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应用于胸外科手术的麻醉效果研究论文_刁厚武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医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应用于胸外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胸外科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5例以及对照组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6mg/L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8mg/L瑞芬太尼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不同的麻醉后,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复苏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胸外科手术患者而言在治疗时选择采用6mg/L瑞芬太尼麻醉效果将优于8mg/L麻醉效果,同时患者复苏时间短,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不同浓度;瑞芬太尼;胸外科手术;麻醉效果

胸外科手术是一种典型的侵入性操作,术中患者疼痛感明显,因此在术前给予患者有效的麻醉相当重要[1]。瑞芬太尼可通过血浆的非特异性酯酶进行有效分解,具有较强的干扰性,是临床中常用的麻醉药物之一[2]。本次研究将分析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应用于胸外科手术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胸外科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5例以及对照组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6mg/L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8mg/L瑞芬太尼麻醉。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6.3±10.1)岁,包括12例食管癌、10例肺癌、11例肺大泡、12例血胸;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8.3±8.3)岁。包括11例食管癌、13例肺癌、12例肺大泡、9例血胸。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同,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患者实施麻醉前为所有患者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以及0.5mg阿托品,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对患者开放上肢静脉,同时给予患者8ml/kg复方乳酸钠注射液,对患者另一上肢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靶浓度为6mg/L的瑞芬太尼麻醉,异丙酚浓度为3mg/L;对照组患者采用靶浓度为8mg/L,同时异丙酚浓度为3mg/L治疗。术中对患者的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以及二氧化碳分压等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心率、复苏时间以及平均动脉压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数据全部经过SPSS20.0软件分析,其中以( )表示计量资料,同时使用t做计量资料对比。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验证,P值如果<0.05则说明两组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不同的麻醉后,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复苏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见表1

3、讨论

外科手术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同时对患者的麻醉效果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需要为患者合理选择麻醉制剂和麻醉量。

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的瑞芬太尼为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于机体,能够较快的发挥药效,同时维持时间相对较短,相关资料报道称瑞芬太尼能在1min内完成血脑平衡,若是对患者静脉给药对心血管造成的刺激也相对较小[3]。若是采用8mg/L复合异丙酚,对强伤害刺激导致的心率变化抑制功能相对较弱,延长了患者的苏醒时间。该药品主要通过血内酯酶进行代谢,对肝肾功能不会造成影响,尽可能的降低了患者导致的应激反应[4]。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经过不同的麻醉后,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复苏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进一步说明了针对于胸外科手术患者而言在治疗时选择采用6mg/L瑞芬太尼麻醉效果将优于8mg/L麻醉效果,同时患者复苏时间短,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良泉.胸外科手术中不同浓度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下旬刊,2014,(10):49-50.

[2]刘伟华,彭云水,邢玉英等.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胸科手术麻醉中的效果[J].天津医药,2010,38(7):572-575.

[3]杨竞春.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8-9,10.

[4]袁茂.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胸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价值[J].医学信息,2014,(23):127-127.

论文作者:刁厚武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8

标签:;  ;  ;  ;  ;  ;  ;  ;  

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应用于胸外科手术的麻醉效果研究论文_刁厚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