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新生儿早期喂养方式与胃肠功能损害的关系论文_黄全发

危重新生儿早期喂养方式与胃肠功能损害的关系论文_黄全发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普济分院新生儿科

【摘 要】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早期喂养方式与胃肠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将62例儿科住院的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微量喂养组和按需喂养组。出生6小时后经胃管或经口喂50g/L葡萄糖溶液3~5mL,观察2小时吴呕吐或腹胀则开始喂养,微量喂养组予配方奶或母乳稀释成1:1奶5~15mL/(kg.d),每2~3小时一次;按需喂养组开始喂同样稀释奶10~20mL/(kg.d),以后每天增加10~15mL/次,比较两组胃肠损害发生情况。结果:(1)危重新生儿早期两种喂养方式发生胃肠损害存在差异性,微量喂养胃肠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按需喂养组;(2)早产儿胃肠损害发生率高于足月儿胃肠损害发生率,早产儿体重越低胃肠损害发生率越高;(3)病情越危重的新生儿胃肠损害发生率越高。结论:危重新生儿生后不宜过早采用按需喂养,提倡生后8小时从1:1稀释奶开始微量喂养,根据其胃肠耐受性缓慢增加奶量,至生后48~72小时才逐渐过渡至全奶,以减少胃肠损害发生。

【关键词】危重新生儿;喂养方式;胃肠损害

【中图分类号】R2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90-01

新生儿在窒息、缺氧、严重感染、休克等危重情况下胃肠血管收缩,血流重新分配,胃肠道血流减少,胃肠壁缺血、缺氧,黏膜屏障损伤,如喂养不当可加重和诱发胃肠道损伤,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应激性溃疡,甚至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因此,对危重新生儿早期如何进行合理喂养是新生儿科医师关注的问题。为探讨危重新生儿早期喂养方式与胃肠功能损害的关系,本文将我院儿科住院的危重新生儿62例采用微量喂养和按需喂养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危重新生儿62例,所选病例均符合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1],并排除了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外科疾病及全身性出血性疾病.所选病例中危重46例,极危重16例;男32例,女30例;胎龄<37周26例,≥37周36例;出生体重<2 500g24例,其中1 000~1 500g 9例,~2 500g 15例;≥2 500g 38例;原发疾病:新生儿窒息33例,肺透明膜病5例,胎粪吸入综合征8例,重症肺炎9例,败血症5例,新生儿硬肿症2例。随机将早产儿及足月儿分为按需喂养组及微量喂养组;26例早产儿按需喂养组与微量喂养组各13例;36例足月儿,按需喂养组与微量喂养组各18例。两组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病情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新生儿入院后给予治疗原发病及胃肠外静脉营养,若生命体征平稳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先禁食6h,6h后经胃管或经口喂50g/L葡萄糖溶液3~5mL,观察2h无呕吐或腹胀则开始喂养,微量喂养组予配方奶或母乳稀释成1:1奶5~15mL/(kg.d),每2~3小时一次;按需喂养组开始喂同样稀释奶10~20mL(kg.d),以后每天增加10~15mL/次,48~72h后逐渐过渡至全奶或母乳。

1.3 胃肠功能损害观察指标[2] 同时或相继出现呕奶、胃潴留(胃残余超过上一次喂入量的30%)、腹胀(腹围较前增加1.5cm),胃内抽出咖啡样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不同喂养方式对危重新生儿胃肠黏膜损害发生比较早产儿26例中,按需喂养13例发生胃肠损害12例(92.3%),微量喂养13例中发生胃肠损害5例(38.5%),两组比较X2=8.14,P<0.01;足月儿36例中,按需喂养18例中发生胃肠损害11例(66.6%),微量喂养18例中发生胃肠损害4例(22.2%),两组比较X2=4.11,P<0.05,说明危重新生儿早期两种喂养方式发生胃肠损害存在差异性,微量喂养组胃肠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按需喂养组。18例足月儿按需喂养发生胃肠损害11例(66.6%),明显低于早产儿;18例足月儿微量喂养发生胃肠损害4例(22.2%),明显低于早产儿,说明早产儿胃肠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

2.2 病情危重程度与胃肠损害发生率比较 危重组46例例中发生胃肠损害19例(41.3%),极危重组16例中发生胃肠损害13例(81.3%),两组比较X2=6.07,P<0.05,说明病情越危重发生胃肠损害率越高。

2.3 早产极低体重儿与低体重儿胃肠损害发生率比较9例早产极低体重儿胃肠损害发生率100%,15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胃肠损害8例(53.3%),两者比较X2=3.88,P<0.05,说明早产儿出生体重越低发生胃肠损害概率越高。

3 讨论

胃肠功能障碍常发生在感染或非感染因素所致的危重过程中,尤其窒息、缺氧、严重感染、败血症、休克等是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3]。本资料显示窒息是发生胃肠损害的主要原因,与刘捷等[4]报道相符。窒息时全身血流重新分布,胃肠血管收缩,胃肠血流减少,以保证重要生命器官(心、脑、肾)血流供应,此时胃肠处于低灌注状态,胃肠黏膜缺血缺氧[5],致胃肠黏膜屏障功能破坏,此时胃肠需要一个恢复过程,若不恰当的喂养会加重或诱发胃肠损害发生。本文结果显示病情愈重胃肠损害发生率愈高;按需喂养患儿增加奶量过快,胃肠损害发生率高于微量喂养儿,说明危重新生儿早期按需喂养,增奶量过快加重胃肠负担,诱发胃肠损害发生;而用微量喂养胃肠损害发生率低,又能促进胃肠功能成熟。目前很多新生儿科医生主张危重新生儿尽早开始微量喂养,既可缩短肠外营养时间,又降低胃肠不耐受性,与本文观点一致。

本资料显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早产儿胃肠损害发生率越高。近百年来学术界对早产儿开始喂养时间一直争论不休,由于担心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肠道外营养的出现,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胃肠喂养被推迟。但长期全静脉营养也出现了胆汁淤积、代谢性骨病、感染、出血、栓塞等并发症[6]。因此,尽早胃肠喂养、采用何种方式喂养方式喂养成为新生儿科医生关注的问题。目前很多MICU医生主张极低体重儿采用微量喂养,以促进胃肠功能成熟,改善喂养耐受性。董梅等[7]报道极低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根据患儿胃肠耐受性缓慢增加奶量,提高胃肠喂养耐受性,促进胃肠功能成熟,缩短肠外营养时间,本资料观察结果也符合这一点。

综上所述,危重新生儿的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受到损害,需要一段时间恢复,早期不宜按需喂养,在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可采用微量喂养并辅以非营养性吸吮,根据胃肠耐受情况缓慢增加奶量,以适应胃肠动力变化及胃肠激素分泌,有利于胃肠功能的稳步康复。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急诊学分儿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诊学组、新生儿学组、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16(7):432.

2 赵祥文.小儿胃肠功能障碍概述[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16(1):1-2.

3 刘捷,曾超美.窒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J].实用儿科杂志,2010,19(6):462-464.

4 王茂贵.小儿胃肠道特点、黏膜屏障与胃肠功能障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16(1):2-3.

5 芦蕙.极低体重儿肠道喂养的新进展[J].新生儿杂志,2008,14(4):189-191.

6 董梅,王丹华,丁国芳,等.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2009,41(2):87-90.

论文作者:黄全发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  ;  ;  ;  ;  ;  ;  ;  

危重新生儿早期喂养方式与胃肠功能损害的关系论文_黄全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