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高龄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预防分析论文_黄雪莲,张兴,杨艳,周凌杰

山东电力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 250002

摘要:目的:通过对神经内科病房高龄患者护理安全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 以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 保证患者安全。方法:成立神经内科安全隐患控制小组, 分析导致神经内科病房高龄患者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 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包括:建立风险小组, 实施风险管理, 加强药物管理, 监护重症对象、并发症预防机制等。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减少了神经内科高龄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 实施过程中仅发生3例不良事件, 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有了显著的提高。结论:加强风险管理, 监督用药安全, 预防并发症, 可以有效预防并减少神经内科高龄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保障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神经内科; 高龄; 安全隐患; 对策;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 而神经内科所收治的疾病则主要包括脊髓、脑血管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脱髓鞘性疾病, 运动障碍疾病等, 而这些患者有一明显特点, 就是老年患者居多,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 容易出现各种护理安全隐患问题, 为此我院在2017年上半年间对神经内科高龄患者护理安全隐患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资料搜集和调查, 并针对以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预防整改, 在2017年下半年实施介入, 通过上下半年神经内科高龄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发生情况, 从而验证护理安全预防措施制定的可行性。

1 一般资料

我院神经内科病房共有12名护士, 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28. 33 岁 ( 19 ~ 40 岁) ; 工作年限为1 ~ 22年; 教育水平: 大专5 名, 本科7 名。 纳入的300 例高龄老年中, 男204 例, 女96 例; 平均年龄为73. 5 岁 ( 70 ~ 87 岁) 。

1.1 方法

1.1. 1 成立安全隐患控制小组

由神经内科护士长1 名和高年资护师2 名组成安全隐患控制小组, 分析科室存在的可能导致护理风险的因素, 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1.1. 2 安全隐患因素

( 1) 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经验不足与技术水平偏低是引起患者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神经内科高龄患者常常偏瘦, 肢体功能或运动障碍,护理操作的难度增加, 导致操作的成功率较低, 如静脉穿刺、导尿、胃管放置等, 常因失败给患者带来痛苦, 常引起患者与家属的不满。同时, 由于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不足, 在面对患者突发情况时, 容易出现慌乱, 有时甚至出现操作失误, 延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 而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 2) 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 护理工作量大。由于目前护理人员的数量普遍不够, 加之护理工作量大, 因此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中, 影响了护理效率和质量, 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超负荷的工作会给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 导致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恐惧心理, 工作不集中。出现操作不规范等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同时, 繁忙的工作可能造成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与工作热情, 常常忽略患者的需求, 引起患者的不满, 留下安全隐患。

( 3) 高龄患者慢性合并症多, 用药复杂。高龄患者常常患有多种合并症, 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高龄患者还表现出理解与记忆能力的减退, 因此常常会忘记服药或错服药, 需要护理人员的较多关注。神经内科高龄患者因治疗的需要, 通常药物种类较多, 给药的途径多,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 稍有疏忽患者就会出现漏药、错药、多服药等错误用药行为, 影响药物疗效, 还可能引起血压骤降、低血糖, 或者化疗药物外渗等。同时, 老年患者应术后需要长期卧床, 自我护理意识较差, 长时间卧床可能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发生压疮。有文献表示, 部分意识障碍患者会发生谵望而自行拔出管道[5], 造成护理隐患。

( 4) 专科因素。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主要是脑血管疾病、偏头疼、脑部炎症性疾病、癫痫、各种神经痛、周围神经病变等,眩晕,偏瘫,功能障碍,痴呆等是常见症状,再加上患者大多为老年人,经常伴有意识、精神等方面的障碍,所以发生跌倒、坠床、烫伤等危险的可能性很大。

1. 1.3 干预措施

通过分析神经内科高龄患者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下:

( 1) 实施安全隐患管理。首先正确评估并识别高龄患者存在的护理安全危险因素。高龄患者入院后, 责任护士则根据科室内相关风险评估量表进行风险评估, 如《压疮风险评估表 ( Braden评分) 》《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估表》等。对于接受了手术的患者, 在术后动态评估患者的风险因素, 责任小组在护士长的协助下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方案。对于高危患者, 责任小组在进行交班时, 应严格按照规则进行, 并严密监护, 同时在高危患者的床头牌与病历夹上做好高危标识。同时保持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 保持病区地面的清洁干燥, 卫生间使用防滑垫。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 应给予护栏床, 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同时加强护理查房及日常巡视。妥善固定患者的引流管、中心静脉管、T管等。指导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合理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给予患者与家属科室自制的安全教育手册, 主要包括压疮、约束带、高危用药、吸痰等 , 取得患者与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 并做到自我保护。

( 2) 加强组织管理, 制定完善的防范制度。隐患控制小组成员对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评估, 并进行质量控制。通过结合临床实际, 制定各种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应急预案和急救流程。注重对科室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 3) 加强用药管理。高龄患者入院后, 责任护士应建立患者的护理档案, 了解患者的病史与用药史。对于因需要继续服药的慢性病患者而言, 常常自备药物, 因此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使用醒目的颜色将各种药物分开放置, 将用法与用量用大号字体印在标签上。对于已经开好的长期医嘱, 护理人员需要按时提醒患者服药。

( 4) 加强护患沟通。高龄患者通常病情久恢复慢, 患者的情绪不稳定, 极易出现沮丧、抑郁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并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 让患者与家属感到科室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心, 对于需要长期卧床且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 护理人员需要对其定时翻身, 保持患者个人的卫生与床褥的卫生。

(5)增强法律意识,确立护理安全理念,将护理常规作为首要原则,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于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要有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

1. 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 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 标准差进行描述, 计数资料采用率、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检验和t检验, 以P< 0. 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我科加强护理安全隐患管理后, 科室高龄患者风险事件、护理差错与护理节纷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显著低于实施前。同时患者的满意度得分也有了显著的增长,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1

3 讨论

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多为重症患者, 并且以老年患者居多,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 患者容易出现各种护理风险问题, 主要包括摔倒、烫伤、误吸、压疮。首先摔倒主要是由于疾病原因,另外老年患者体质差、运动平衡能力出现一定的障碍, 容易出现行走、站立不稳的问题。若是病房环境潮湿、较滑, 就很容易引发摔伤问题[2]。其次烫伤, 烫伤主要是由于神经内科高龄患者多有感觉功能方面的障碍, 因此极易出现皮肤烫伤问题。再次是误吸, 多是神经内科高龄患者吞咽反射障碍或减弱, 若是进食咳嗽未得到有效调整, 或者鼻饲方法出现差错, 就很容易出现误吸。最后压疮, 由于神经内科高龄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 因此容易出现肢体血流循环不畅问题, 从而引发压疮。

为了能够进一步保障神经内科高龄患者护理安全, 我院在2017年上半年间对神经内科高龄患者护理安全隐患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资料搜集和调查, 并针对以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预防整改, 在2017年下半年实施介入, 通过上述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 2017年上半年间我院神经内科高龄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发生31例, 而经2017年下半年我院预防性安全护理安全措施的全面介入后, 神经内科高龄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发生17例。这样的调查结果表示, 我院制定的神经内科高龄患者护理安全隐患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 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神经内科主要收治年老、有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的脊髓、脑血管疾病患者, 因此相比较临床中的其他科室, 神经内科更易出现护理安全隐患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同时也增加了医患矛盾问题纠纷, 为此今后有必要对神经内科高龄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吕静.神经内科高龄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预防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 (26) :278-279.

[2]叶柳芽, 夏云, 徐佳英, 俞淑芳.神经内科高龄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预防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 24 (06) :118-119.

[3]董爱珠.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4

[4]刘红.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当代护士,2006;(3):83-84

论文作者:黄雪莲,张兴,杨艳,周凌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  ;  ;  ;  ;  ;  ;  ;  

神经内科高龄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预防分析论文_黄雪莲,张兴,杨艳,周凌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