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相关性论文_童顺智

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相关性论文_童顺智

云南磷化集团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地球是始终呈运动状态的,内部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由此一来,地面结构也随之运转,沧海桑田就是一种地质运动现象。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地面环境也随之受到更多的破坏,使得我国地质环境在潜移默化的改变,地质环境灾害年年频发,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威胁,需要相关部门尽快解决。

关键词:构造地质;工程地质;关系

前言

某地近期出现的泥石流问题,导致了严重的灾害事故,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实,自然灾害年年频发,威胁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如在建筑设计期间,忽视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导致该地内部结构受到破坏,在受到恶劣天气影响下,极易导致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所以我们要充分运用地质学理论,协调建筑设计与地质环境的关系。以下论述构造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的区别与联系,探讨构造地质学在工程地质学的应用效果,从而正确的引导施工人员,规范施工,维护地质环境。

1构造地址与工程地质之间的基本关系

1.1两者的不同之处

地质学是整体性概念,构造地质学是其中一种科目。构造地质学一般涉及到岩石圈内地质体的成形原理、地质体的外形分布及地质体结构变化等,及探讨这三者的关系。构造地质学还要分析岩石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形态运转过程。构造地质学属于地质学的入门知识。对于工程地质学而言,是地质学的一部分,其与构造地质学的区别就在于,其科研目的是为了满足工程建设要求而采取地质信息探测的一种学科。工程地质学的重点是考察建筑工程的地质,主要是对工程建设带的地理条件、地质分布状态进行考察,收集信息,并对地质信息加以分析和评测,从而考虑其地质是否满足建筑要求,并找出会影响建筑施工的地质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总而言之,工程地质学就是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率而提供必备的条件。目前这两学说都有关于地质构造,然而其科研目标差别较大,探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两者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1.2两者的相互联系

目前工程地质学还无法改变自然地质岩石的损耗状态,然而将构造地震与工程地质学识充分结合,对降低地震发生率,调节我国地质环境,维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有积极意义,还能加快我国地质科学的发展步伐,构造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相互贯通,为建筑工程稳定运行提供必要依据。协调两者关系,对工程地质巧妙地运用构造地质学,对我国经济建设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2如何在工程地质中应用构造地质学

将构造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地质作用,是我国地质学科研迫切想要实现的一个目标。工程地质学与构造地质学在特定条件下是彼此呼应的。构造面是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科研方向,目的在于掌握地球内部岩石的构造分布及运动规律。科研人员将断裂面作为研究对象,确定的区域构造外形情况直接关系着该地段的地质条件是否趋于稳定,也关系着该地段的地下水是否能顺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在工程建筑施工前,要充分了解其地质构造特征,深入实地考察相关的地理环境资料,再通过专业设计人员,根据实际环境状况,设计出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在设计施工方案时,务必要考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确保建筑行业绿色发展。

通过将构造地质学应用在工程地质学方面,科研人员就可以结合地址结构特征展开研究,确保地基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建筑的安全稳定性。两学科的充分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壳运动对地址引起的内部结构破坏,维持地址形态的稳定,降低地震等灾害出现的频率,为我国居民提供稳定安全的发展环境。

3构造地质学在工程地质学中的重要应用

3.1在工程选址中的应用

对工程的选址,若是准备工作不充分就会导致地质灾害问题。特别是山区工程,更要重视选址工作,由于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对山区地质要加强勘测审核,针对性的开展建设工程。因地壳运动,会引发很多地质灾害问题,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2008年汶川地震,2017年茂县泥石流,都引起了严重的灾害问题,人员伤亡惨重,财产损失,若是对灾难应急措施不到位,还会引起二次伤害。构造地质学的应用,是确保工程建筑稳定的重要条件,能避免很多因地质造成的灾害,维护人们的安全。

工程师在选址过程中,通常有三种地质环境要重视,平原盆地、盆地与山岭交接初、造山带等。往往是地壳的运动及板块挤压引起的。造山带的构造独特,运动量大,结构不稳,因此对建筑施工的选择通常是不考虑的。我国,居民大多位于平原盆地,由于盆地是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的,然而并不能保证说盆地就绝对安全可靠,盆地也有很多安全隐患。对盆地合理选址,要充分运用构造地质学理论,去考察盆地中哪些是足够稳定的,哪些是不以考虑的,工程师要科学判断。对有安全隐患的盆地,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避免发生灾害引起更严重的伤亡问题。对于压陷盆地,是工程建设最适宜的选择,但是其他两种盆地因内部结构不稳,就不予考虑。

3.2地壳稳定性评价的作用

建筑选址的首要原则就是选区地质稳定,不会出现地质运动,这是建筑工程质量和人们安全的首要前提。利用构造地质学理论,就能为工程选址提供参考依据。地下深处的地质稳定与否,直接受到地质性质的影响。而地下深处的地质又决定着地壳的运动状态。地下岩石层通常有4个等级,即持力层、过渡层、地壳柔软层。地质科研人员会利用构造地质学的理论学识展开分析,从而得出稳定动力的结论。结合这些理论知识,将地震带的检测情况与施工带的地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就能对施工地质有效判别,这是构造地质的又一应用成果。

3.3在斜坡稳定评判作用

我国地质分布,丘陵、山区较多,平原较少。所以地质灾害年年频发,引起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地质学理论,对灾斜坡稳定的评价就很重要。我们听得最多的地质灾害莫过于,滑坡、泥石流等,这些灾害的产生不仅仅是地壳运动导致,也受到其地质内部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我国山区地质特征直接受到当地地质内部构造影响,对于新形成的内部构造活动状态能直观的体现出该地壳的稳定状态。区域内部结构与地质形态体现了不同自然灾害的所处阶段。对于斜坡地带发生山体塌陷灾害,有两种起因,一是斜坡内部构造与断裂体同步关系导致的,二是凸形陡形结构受到风化作用影响,使得内部不稳定,从而引起塌陷问题。

4结语

构造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相融合,产生了“1+1>2”的效果,这是山区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若是地质工程忽视构造地质学的重要性,缺乏考察分析,而凭经验施工,就会导致施工困难重重,严重影响施工进度,施工人员也会出现各种意见,甚至使得施工成本变得变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种情况产生的危害就是,只要发生地质灾害,该问题引起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是难以预估的,还会影响当地经济建设,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以,需要工程师在指导施工前,对地质问题能够加强管理,深入实地考察,收集地质特点、地貌形态等数据信息,并展开系统的论述,对施工地带的结构稳定性展开分析评测,结合掌握的数据资料及评估结果,对施工方案优化设计,从而确保方案的科学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王秋菊.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基本关系探讨[J].工程技 术:(全文版),2016(8):264.

[2]文长富.探究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基本关系[J].工程技 术:(文摘版),2016(12):85.

[3]田秋芳,王若谦,孟书巧,等.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基本 关系[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6):37.

[4]李思霂,宋扬.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基本关系分析[J].世界 有色金属,2017(4):101.

论文作者:童顺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相关性论文_童顺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