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15年把中国汽车工业建设成支柱产业的思路与对策_汽车论文

努力15年把中国汽车工业建设成支柱产业的思路与对策_汽车论文

努力奋斗十五年,把中国汽车工业建成支柱产业的思路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支柱产业论文,十五年论文,努力奋斗论文,对策论文,思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56年,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下线,开辟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新纪元。经过四十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1995年,全行业拥有122家整车生产企业, 汽车综合生产能力达180万辆,汽车产量达145万辆,摩托车产量为783 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高达1900亿元,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 在此基础上,中央提出了在今后十五年把汽车工业建设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战略决策。为了实现中央的这一重大决策,有必要在总结以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并确定汽车工业在新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及政策措施。

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总结

(一)简要的历史回顾

中国汽车工业自1953年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以来,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体上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3~1978)。1953年,我国从苏联成套引进技术和装备,三年建成了三万辆卡车规模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并实现了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国产化。1958年以后,我国又陆续在南京、北京、上海等地建成了一批汽车厂。至此,初步奠定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基础。

第二阶段(1979~1993)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载重汽车产品系列和生产布局,初步建成的上海、一汽、二汽等八个轿车生产点,并开始按批量组织轿车生产。

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汽车产业组织结构开始得到调整,对零部件工业的投入有所加强,产品开发工业得到了重视,对外合资、合作项目开始得到改善,个人购车市场开始启动。

(二)对汽车工业现状的基本估价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相当成果。

——载货汽车已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轿车工业开始起步,发展相对较快。

——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化,基本上改变了以往“缺重少轻轿车近乎空白”的状况,汽车零部件工业也有实质性的进展。

——中型以下卡车已初步具备自主开发能力,产量达到了一定的经济规模。

——汽车工业企业市场和竞争意识得到加强,产品的更新换代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摩托车、大客车、零部件、重型车开始批量出口,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目前,汽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生产厂家过多,生产规模过小。

——轿车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在建的几个轿车厂未形成规模经济,生产成本高;没有形成自主的产品开发能力,轿车生产技术依赖国外。

——零部件工业的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现代化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

二、中国汽车工业继续发展的道路

汽车工业是一个高附加值、高就业、具有很大波及效果和很强带动作用的产业,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因此,把汽车工业建设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既是汽车工业自身的优越条件所决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汽车工业的起步是从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装备开始的。进入八十年代后,为了发展我国轿车工业,缩小与世界先进汽车生产水平的差距,中国积极推进对外合资、合作,引进较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践证明,引进技术、利用外资对加快我国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工业的发展,提高产品的档次和质量是非常有利的。但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是:1.大的整车厂和零部件厂都已合资,中方在原车改型、自主开发新产品、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等方面,都受到较大的制约;2.合资引进的外国车型相对落后,其中一些车型已被淘汰,我国生产这类车很难在开放的国际国内市场上开展竞争;3.轿车零部件的国产化除了受国内工业基础滞后的影响外,还往往受到外方的制约,大量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如果不逐渐摒弃SKD—CKD的生产方式,不能自主开发新产品,长期使用外国品牌,零部件大量依赖进口,中国汽车工业则只能作为外国汽车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装配厂,中国汽车制造业就难以得到发展,更谈不上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中国汽车工业的继续发展,必须走自主发展与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相结合的道路,必须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三、未来十年汽车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一)汽车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切实贯彻落实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初步建立少厂点、大批量的生产体制和少数大型企业间有序竞争的市场结构;汽车总产量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轿车产量基本满足个人购买的需要,摩托车产量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有一定数量出口;逐步形成自主开发整车产品和零部件的能力,为汽车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并具备一定竞争能力奠定基础。

(二)战略目标

根据“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汽车工业发展实际与可能性,确立以下战略目标。

1.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和产值目标:2000年中国汽车生产能力270 万辆,其中轿车120万辆;摩托车生产能力900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下同)达到3536亿元,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8 %。2010年,我国汽车生产能力将会有较大增加,其产值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左右。

2.产业组织结构发展目标:在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汽车生产企业在竞争中重组。2000年将有2—3家汽车生产企业(企业集团)成为年产能力40万辆,具有相当实力的大型企业,6—7家汽车生产企业成为国内骨干企业。到2010年,形成3—4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年产量达百万辆以上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以及少数具有经济生产规模的骨干企业。

到2010年,我国汽车工业将具备自主开发新车型的能力,汽车品种和系列较为完备,产品和制造技术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汽车市场已转向个人购车为主。届时,汽车工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四、中国汽车工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措施

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必须真正把发展汽车工业置于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并落实到“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中去。为此,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提高对汽车工业的投资力度和集中度,多渠道落实并合理使用资金

汽车工业是资金、技术高度密集型产业, 必须有大的投入。 实现2000年目标,汽车工业大体需投资1500亿元。除了国家基建、技改贷款解决部分之外,大部分要通过企业自筹或发行债券、股票及利用外资来解决。2000年以前重点安排重型车、经济型轿车、汽车零部件和模具、铸锻件等方面的项目。

(二)通过竞争和行政干预,促进大型生产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实行规模经营

在汽车工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通过联合、合并、参股等方式,实现以产品为龙头,产权为纽带的集团化,使3—4家汽车企业集团迅速成长为具有按专业化分工的总装、发动机、变速箱、铸锻毛坯等生产基地,能自主开发整车产品,拥有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组织生产的零部件配套体系,产品系列化并达到经济规模,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

在汽车工业企业的联合与重组中,必须把竞争与适当的行政干预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推进企业资产的重组;同时,国家要加以适当的干预,如采取“扶强治散”的措施,将资金集中投向那些重点企业,以避免在集团化过程中因过度竞争而造成资金和时间上的浪费。

(三)大力发展零部件工业

零部件的规模生产和自主开发,是降低整车成本,提高整车质量和竞争力的基础,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

——要重点安排发展零部件工业所需资金。在“九五”期间, 对60种关键零部件进行统筹规划,择优扶植, 选择一批零部件企业纳入统一规划,国家将引导各方面向规划内企业投资,同时引导主机厂为规划内零部件企业提供配套市场;在批准新的整车项目时,承办企业和有关部门应落实相应配套零部件项目及投资。

——要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手段,推进零部件企业的改组联合,组建跨地区、跨部门的零部件企业集团。

——重点轿车零部件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不仅要具有消化吸收引起技术的能力,而且还要有自主研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重点抓好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工作,尽快形成我国强大的零部件工业体系。

(四)尽快形成自主开发整车新产品的能力

为了摆脱不能自主开发产品的被动局面,要尽快建立自主研究开发的科技体系,主要措施包括:

——加大开发资金的投入。对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在环保、节能、车辆安全等方面的共性基础技术攻关项目,国家要继续加在经费支持;企业新增投资中,用于技术中心建设的投资,要占相当比例,同时,国家对建设技术中心重点项目提供利率优惠的贷款。

——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开发自主开发。自主开发成功的产品,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由国家优先安排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把形成自主开发能力作为设立新项目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之一。

(五)积极培育和开拓汽车市场

——要积极推进汽车市场由公款购车为主向个人购车为主的转变。一方面,按照“公私两利”的原则,采取适当政策,鼓励个人购车,减少公款购车,另一方面,汽车生产企业要加快降低成本和价格的过程,扩大个人购车市场。

——建立高效、合理的汽车销售流通体系。一是尽量减少汽车流通环节,使汽车能顺利、快速地到达用户手中,二是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免除用户的后顾之忧。

——尽快制定有关汽车使用的法规和政策,制止汽车使用环节中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和规定。

——取消地方保护政策,建立全国统一的汽车市场。

(六)加强汽车工业的领导,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工业的发展涉及到诸多部门,不仅有国家的综合部门、汽车工业主管部门和汽车工业相关工业管理部门,还涉及到经贸、财税、金融、交通、公安、工商、城建、环保、海关、立法等部门,只有各方面的政策协调配套,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才能得到贯彻落实。因此,为了培育汽车市场、调整产业组织结构,改善汽车的使用条件,以促进汽车工业健康、迅速发展,需要加强协调,防止政出多门,政策互相矛盾。

标签:;  ;  ;  ;  ;  ;  ;  

努力15年把中国汽车工业建设成支柱产业的思路与对策_汽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