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作、交流、展示为助推力提高学生作文兴趣论文_谭明菊

以合作、交流、展示为助推力提高学生作文兴趣论文_谭明菊

新课标提出:“中年级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习作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我没有把学生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并把捕捉的精彩镜头及时写到日记中。

1、循环日记,小组合作搜集精彩。新课程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它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把这一方式运用到“循环日记”的活动中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日记质量。三年级上学期,我在班级开展“循环日记”活动,要求各小组六个同学合作,周一至周六每天轮流写一篇日记。后面的同学要先欣赏前几位同学的日记,再合作,周一至周六轮流写一篇日记。老师每天及时批改,并组织学生利用早读或课前三分钟评赏。每周评出优胜小组。这样,为了实现“优胜小组”这个目标,学生们积极寻找材料,尽力地捕捉生活中的精彩镜头,日记本在学生中传递,习作的灵感在互动中萌生。如生日、节日的庆贺、运动会的场面、课间的游戏情景、各种调查实践活等,都成为习作的源头活水。此间学生们逐渐学会了合作的学习方式,同一组的同学聚在一起或是想办法,出点子,找习作材料,或是对同伴的习作进行修改,或是共同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同伴。当他们互相倾听伙伴们的意见时,当他们共同探讨一篇习作时,他们的习作能力在提高,合作的意识在增强。每周获得“优胜小组”的同学,在教师鼓励性的评价中,在同学们钦佩的目光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他们习作的热情。精彩镜头不断涌现,如骆毅晖的《亲子马拉松》,林若钰的《吃相素描》,陈培围的《有趣的科学实验》……

2、周记交流,互评互学创造精彩。周记的形式有利于学生从一周的经历中筛选出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培养选择材料的能力。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到四年级,学生进入周记形式。每周利用一节课进行周记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位学生可以阅读四人小组中的其他三篇周记,对其中的一篇周记进行书面点评,要标出优美词句,并写出评语,注明点评者。四人组中的“最佳作品”和“进步最大”将发表在班级习作集《小作家》里,评语和点评者一起发表。这样一来,为了忘记赢得点评者的好评,学生就要认真写周记。可贵的是,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同学的作品,懂得了欣赏的方法:如标出好词好句;发现与众不同的材料能积极向老师和同学推荐;感受到同学文章中的创新思维能真诚地向他们学习等。在相互阅读中发现和借鉴,学生在生活中捕捉到越来越多的精彩镜头,他们的思维广度、深度也得到拓展。

3、创办班刊,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齐展习作的精彩。《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我在以往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语文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尤其是习作能力的高低更是天差地别。因此,关注到学生的差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都能感受到习作的乐趣,对于避免严重的习作能力的“两极分化”应该是有帮助的。我从三年级开始,创办班刊——《小作家》,并设置了几个主题栏目:“习作乐园”一栏刊登学生的优秀习作,及时收集学生的成功之作,是学生习作兴趣培养的加油站。“精彩片断”一栏主要是为习作水平相对一般和暂时落后的学生而设,摘录他们的单元习作、小练笔或周记中的较为精彩的句子或片断,“诚于嘉许,乐于称道”,让他们也享受成功的快乐,“课堂精彩镜头”记录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奇言妙语、精彩言论,尤其是平时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们那些“一鸣惊人”的妙语,有利于增强学生积累和运用优美词句的意识,这些栏目的设置,使优生有了展示的机会,但不“包场”;其他学生了有展示的舞台,不仅仅当一名“读者”。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习作集里齐展精彩,使得全班同学都爱上了我们的班刊,这一点从他们每个月拿到“新鲜出炉”的《小作家》都兴高采烈的样子可以看出来。

论文作者:谭明菊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以合作、交流、展示为助推力提高学生作文兴趣论文_谭明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