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艾条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论文_包金泉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中医院 029400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加艾条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加艾条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在3个疗程之内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3.8%,平均治疗时间为11天;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8.1%,平均治疗时间为21天,电针加艾条灸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尤其缩短病程更明显,所以治疗组治疗面神经麻痹起效快。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电针;艾条灸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一般无先兆,突然起病,以一侧面部表情瘫痪为主症,单侧发生多见。中医学上称为“口眼歪斜”。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不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加重患者的痛苦。笔者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 期间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64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针灸科门诊病人。采用随机分组为两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12例,女20例;对照组也32例,其中男11例,女21例,两组患者病程都在1周之内。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依据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面瘫诊断[1]。

1.3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病程在一周以内,3无出血倾向、糖尿病及心功能不全者.4.一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者,5.能坚持治疗,并积极配合的。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2.1.1采用电针加艾条灸治疗方法。患者取座位,先针刺患侧翳风、牵正、阳白、地仓、丝竹空、迎香、颧髎、颊车、对侧丰隆穴,行平补平泻手法;采用G9805-C型低频脉冲治疗仪,根据病情选择两组穴位,一组为丝竹空、颧髎,另一组为地仓,迎香穴或颊车,选择疏密波,强度以面部肌肉有轻度节律的抽动为宜,每次通电30min。

2.1.2艾条灸疗法

取牵正、翳风、丝竹空穴,电针结束后进行艾灸,点燃艾条一端后,对准应灸的穴位,距皮肤2~3cm,进退熏烤,每穴位温和灸7~8分钟,以皮肤稍发红,使患者局部有灼热感为准。

2.2对照组

采用针刺治疗。针刺选穴及手法同治疗组。两组的治疗均每日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痊愈:双侧额纹、鼻唇沟恢复对称,皱眉与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牙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面部表情正常。

显效:双侧额纹、鼻唇沟基本对称,眼闭合欠佳,皱眉略显无力,鼓腮是口角不漏气,进食时牙颊之间不滞留食物残渣,笑时可见口角略不对称。

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无改善者。

3.2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3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由表1显示,治疗组治愈率为93.8%,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8.1%,两组疗效经卡方检验,P<0.01,差异有明显意义,这就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还有治疗组平均治疗时间为12天,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为20天,两组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更显著意义,说明治疗组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时间,有效地缩短了病程。

4.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面神经麻痹是面神经茎乳突管部发生水肿、非化脓性炎性反应,暂时失去功能,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使用,正常一侧肌肉牵拉引起口眼歪斜、皱眉、鼓腮、闭眼功能丧失。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外受风热或风寒之邪气,内存阳明,少阳经络空虚或热盛致面部经络阻滞、气血不和、经脉失养,导致面肌驰纵,在众多治疗方法中针灸又简便,而且疗效好。

但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临床治疗面神经麻痹当中也广泛应用电子针疗仪。电针疗法是通过仪器释放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使用微电量的电脉冲刺激面部肌肉,产生有节律的收缩,一方面维持面部肌肉纤维的弹性,另一方面保持面部肌肉的运动模式,使面部肌肉不至于因瘫痪而僵滞,为面部神经的快速恢复打下基础[3]。灸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的一种疗法,是中医学中最古老的疗法之一。它具有疏通经络、温散寒邪、活血散结、补益气血、调和营养的功能。艾灸治疗面瘫由来已久,翳风穴属手少阳三焦经,深层是面神经干从茎乳突口穿出处[4];丝竹空穴深层有面神经颧支;牵正穴深层有面神经颊支,所以,笔者选取翳风、牵正、丝竹空进行艾条灸,加快了炎性水肿的吸收,使大大缩短了病程,提高了疗效。

综上所述,电针加艾条灸治疗面瘫,疗效快,治疗天数少,值得临床当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国杰.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4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25

[3].王斌,王建文,李红.串刺针法配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1,31(1):49-50.

[4]孙远征,中小平.针刺配合艾条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8):654

论文作者:包金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5

标签:;  ;  ;  ;  ;  ;  ;  ;  

电针配合艾条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论文_包金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