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学生心灵阅读的钥匙论文_吴丫丫

开启学生心灵阅读的钥匙论文_吴丫丫

摘要:诵读能开启学生心灵阅读的大门,它是介于朗读和朗诵之间的概念。诵读是每一个能够独立阅读的有心人都可以进行的阅读方式。小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诵读训练,对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等十分有效。

关键词:诵读;必要性;小学阅读

诵读是介于朗读和朗诵之间的概念。比起朗读,诵读需要情感与技巧的介入;但又不像朗诵对表情、手势、声音技巧有那样严格的要求。换句话说,诵读是每一个能够独立阅读的有心人都可以进行的阅读方式。这一概念的提出并非首创,而是对传统的继承。许慎《说文》说:“诵,讽也”。“讽,诵也”,讽诵互训,但二者实则有别。《周礼•春官•大司乐》言:“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郏玄注:“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日诵。”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对“诵”和“读”又作了独到的辨析,他说:“倍同背,谓不开读也;诵非直背文。又为吟咏以声节之。”因此,“诵”是一种能表现语气、语调、韵律节奏的读法,是一种有情态而又寓情于声、以声传情的表达方式。中国的读书人就是采用这样的阅读方式来阅读的,被称为“吟咏”或“吟诵”。 曾国藩曾描绘说:“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悠然不能自已,庶渐渐可入佳境。”

一、诵读的必要性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并且《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低年段学生所制定的阶段目标的阅读目标中第一点就明确指出了:“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阅读过程应该是感受快乐的过程,阅读兴趣正是学生在阅读中追求快乐、感受快乐所产生的情感倾向。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还处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戏状态,突然进入严肃、规矩的学校学习生活,孩子的乐趣需要延伸、继续,同时也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开拓新的方法和途径。诵读正是开启学生心灵阅读的钥匙,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体会,从而爱上诵读,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从对文字的诵读到心灵的阅读。

2.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捷径

古人就曾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我们要让学生“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朗读和背诵中提高语文水平。现在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也一再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重视诵读,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有效途径,学生一旦积极自觉参与到诵读当中,其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自然就能逐渐地得到提高。苏轼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腹中的“诗书”正是来自长久的诵读及阅读。正如我们所赞颂的“侃侃而谈”“滔滔不绝”“温尔文雅”“纵横捭阖”“博闻强识”这些气质就是诵读的最好体现。茹志娟认为不仅要读书,还要“煮”书,这“煮”也即反复诵读。多诵读可以增加积累、培养语感,积累材料,诵读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及提高人文素养、增加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美感、提高写作能力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阅读兴趣培养的源动力

“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文本反复接触,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悟”是阅读的理想归宿。它强调以读为本,学生通过多读、熟读,参与到各种语言实践中,在读中悟义,读中悟法,读中悟情,读中悟理,实现由“感”到“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而诵读正是强调反复地朗读,多读自然成诵。并让学生能在诵读中感悟、体会文本的意境、人物的心理等。通过“读”“悟”,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到快乐,享受诵读,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源动力。

二、诵读的内容及拓展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吟诵经典,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特别是小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等训练,对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裨益。为此,笔者设计了“牵手《弟子规》,唐诗宋词伴左右”的诵读活动,以下是活动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一、二年级重点为学习《弟子规》。因为低年段识字量有限,因而采用带拼音带注解版本的《弟子规》。

1.给学生讲解学习《弟子规》的意义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每天学习半句,如开篇“入则孝”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理解句子的意思,积少成多。

3.每周二的地方课程学生与教师交流上周所学的五个半句,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行为或身边的真事谈谈。

4.利用每天的早上、中午,进行晨诵午读《弟子规》,巩固所学。

第二阶段:三、四年级学习唐诗,了解诗歌的意境,同时经常让学生对照《弟子规》审视自己的行为。

(1)给学生介绍诗的发展以及到唐代的鼎盛,了解代表人物,学习唐诗。

(2)一个星期学习2首古诗,熟读古诗,了解诗人的一生。,根据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从而感受诗的意境。配乐,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

(3)每周二的地方课程,开展古诗朗诵会。深深地感受诗的意境。

第三阶段:五、六年级学习宋词,了解词的意境,同时学生能自觉地按照《弟子规》处事为人。

①给学生介绍词的发展以及到宋代的鼎盛,了解代表人物,学习宋词。

②一个星期学习1首宋词,熟读所学宋词。读词,了解词人的一生。根据注解了解词句的意思。感受词的意境。配乐,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宋词。

③每周二的地方课程,开展宋词朗诵会。深深地感受词的意境。

总结阶段(即毕业典礼):学生即将毕业,翻开人生的新篇章,让学生谈谈你对诵读的理解,说说它对你的帮助,鼓励学生今后仍要坚持诵读,养成阅读书籍的好习惯。

每个学生对诵读古诗文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因而让学生之间开展交流会,彼此之间谈谈对古诗文的见解,让感悟较深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对古诗文进行深入地理解,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及同学间的交流中对古诗文又会有了更深的体会和了解,达到诵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金云.读的价值与诵读的实施[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

[3]章建琴.经典诵读 快乐飞翔[J].新课程学习,2011(7).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南岳镇小学 325600)

论文作者:吴丫丫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  ;  ;  ;  ;  ;  ;  ;  

开启学生心灵阅读的钥匙论文_吴丫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