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与精神文明建设_市场经济论文

价值观与精神文明建设_市场经济论文

价值观与精神文明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建设论文,价值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两个文明建设在当前某种程度上形成“一手软、一手硬”的局面,已经引起了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但是,对于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理论界众说不一。本文认为,实用主义价值观的泛滥,也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关方面应注意及时批判实用主义价值观并着重防范这种价值观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美国,该思潮因其以哲学的方式把握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某种精神,而成为美国的民族哲学并赢得了世界性的影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规律的典型作用,逼迫着人们崇尚实际效用和实际行动,在千万宗商品交易中树立起以实利为现实取舍的实用态度和实用精神。可以说实用主义正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产生的上述社会心理的概括、提炼和升华。美国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典型代表,作为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与欧洲各国相比,它是在没有强大封建势力的束缚下发展起来的。由于没有旧传统因袭的重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建立得最为纯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表现得最为直接。加之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的移民国家,这些移民带来了世界各地的民族文化,使美国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难以形成统一的、保守的习惯势力。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种传统都失去了作为判断标准的意义,只有那些对开拓这片新大陆有用、获得成功的作为才能得到肯定和认可。实用主义正是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

实用主义产生后,因其重行动、反清谈,重实际效用、反空洞理论,重相对、反绝对,重多样化、反机械呆板,重向前看、反向后看以及讲求实效、倡导进取等,对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美国从1776年独立,到1894年工业生产跃居世界第一位,其后其经济实力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一直保持到今天。美国经济能够如此迅速的发展,不能不说得益于美国人的求实、进取精神和先锋意识,而这些“美国精神”正是实用主义培养起来的。故实用主义被喻为美国经济富强发达的精神原动力,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称实用主义是“美国精神”。但是,实用主义毕竟是一种个人主义哲学,其价值观念宣扬“有报酬”、“有效用”、“能满足我的需要”的绝对性。这种价值观念以“实利主义”为核心,把获得金钱和财富视为最高目的,把自私和贪欲即利己主义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它所包含的个人主义精神引导人们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个人的利益和本企业、本单位的利益,而不注重向他人和社会负责。因此,它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的同时又有着巨大的负效应。对此,即使在现代西方社会也不同程度地引起了人们的反思。舒马赫的《小的是美好的》一书,在本世纪70年代以来成为一部再版十几次的畅销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该书反映了西方社会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发达的经济社会重新给以道德反省的文化意识。舒马赫认为,在这种高度发达的经济生活中,经济价值和道德价值是极不一致的,甚至是完全冲突的。经济学中的基本价值准则是“经济”和“不经济”,而能否从活动中赢得现金利益则是衡量“经济”与“不经济”的唯一价值标准。这种价值观念一旦超越了经济领域,必然与道德相冲突。在舒马赫书的畅销背后,正蕴涵着人们对实用主义价值观念的重新评价。

价值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属于上层建筑,它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基础。在一种社会经济结构变为另一种社会经济结构时,价值观念变化着、发展着,并反映着现存的社会经济关系。我国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转型时期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因素使价值观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走向解体,但仍在相当领域中有效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构建,但总体上尚未定形和成熟。与此相联系,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处在变化中。原有的主导价值观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传统的价值标准在相当多的人那里失去了约束力和感召力;新的统一的价值标准尚未形成,人们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混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在市场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自立意识、效益观念、竞争意识、开拓进取精神、务实精神等,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无疑是当今社会所必需的。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其当前的社会效应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一些正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负效应。市场经济讲效益、重产出,追求利润最大化,容易引发人们“一切向钱看”的倾向,走上拜金主义的歧路;市场经济提高人的自立自主意识,注意维护主体的活力和权益,容易使人追求无限自由,不要任何约束,过分追逐个人利益,导致无政府状态和极端个人主义;市场经济强化人们的竞争意识,容易使人把竞争片面理解为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甚至不顾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平衡;市场经济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容易使人不适当地把经济原则扩大到人际关系和政治生活中去,出现无序竞争、见利忘义、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这样,以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一切向钱看”等为主要内容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念已在我国逐渐流行,并渗透到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道德等各个领域,在某些地方带来了十分严重的负效应。

种种现象说明,实用主义价值观渗透到不少人的思想深处,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危害:其一,它严重阻碍了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协调发展。任何社会都是由政治、经济、文化构成的统一体。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经济是基础,对政治、文化起决定作用,但思想文化则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单纯注重经济建设,只注重抓物质文明,必然会造成经济片面过热,精神文明滞后,导致社会全面进步落空。其二,拜金主义、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已表现在政治、思想、文化、道德等社会精神领域,严重冲击、侵蚀着我国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偏差。其三,使党风和社会风气有所下降。实用主义价值观使不少党员干部走上了犯罪道路,权钱交易、贪污腐败严重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从而严重影响着社会风气,滋生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其四,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新的危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困难重重,农村的文化状况更令人担忧,赌博、迷信现象严重存在,封建宗族势力抬头。

为什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用主义价值观得以如此泛滥,精神文明建设出现诸多薄弱环节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忽视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目的。我们一切工作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人民的,为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只有真正明确了这一点,就不会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看作是彼此分离的东西,因为其中任何一方面的落后,都不利于人民生活的全面改善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把经济领域中的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竞争规律等不适当地扩大到整个社会领域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竞争规律、价值规律、等价交换、资源有效配置规律等得到肯定,这就必然涉及经济关系和社会利益的调整和重新分配。在利益原则、竞争原则同传统的价值原则发生矛盾时,一些人打着搞活市场经济的旗号,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经济领域中的等价交换、竞争规律等扩展到政治、思想领域,并把它作为衡量一切社会行为的标准,致使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一切向钱看”严重泛滥。

第三,全盘西化思想的影响。对外开放打破了我国50年代以来的封闭半封闭状态,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步入与世界经济协作发展的轨道。但是,随着对外开放、国门敞开,在西方的商品、资金、技术涌入的同时,西方的价值观念也开始对相当多的中国人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波,社会上曾出现过全盘西化的思潮。在一些人看来,现代化就是西方化,而西方化必须全面、配套、彻底地把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全面地移植到中国。这种“整体西化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用西方的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价值观来代替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第四,社会舆论导向的混乱。高度信息化了的当今社会,宣传舆论、新闻媒介对人产生的道德价值取向的影响不可低估。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营造良好的价值观念建设氛围,是一个非常现实而重要的问题。尽管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趋向发生多元化的变化,但在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主导方向上应该是一元的。前段时间我们的舆论阵地没有旗帜鲜明地表示倡导什么、反对什么,没有给社会以明确的价值取向,没有对见利思义、先人后己、无私奉献、见义勇为、清正为民、艰苦创业的道德风尚给以大力的颂扬和倡导,也没有勇于鞭挞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种种表现和社会丑恶现象,这也是实用主义价值观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从哲学层面上讲,实用主义价值观念的泛滥,已经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诸多不良后果。小平同志曾尖锐地指出:“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4页)以此为警诫,经常全面地思考和反省一下我们的所作所为,对今天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应是大有裨益的。

标签:;  ;  ;  ;  ;  ;  ;  ;  

价值观与精神文明建设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