸带子或用彩色粉笔画一条直线,让宝宝双脚平行站立于直线两边,在大人的指挥下,让宝宝沿直线跑,跑时不要让宝宝出现八字脚。

家长要时时提醒宝宝的走路姿势,注意进行纠正,必要时去医院请教骨科医生。(答疑专家:李璞,北京新世儿童医院资深健康顾问)

标签:;  ;  ;  

如果一个孩子不快乐,他就咬人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