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供电公司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9)
摘要:智能变电站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继电保护系统可以充分保障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应有效提高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本文首先对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基础架构进行阐述与介绍,进而探讨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有效措施,为智能变电站运行的稳定与可靠提供保障。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智能技术
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能源已然成为支撑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这种情况下,电力能源生产及配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就成为影响电力供应的重要因素。对于电力能源而言,智能变电站可充分保证系统安全及可靠性,进而通过安全稳定的继电保护维持智能变电站的可靠发展。
1.继电保护系统的基础架构
1.1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电力工程体系而言,变电站在其中可以发挥基础性的关键价值,是维护电力稳定与供电安全的重要途径。变电站内部的继电保护装置与保护线路,直接影响着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可以起到维护设备运转,保持系统运行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技术在现代电力供应过程中的有效应用,成为维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另外,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可以通过继电系统的控制层面,结合自动化系统,提高电力运行效率,提升电力供应安全系数,充分发挥继电系统的功能性。基于此,出于探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的需要,应当对继电系统的基础架构模式加以合理分析,突出继电系统的保护功能。
1.2智能化变电站继电系统的基础架构
运用智能技术的变电站的主控系统,可以在站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主控系统基于相关协议,搭建智能控制系统。站控层面之外,可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对于间隔层与过程层的逐步健全与完善,通过站控层、间隔层及过程层之间的有效整合,成为智能变电站协议下的主要架构。以往变电站的继电系统,所采用的控制系统具备较高的自动化程度,该系统的内部架构中,并不具备过程层,因此相较于其他架构模式,该架构模式较为薄弱[1]。智能继电系统,需要采用传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对间隔层的操作功能加以合理转化,实现这些操作任务向过程层的有效转移,以过程层取代间隔层,执行相应任务及工作。通过转变结构与模式,实现有效的功能及服务的迁移,保证继电系统运行的高效性。为保证功能性操作得以有效运行,并发挥过程层的重要作用,可通过相应的设备设施为继电系统的架构运转提供保障。为达到这一目标,应当以原本设备为基础,安装电子感知装置,结合智能设备,以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并通过加装网络接口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以及系统运行的高效稳定。
2.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措施
2.1继电保护装置及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2.1.1主变保护系统的网络结构
主变压器的保护装置及智能终端,与功能单元共同构成网络结构,可采取点对点连接,搭建内部网络,实现信号与指令的高效传递。为保证指令传递与执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可通过AD采样以保障系统安全,实现不同通道之间的有效比对与验证,为精准数据采用提供支撑,并充分提高系统保护装置使用性能,减少设备本体及设备元件的不必要损伤。
2.1.2继电保护系统的关键环节
继电保护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在于线路及母联保护模式,通过可靠的线路模式及稳定的母联体系为继电保护系统运行提供保障。为此应当提前进行相应准备,确保相关线路运转保护模式的过程中,可将相应标准为基础进行继电保护系统的合理规划与设计,为继电保护系统的有效运行及有效操作提供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此应当充分利用保护动作指令与地层逻辑,与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数据技术作为支撑,以实现精准的数据采集与智能化的数据处理,为信号畅通提供保障,确保继电保护系统可以迅速传递指令,并保证指令得以忠实执行,减少频繁用电保护动作,规避不必要的失误,为系统运行的可靠与稳定提供保障。
2.1.3组合式网络布局保护模式
继电保护系统运行中,母线保护是其中最为常见与最为重要的结构模式,这种模式为网络布局模式,整合系统中相互独立的智能终端,对道闸位置加以精准定位,通过信息系统对道闸位置信息加以输出,实现信号向母差保护设备的迅速传输。为切实维护系统及继电保护模式的平稳可靠运行,所采用的组合式网络为SV模式,通过智能终端与功能性单元的相互结合,保障数据采样功能价值得以充分体现[2]。
2.2提高继电保护系统安全可靠的策略
2.2.1启动源端维护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电站对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愈发普遍,许多变电站已经成为无人变电站,为保证对变电站事故的高效合理应对,可在电力系统集控中心采取源端维护的方式加以实现。智能化变电站通讯,可采用IEC61850通用标准加以实现,该标准的可操作性较好,不同供应商之间也具备相互传递信息的条件与基础,可更好地实现源端维护。源端维护的开启,应当在变电站站控层、过程层与集控中心之间建立通道,该通道应以IEC61850通用标准为基础。
电力系统中包含额定电压,但如果存在电压降低或电压升高的情况,会对配电系统的常规运行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在开展智能变电站电压控制的过程中,通过变压器来有效控制电压,发挥应有的保护作用,实现差动继电保护,确保集中配置与独立安装,实现非电量的继电保护效果。可通过连接断路器与电缆,充分发挥继电保护效果,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智能变电站建设与发展中,为充分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可强化对于电力系统的故障处理。继电保护系统运行故障进行有效检测与分析的过程中,可结合数据及表格的处理模式,采用可视化控制技术,及时收集故障信息,并对其加以有效分析。
2.2.2智能警示系统
变电站的智能化建设与继电保护,应当对变电站运行故障加以有效检测及预警。为达到智能警示的效果,应当按照以下环节加以实现:其一,智能变电站故障问题,应当通过继电保护装置以有效总结变电站数据信息,通过智能示警体系,结合变电站内部信息与数据,对系统运行风险加以有效分析,对运行风险加以有效判断,维持电力系统的稳定正常运行;其二,电力网路发生故障时,可通过智能预警系统对电网故障进行初步判断,根据初步研判的结果,结合现实情况,实现对于智能变电站及数据信息的有效对比,判断变电站内部信息及相应数据风险的有效分析与风险判断,通过专业人才进行专业操作,获得较为精准的数据信息,保证电力系统故障报告的精准性与全面性,根据相应的数据信息,归纳并总结故障报告。为强化故障信息的有效分析,可参考实践经验,对故障成因加以明确。可对比常规运行的智能变电站,合理划分变电站预警信息,具体包括问题数据、位置数据、故障数据等;其三,应当强化对于电力系统的跳闸保护工作,对于开启状态的系统开关,当保护装置出现跳闸问题时,要求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能够精准反馈电网装置问题[3]。
结语:智能变电站是维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途径,为充分发挥智能变电站的重要价值,就需要以继电保护系统作为有效支撑,就需要保证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充分提高继电保护系统的性能与作用,强化系统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任洪民,孙东.基于智能变电站下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评估[J].中国科技信息,2018(19):72-73.
[2]李庆文.对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电工技术,2018(08):66-68.
[3]赵李平.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提高可靠性的方法[J].科学技术创新,2017(35):63-64.
论文作者:黄锦屏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变电站论文; 系统论文; 智能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可靠性论文; 数据论文; 模式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