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合作带教模式在护理专业临床见习中的应用论文_陈燕珊

院校合作带教模式在护理专业临床见习中的应用论文_陈燕珊

陈燕珊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广东 潮州 521000)

【摘要】 我国的护理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在医学领域处于滞后状态。就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与工作性质而言,其处于医生的附属地位,在卫生服务领域其工作能力稍微欠缺,而护理专业却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不断增加,既需要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对护理专业学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职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阐述院校合作带教模式的含义与优势,浅要分析了院校合作带教模式在护理专业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方法及其应用意义。

【关键词】院校合作带教模式;护理专业;临床见习;中职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1-0263-02

护理专业作为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综合性技能的要求较高,采取临床集中见习的教学途径,有利实现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统一,为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技能、学习态度与行为等方面提供锻炼的机会。在护理专业教学课堂上护理理论知识完成之后,教师可合理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见习教学,院校合作带教模式将能提高教学效率,增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见习效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社会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度和护理质量的期望值呈现出上升趋势,促使院校合作带教模式在护理专业临床见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广泛的应用范围。

1.院校合作带教模式的概述

1.1 院校合作带教模式的含义

院校合作带教模式主要是采用周边医疗资源与学校附近县级以上的医院相结合进行集中见习合作教学,实现方式则为学校专职教师和医院临床护理教师联合带教,护理专业学生则定时变换科室进行见习的教学模式。

1.2 院校合作带教模式的优势

院校合作带教模式将能缓解组织学生进行见习的管理压力,同时扩展了学校临床实训基地。在病例选择上,可以挑选出符合见习学生的要求,在基层医院,病例病情多以常见病与多发病为主,住院病人较小,能有效降低护士的工作量,进而满足护理专业临床见习学生的要求,促进其巩固理论知识和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学校专职教师和医院临床护理教师联合带教,学生能够每天观察护理教师的护理程序,同时还能与病人进行直接交流,对见习学生与病人的沟通起着推动作用,利于学生锻炼沟通能力,同时在健康宣教方面亦能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同科室的定期变换将能为学生观察多样性病种及其专业护理操作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再结合校方专职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例教学,将能增强学生对护理典型病例及专业护理操作的掌握程度,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基层医院的见习还能引导学生正确树立就业观念,拓展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思路,缓解大中城市就业压力。专职教师在院校合作带教模式中可发挥其言传身教的优势,在见习学生中能够树立良好的榜样,可为见习生与陌生环境中营造良好的临床学习氛围。

2.护理专业临床见习引入院校合作带教模式的方法

在学校采用院校合作带教模式进行护理专业临床见习时,校方需提前将教学大纲及见习生的名单交到医院相关部门,带教教师应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操作能力,带领学生参观院方的管理制度培训,对临床教学环境有着基本的了解。院方在安排各科室相关的临床带教护士,事先选择出具有典型病情和自愿配合的病人,为教学演示和护理评估提供练习的平台。院校教师需合实际病种资源,根据护理职业岗位群的从业标准,共同制订实施护理技能操作流程、考核标准及见习护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在带教过程中对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进行规范化培训。

在见习周期内,将护生分组安排到相应的科室进行见习,可每组10人进行见习操作。在见习周期最后的一天里教师与学生分享自身获取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体安排可分为上午、下午、晚间等时间段;上午时间段内教师可带学生进行相应的病房以及科室之中,对相关环境、管理制度与护理特点进行解释,并展示临床护理程序,向学生教授相关护理技巧,临床带教老师则直接进行实践操作演示;下午时间里临床带教老师可带领学生有序进行病例资料收集和健康宣教的练习;晚间时间段里学生回校自修,专职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进行病例回放并讲解,巩固护理要点。

3.院校合作模式在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方法及教学评价分析

3.1 应用方法

当前,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方式侧重对学生基础专业知识的传授,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力度较为薄弱,在进行护理专业的课程安排时,应侧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以便跟上现代护理专业的发展速度。现代护理专业教学模式中院校合作模式的应用,依据相关的应用实验研究表明,此将对培养知识、能力同时并重的综合性护理人才起着推动作用,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

护理专业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面对社会中严峻的竞争形势,不仅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还应对问题的分析与处理有着一定的应变能力,在语言表达与人际沟通上应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

3.2 教学评价

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践和临床见习中,教学评价模式体现院校双方共同评价,积极推行学习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理论知识评价与实践技能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促进理论考核、技能考核、见习考核标准与执业(职业)资格标准对接。

学校教师与医院护理专家深度合作,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编制试题库及《理实一体化综合习题集》,要求护生在见习期边见习边完成相关知识的习题,在完成见习任务后对护生进行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其成绩计入学生相关学科总评成绩,促进临床见习与专业知识理论紧密结合。同时,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可根据学生日常护理的操作行为,沟通能力、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评价。最后利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见习学生对医疗单位的态度和临床理论的掌握程度,建立多元主体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4.院校合作带教模式在护理专业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意义

院校合作带教模式在护理专业临床见习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与不同个性的病人接触能够激发其同情心和责任心,转变思想观念,引导其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护理问题,提高学生提高自身操作能力的主动性。教师在实践教学指导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训练相结合,能够锻炼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掌握和使用能力,并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利用医院与学校的优势资源,实行院校合作带教模式将能增强院校的合作力度,培养出具有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现护理专业临床见习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院校合作带教模式对学校专职教师的要求有所提升,不仅需要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动向,还需掌握不同级别的医院与不同病例的特点,增强其专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激发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技能的有效掌握,为医院的护理流程进一步规范提供了有利条件,保障医院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卢玉彬,袁晓萱.院校合作开展护理专业临床课教学的实践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4,24(03):77-79.

[2]谢卫.院校合作在提高临床护理集中见习效果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11(16):163-164.

[3]韦雪艳.中职护理专业五官科护理学院校合作实践教学模式问题探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4(24):205-206.

[4]祖热古丽·吾买尔.谈论中职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6(53):187-188.

[5]冯丹丹.中职护理专业教学现状及解决措施[J].神州,2014,08(21):130.

论文作者:陈燕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8

标签:;  ;  ;  ;  ;  ;  ;  ;  

院校合作带教模式在护理专业临床见习中的应用论文_陈燕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