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股动脉穿刺采血固定方法对比研究论文_漆欢,张晶(通讯作者),张力,瞿征宇,聂荣璐,陈希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胸心外科 330002)

【摘 要】目的:探讨针对婴幼儿股动脉采血时的固定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胸心外科,预行心脏手术的3岁以下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三种方法,A组采用食指和中指并拢触及股动脉波动最明显处,继续向下压迫,加强动脉的搏动感,直至搏动最强感固定,再将食指、中指分开固定进针:B组采用食指和中指并拢触及股动脉最明显处,固定不动,在指尖垂直进针。C组采用食指和中指并拢触及股动脉波动最明显处,然后轻轻分开手指,再次确定股动脉的位置,继续向下压迫直至搏动最强感固定进针。比较三组首次成功率。结果:A组首次成功率11%,B组首次成功率11%,C组首次成功率11%。采用卡方检验,A组与B组、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婴幼儿股动脉采血,A组首次成功率高,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

【关键词】婴幼儿;股动脉穿刺;采血;固定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362-02

婴幼儿术前均需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由于术中有创压监测采用的是桡动脉穿刺,为避免损伤桡动脉,我科常规采用股动脉穿刺采血行动脉血气测试。婴幼儿对穿刺存在很大的恐惧感,绝大多数的婴幼儿在穿刺的过程中哭闹、身体扭动,极其不配合,增加了穿刺定位、固定的难度,很容易出现滑针、误穿等现象,为了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不利影响,解放军第九四医院胸心外科对股动脉采血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九四医院胸心外科先心婴幼儿120例,年龄:1岁3个月~3岁,平均2岁2个月。性别:男性58例,女性62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室间隔缺损35例、房间隔缺损38例,法乐氏四联症5例,室间隔缺损22例,房间隔缺损7例,主动脉缩窄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随机分为三组,三组在性别、年龄、病种选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按月旬划分为三组,A组:采用食指和中指并拢触及股动脉波动最明显处,继续向下压迫,加强动脉的搏动感,直至搏动最强感固定,再将食指、中指分开固定进针,B组:采用食指和中指并拢触及股动脉最明显处,固定不动,在指尖垂直进针,C组:采用食指和中指并拢触及股动脉波动最明显处,然后轻轻分开手指,再次确定股动脉的位置,继续向下压迫直至搏动最强感固定进针。

1.2.2指派2-3名穿刺经验丰富的护师操作,一名护士负责穿刺,其余护士协助固定患儿腿部,并做好记录,统计首次穿刺成功例数、时间,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1.2.3材料:无菌1ml或5ml注射器、5号半头皮针、肝素钠稀释液、源乐酮碘消毒液、棉签、无菌干棉球、橡皮塞,无菌乳胶手套。

1.2.4穿刺部位:临床护理实践操作中,直刺股动脉穿刺法一般选在股动脉与腹股沟韧带交点处下方垂直进针[1]。

1.2.5穿刺体位:协助患儿取仰卧位,大腿外展与躯体成45。角,使腹股沟平展,膝关节90。弯曲[2]。

1.2.4穿刺方法:一组操作方法为:摆好穿刺体位,1-2名有经验的护士协助固定患儿腿部[2],穿刺护士蹲位或坐位在患儿右侧,视线与患儿穿刺部位的注射器针栓大致平行(之所以选择患儿右侧,是因为在右侧手腕不会因患儿哭闹时腹部起伏影响固定针的深度及穿刺者手部的固定)[1],常规消毒皮肤,因患儿躁动,消毒范围可适当加大,带好无菌乳胶手套[3],在腹股沟中线稍下方触摸到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继续向下压迫,加强动脉的搏动感,直至搏动最强感固定,再将食指、中指略微分开(两手指尖分开距离以有空隙进针为宜),然后在两手指指尖之间空隙垂直进针,见回血后固定穿刺针行采血操作。二组操作方法为:摆好穿刺体位,穿刺护士蹲位或坐位在患儿右侧,1-2名有经验的护士协助固定患儿腿部,选择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皮肤,带好无菌乳胶手套,在腹股沟中线稍下方触摸到动脉搏动最明显处,采用食指和中指并拢触及股动脉最明显处,固定不动,在指尖垂直进针,见血后固定穿刺针行采血操作。三组操作方法:摆好穿刺体位,穿刺护士蹲位或坐位在患儿右侧,1-2名有经验的护士协助固定患儿腿部,选择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皮肤,带好无菌乳胶手套,在腹股沟中线稍下方触摸到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然后轻轻分开手指,再次确定股动脉的位置,继续向下压迫直至搏动最强感固定,再垂直进针。

1.3观察指标

记录股动脉穿刺成功率(包括首次、二次和三次成功率)、失败率(前三次均没有抽出动脉血液)、穿刺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与方法

数据资料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如表1所示,自由度为2,X2=7.752,p<0.05,三组间首次成功率有差异。

2.2A组与B组进行比较,X2=5.07,p<0.05,A组与B组首次成功率有显著差距。

2.3A组与C组进行比较,X2=10.36,p<0.05,A组与C组首次成功率有显著差距。

2.4B组与C组进行比较,X2=1.456, p>0.05,B组与C组首次成功率有差异性。

3 讨论

3.1婴幼儿性格特点:先心病患儿采血的关键是要求快速并能抽取所需血液量,但绝大数婴幼儿天生惧怕医院,尤其是在对他们进行侵入性操作的过程中,会不停地哭闹、甚至是身体的反抗,特别是一些农村来的婴幼儿,他们接触的世界过于局限,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对于一切都有排斥感,因此,在对其进行股动脉穿刺时会表现出极大地恐惧感,不配合我们的操作,这对我们的穿刺带来很大的难度,要求护士找到一个稳定的支撑平面以及平衡的力度,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

3.2使用B组方法采血,虽然可以牢固固定股动脉,经指尖部进针,定位虽准确,但是,随着患儿身体的扭动,穿刺周围肌肉松弛,穿刺部位会出现偏差。同时,也很有可能会在患儿躁动的过程中刺伤穿刺者的手。

3.3A组与C组的区别:方法三针对婴幼儿的股动脉穿刺,较方法一来说,它存在以下缺点:为了避免因患儿哭闹而造成断针等不良后果,股动脉穿刺成功时间越短,对患儿的不利影响也就越小,尤其是对于一些术前存在缺氧症状的患儿,哭闹、躁动的时间越长,耗氧量便增加,不利于术前的心功能准备。C组在找到股动脉搏动最强点后,先将两手指微微抬起分开,再二次向下压迫,确定股动脉的穿刺点,这个时间较长,程序较繁琐,如果因患儿扭动一次定位不成功,还需再进行定位。在我们的操作中发现,方法三首次未成功的有11例,其中有11例因为二次固定股动脉搏动点时患儿哭闹、身体扭动,固定不到位而造成穿刺失败。因此,对于婴幼儿来说,方法三往往是事倍功半,使穿刺时间延长,患儿痛苦增加,家属的顾虑增加,或穿刺失败,患儿面临二次穿刺。

3.4方法一的优点:①它将股动脉定位在食指与中指中间,并且直接垂直下压,有效地防止了因患儿身体扭动而造成动脉血管的滑动。②患儿哭闹、躁动时,深压的两指能随着患儿的身体扭动而随着移动。③较方法二来说,方法一两指之间有空间,能防止因患儿躁动而造成的针刺伤。④准确定位股动脉穿刺进针点,使穿刺点定

位于一个具体的点,既直观具体又客观准确,避免了穿刺点位置偏左、偏右、过高或过低[4],能有效地穿入股动脉,防止穿入股静脉而影响结果。⑤A组在C组基础上顺序稍微做了些调整,即先两手指并拢固定好了股动脉再微微分开两手指进针,这样两手指固定在了股动脉的内、外两侧缘,也无需在两手指分开后再次下压定位,节省了时间,因此,方法一能准确、快速完成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应志国,卢洪煊,李晓龙。婴幼儿股动脉穿刺的应用解剖[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6年第14卷第4期。

[2]宋桂芳,刘先娟。股动脉传侧采血标本的方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6):68

[3]殷磊,护理学基础,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57-258

[4]黄静,潘味梅,高明珠,等.ICU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比较与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6):720—721.

论文作者:漆欢,张晶(通讯作者),张力,瞿征宇,聂荣璐,陈希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

标签:;  ;  ;  ;  ;  ;  ;  ;  

婴幼儿股动脉穿刺采血固定方法对比研究论文_漆欢,张晶(通讯作者),张力,瞿征宇,聂荣璐,陈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