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范仁惠

中医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范仁惠

范仁惠

(吉林省辉南县第三人民医院 ,吉林 辉南135122)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7月我院内科收治的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34例;西医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中医组采取中医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通过治疗后,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2.1%,西医组总有效率为91.8%,两组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心肌耗氧量有所降低,且中医组明显优于西医组,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中西医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中医药治疗能有效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心率,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心绞痛发作,更具优势,临床应用价值更大。

【关键词】中医药;冠心病;心绞痛

近年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发病率有呈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主要是老年人群易发病。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发病率有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的生命健康[1]。该病发生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是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冠状血管缺血,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症状。中医理论中,将冠心病心绞痛纳入风、寒、热等引起的心痛范畴。本文主要探讨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分析中医中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报告正文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12月至2015年7月我院内科收治的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诊断标准[2]。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57到74岁,平均(62.2±2.6)岁。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中医组和西医组,均为34例,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正常,无神经性疾病。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病情病程等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西医组

该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主要给予抗动脉硬化及抗心肌缺血等药物治疗,同时口服洛伐他丁片,10mg/d;硝苯地平,10mg/次,3次/d。如出现心绞痛则口服硝酸甘油舌下片。持续治疗四周,用药过程中加强临床护理。

1.2.2中医组

该组患者给予通心活络汤治疗,处方为:黄芪、丹参各30g;地龙15g;当归、红花、赤芍、半夏、郁金、桃仁、怀牛膝、柴胡、枳壳、川芎各10g;水蛭6g。辨证加减,如气虚则可加用党参15g;痰旺者则可加用瓜萎15g;气滞者则可加用柴胡10g、檀香5g。上述中草药加清水煎煮约30min,取400ml汁,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在治疗期间,均停止应用降糖、降压及降脂药物,其他药物也应停用。如出现心绞痛,可适量口服硝酸甘油舌下片。持续治疗四周,加强护理。

1.3疗效评价

根据临床治疗效果分为:(1)显效,临床症状全面消失,绞痛未发作,且心电图ST 段恢复至等电位线,T波恢复正常;(2)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频次降低,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疼痛程度降低,心电图ST 段逐步接近等电位线,T波恢复正常;(3)临床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心电图ST段与T波未出现任何改变,病情甚至加重。总有效为显效和有效之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治疗前后对患者的心率、心肌耗氧量进行有效评价,并准确记录。

1.4统计处理

应用SPSS12.0软件对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再用X2检验统计数据,组间比较以t检验,P<0.05表示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通过治疗后,中医组:显效15例(39.5%),有效20例(52.6%),无效3例(7.9%),总有效35例(92.1%);西医组:显效14例(36.9%),有效20例(52.6%),无效4例(10.5%),总有效34例(89.5%),两组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体制改善对比

中医组:治疗前心率为(87.2±8.1)次/min,心肌耗氧量指数为(9.47±1.21);治疗后心率为(76.3±5.6)次/min,心肌耗氧量指数为(6.87±1.25);西医组:治疗前心率为(88.1±7.7)次/min,心肌耗氧量指数为(9.50±1.18);治疗后心率为(80.2±4.7)次/min,心肌耗氧量指数为(7.17±1.31),治疗前后两组数据对比均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在中医理论中属于“胸痹”、“心痛”范畴。心绞痛发作机制是基于冠状动脉病变,因过度劳累、激动、受寒等因素引起阵发性胸痛综合征,冠心病的病变位是心,和肝脾有密切关系。临床发病的特征是本虚标实,虚者气血阴阳虚,标则为气滞血瘀,最后发展为心脉瘀阻,心脉不畅,进而出现胸痹、真心痛[3]。该病症对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必须重视临床对症治疗。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医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扩张冠动脉、提高血流量效用,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4]。本研究中处方中的桃仁、红花、当归等药物具有较好的抗血栓、抗血凝、改善血循环及降血脂等效用。水蛭和地龙可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进而预防血栓形成,同时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水蛭有助于提升冠动脉血流量,且可有效抑制心肌缺血,改善冠心病症状。黄芪可提升机体免疫力,扩张冠状动脉血管,缓解心肌缺血、缺氧。红花有助于血管扩张,促进缺血性心肌侧支循环建立,进而有效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达到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作用。丹参可促进外周血EPC扩增,改善其粘稠、迁移及增值等能力。诸味药物合用,可充分发挥通血活络,化瘀通气效用,进而有效预防和减少心绞痛发生。本研究中,中医组和西医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无现在差异,但中医组患者的心率和心肌耗氧指数得到明显改善,优于西医组,可以看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姚鹏,王哲,赵丽霞.中药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8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5(17):225-227

[2]李珍,王丽琴,杜文建.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9(12):529-531

[3]李颖,李雯斌,黄桢等.穴位敷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14):845-846

[4]毛永康.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2,8(27):156-157

论文作者:范仁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9

标签:;  ;  ;  ;  ;  ;  ;  ;  

中医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范仁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