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学科建设实践中发展体育学科分类理论_学科分类论文

在体育学科建设实践中发展体育学科分类理论_学科分类论文

在体育学科建设实践中发展体育学科分类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育论文,学科建设论文,学科论文,理论论文,实践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体育学科分类的现状,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对体育学科分类进行综合分析。

1 国内外体育学科分类研究状况

1.1 国外体育学科分类研究

日本川村英男:著《体育原理》把体育科学分为三个层次,即分科体育学、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

东德辛德勒:1970年发表的《体育科学的结构与体系》,将体育科学分为四大部类:即社会科学、结构数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医学;

美国劳埃,等:1978年出版《体育运动与国际关系》,将体育科学分为三大类:即解剖生理学和生物力学类、社会行为科学类、历史哲学类;

英国安德鲁斯:著《试论体育运动》一文,将体育科学分为:哲学与美学、生理学与生物力学、心理学、社会历史与比较体育、组织管理、体育设备;

另外还有1984年美国俄勒冈大学奥林匹克科学大会学科分类:人体科学类、行为科学类、人文科学类、其它学科等等。

1.2 国内体育学科分类研究

袁旦:1979《对体育科学体系的初探》,认为体育科学属于现代科学体系的第三层次的技术科学;

胡晓凤:1980、1981年《关于体育科学体系的若干问题》、《体育的整体观——再谈体育科学体系的若干问题》等,把体育科学分为:体育学学科、基础学科和运动学学科;

龙天启,等:1981年《现代科学体系初探》,将体育科学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专项运动技术三个层次;另一部分是理论部分和应用部分;

熊斗寅:1983年《论体育学的科学体系》,将体育科学分为:体育自然科学类、体育社会科学类(含人文科学和行为科学)、体育管理科学类;

张岩:1992年《体育科学体系的学科分类》,将体育科学分为理论体系学、体育史学、运动人体学、应用体育学;

卢元镇:1995年《体育科学》将体育科学分为:社会科学群、管理学科群、自然科学群、数学学科群、信息学科群;

钱学森:1980年《北京科学报》,把体育科学技术分成两部分纳入人体科学体系,一部分是应用技术或工程技术,包括运动训练过程的程序控制,称体育工程;运动员的技术训练或心理训练实践,各运动项目的训练和竞技等应用技术;

国家教委《授予博、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1988年)将科学体系分11个学科门类,体育科学有11个学科(个体)分在教育学门类,1个分在医学门类;

国际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1993)将科学体系分为五个学科群,体育科学分在人文、社会科学类,共分12个学科(个体);

国家教委《授予博、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学科、专业目录》(讨论稿1996年):将体育学科分为: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人体生命科学、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华传统体育。

2 体育学科特征

2.1 学科应用、实践性

体育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由朴素的科学思想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无论是在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方面,还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和保持人类健康、防治“文明病”等方面,许多学科如医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等。都为解决体育运动中所出现的问题而与体育相结合,逐步向体育浸透,形成体育学科的专门知识体系。因此,决定了体育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学科应用性,相当部分的体育学科是由其它母系学科衍生而来(纵向交叉),是其重要的应用领域。同时,相当部分的体育学科是在运动技术实践中产生、发展,经理论概括、归纳升华而形成,如运动训练学、运动技能学、群众体育学、体育竞赛等管理学等,这就决定了体育学科的实践性特征。

2.2 学科交叉、综合性

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综合、分化、再综合三个阶段,目前正处在第三阶段的入口处。如果说上一世纪科学是以学科不断分化为主要特征的话,那么进入20世纪,特别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在继续分化的同时,正在向高度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体育学科间交叉、综合,不仅是体育科学自身顺符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体育运动实践的迫切需要。体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人本身就是一个综合体,在身体运动中社会、特征、心理三类因素交互作用,这就决定了体育学科的交叉、综合性特征。

但是,传统体育科学存在许多弊端。自本世纪初人们开始从生物科学中引入某些理论和方法对体育进行研究,直至50年代前后建立了一系列体育生物科学的学科,从此使得长期以来人们想要了解和掌握体育运动引起人体生理活动等变化规律的愿望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实现。但是,人的运动从来就不是单纯受生物因素影响,是生物、心理、社会三方向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物理、心理、社会”三维系统观的形成,带来了现代体育科学时代,使体育科学实现了从方法论到认识论的革命,促进了体育科学体系内学科间的交叉、浸透和综合,带来体育学科的突破性发展和体育科学的全面繁荣。

2.3 学科整合、协同性

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但人对自然的认识最初只能从各种个别和特殊的现象和过程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各种个别的特殊现象或过程之间的联系有了愈来愈多,分工愈来愈细,研究愈来愈深入;另一方向是学科之间相互联系愈来愈密切,愈来愈朝着整合的方向发展。体育运动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身体活动之一。人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生物、心理、社会三类因素影响,三类因素共同作用,并统一于人体,这就决定了体育学科的整合性。各个学科的发展有其相对独立的一面,但不是彼此独立的,如只考虑各学科的特定对象和独立性,孤立地研究各自特定的内容,把相互联系的整体分割成互不联系的个体,就容易产生认识上的片面性;同时,加之运动技能之间的联系性,也决定了体育学科不仅具有整合的特征,而且具有协同发展的特征。

3 体育学科分类理论与学科建设实践的协同发展

国内外研究状况认为:学科分类是相对的,所依据的分类方式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体育学科分类,应依据体育学科特征,体育学科建设实践需要进行分类,并在体育学科建设实践中发展体育学科分类理论。国内外体育学科分类大多采用“学科群”分类方式,是目前较先进的学科分类方式,这既能体现体育学科的特征,又使体育学科符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促进体育学科的发展。

3.1 学科群类型

实践中学科群不仅可以是共同属性的学科组成的,也可以由不同属性的学科组成,一般是学科群有以下两种。同学科群:相同、相关、相近学科组成的学科群体;跨学科群;不同学科组成的学科群体,依据跨学科群程度分松散合一型学科群;依据跨学科层次分纵跨学科群、横跨学科群和交叉跨学科群。

3.2 体育学科建设实践中的学科群

3.2.1 体育专业设置中的学科群 我国的高等教育基本是专业教育,培养人才是通过一定的专业教育实现的。学科是专业的基础,按学科群设置专业有利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适应性,实现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以前沿用国家教委1988年修订的《授予博、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体育学(二级学科)设在教育学门类(一级学科)下,实际按体育理论、运动生物力学(含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武术理论与方法(含气功研究)、体育史、体育管理学等十几个三级学科进行招生,造成培养的体育专业人才知识面过窄、适用能力差、发展潜力不够等现象,大大降低了人才质量。1996年(讨论稿)重新修订后的体育学博士、硕士专业包括:人体生命科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华传统体育,是按学科群进行构建修订的。国家计委1988年修订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其中体育本科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管理、体育生物科学、武术5个专业,试办体育新闻、体育保健康复、运动心理、中医骨伤医学4个专业,另外近几年根据社会需要,个别体育院校办社会体育和警察体育专业。由于一些专业口径过窄,也同样造成上述不利现象的出现。目前国家教委为依据社会需求、社会分工、学科状况及博士、硕士专业设置调整等。科学地调整体育本科专业目录势在必行。

体育科学属应用科学,具有实践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又具有服务性,这是它显著的特征,依此出发点,专业设置中的学科群的构建,主要以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为目标进行(目标性),设想按照:奥林匹克与竞技体育学科群、学校体育学科群、大众健康学科群、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群等跨学科群设置专业,一般这种跨学科群为合一型,学科群内有相对稳定的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奥林匹克与竞技体育学科群:奥林匹克学、运动训练学(身体、技术、战术、心理)、运动竞赛管理学、运动竞技学等;大众体育学科群:大众健康学(健康测量与评价)、大众体育管理学、锻炼原理与方法学等;学校体育学科群:学校体育学(教学、训练、竞赛)、学校体育管理学、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学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民族、传统体育健身方法学等。

3.2.2 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学科群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学科之间分化与综合、交叉与渗透现象愈加频繁,加之体育学科本身的交叉综合性、整合协同性,体育科学研究,特别是重大攻关课题研究中,多学科的联合与合作将成为必然趋势。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学科乃至于学科群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下建设和发展,无论哪一个学科都不可能解决好体育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大型综合性科研项目为纽带组织系统研究,形成跨学科群体,这在西方大学早有先例,他们称之为“专业研究组织”(ORU-orgazied Reseach Uints)是大学中属一流水平的科研攻关集体。因此看来,这样的学科群体构建与科研选题密切相关,课题成为各学科凝结在一起的纽带,但一般为松散型,具有一定的时间性。

3.2.3 体育教学、研究建构中的学科群 教学机构是学科的重要要素之一,学校的教学基本单位——系,是相关、相似多个专业集合组成的实体,综合性大学可专门学院,也就是由小学科群构成大学科群或称学科集团。按照学科群构建系或学院有利于师资、仪器设备、图书等资源同享共用,提高办学效益。大多数体育院校由于受办学规模、条件等多种办学因素的影响,往往一个系只有一个专业,不易形成系办专业的管理模式,学校管理过细、过死,不能发挥宏观管理职能,因此,不利于调动基层系办学的积极性,而且,系内专业应包括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三个层次,但由于目前体育研究生与本科专业设置不能很好地衔接,加之受办学规模等影响,有些专业不能成为系。按照学科群的教学机构,是高等体育院校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所需要的有利于提高高等体育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研究机构也是学科的重要要素之一,学校研究室、研究所、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建构的基础应是学科群,是在研究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合一型学科群。这些学科群可以是同学科的也可是跨学科的。依学科群构建高等体育院校专门研究机构,是建设发展体育学科,丰富体育学科知识体系所必须的。

标签:;  ;  ;  ;  ;  

在体育学科建设实践中发展体育学科分类理论_学科分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