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硬化道路维护及交通安全管理论文_姜晨

农村硬化道路维护及交通安全管理论文_姜晨

淳安交通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700

摘要:农村公路工程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关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下,各村镇都纷纷开始对农村道路的硬化建设,但是在硬化后的乡村公路,其养护、管理以及安全的问题就成为当前交通部门以及地方各级人们政府所关注的焦点。下面就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简要的分析农村硬化道路维护和交通安全管理。

关键词:农村;硬化道路;维护要点;安全管理

前言: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既是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既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既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交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基础。

1.农村硬化道路的养护和管理

在近些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交通部门对道路的养护工作也是更加重视,采取多样化养护办法,使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养护质量逐年提高。第一,转变和调整养护生产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农村公路养护运行机制。采取两级承包养护模式,县道及重点乡道由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各公路站养护,村委会进行养护。第二,实施企业化管理,强化计量支付管理工作。对各公路站列养的县乡道依据《公路养护工程(小修保养)合同通用条款》,细化、量化考核办法,分解养护任务,实行定额考核,计量支付,当月兑现。签订《养护生产合同》、《养护承包合同》使养护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第三,加强公路巡查排险和公路病害处治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新《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和各项公路技术标准,以提升路况质量为突破口,大力开展“保优升良,降次灭差”活动,春季集中恢复路况,秋季强化预防抢险工作,注重预防性养护,加大水毁处治力度,确保公路安全畅通。第四,全面推行养护质量追踪管理,在精细上下功夫。采取沥青路面“圆坑方补”、热油灌缝,稳定路况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预防性养护和对新接养路段精心养护,对正常使用路段重点养护,对待改建路段尽力养护的“三阶段”养护。第五,加强桥梁、涵洞检测监控力度,落实《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对出现桥梁涵洞断板、断梁、坑洞等情况的危桥,及时设置醒目齐全的标志。同时按照责任主体,对县道上的危桥及时向公路管理局报告,乡村道上的危桥向地方政府报告。

2 乡村道路交通管理的现状

2.1 道路状况差。道路交通科技含量低下,路面窄、坡陡、弯道半径小,这些乡村道路只能满足行人和小型拖拉机通行需求。

2.2 农村机动车和驾驶员增长迅猛。农村以非客运车辆为主且非法载客现象较为严重,造成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2.3 警力严重不足,乡村道路的交通事实上存在着管理真空。就目前拥有的警力而言,不但承担着全县的交通管理工作,还要肩负扶贫、综治、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等其他工作。因此,对于许多乡村道路的管理是力不从心,鞭长莫及,导致长期处于失管、失控的状态。

2.4占道乱堆乱放,违章作业现象难以取缔

违法占道作业隐患多,特别是沿袭多年赶集习惯,一到赶集场日,各个村民画地为牢、占道为市,不仅造成交通堵塞,而且不时酿成交通事故。另外,比如建房占用街道、公路有效路面堆放物料;利用路边门面开办汽车修理业务等,不仅影响了道路交通的畅通和车辆行驶安全,还不时引发交通事故。

3 影响农村交通安全的主要原因

3.1 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当前,虽然某些行政村已确立了交通安全员,但大都未建立健全农村墟日安全管理、交通事故责任检查、交通安全定期检查督促、交通安全工作例会等各项日常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或即使建立了部分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但也未能落到实处,工作流于形式。

3.2 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经费难以保障。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农村交通安全协管、交通安全宣传等管理经费不到位,交通安全管理各项措施难以落到实处。

3.3 交通要素不符合交通安全标准。交通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与“人、车、路”等诸多要素有关。一是交通参与者的素质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要表现为:机动车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差;沿线村民交通法规知识匮乏;安全意识差。交通行为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二是车辆多、流量大、车型杂、车况差。有汽车、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各种车型,可谓应有尽有,车型较杂。有不少二手车,还有拼装车、报废车,车况差。另外,农村公路多为四级和等外公路,弯道转弯半径小,线型设计不合理,通车视线不良,桥面窄、坡度大,平面交叉口多,路况差。

3.4 养护资金的不到位

目前除国、省、县公路有养护资金保障外,很多乡村公路养护资金由县财政、街(镇)、村三级合资,但由于部分乡镇财政收入较少或几乎为零,因此用于公路养护资金有限,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缺口大,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得不到保障,促使部分农村道路的安全设施不合理,设置的随意性,不够合理,严重的影响到村道路使用寿命。

4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对策

4.1 将乡村道路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乡村公路硬化成水泥路后,机动车辆驾驶人员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把安全行车放在第一位,千万不能开“英雄车”。同时,交通安全管理部门也不能忽视乡村公路的交通安全,应将其纳入管理范围。在路边设置交通安全警示标志,限制行车速度,严禁超载,严禁货车从事客运等等。此外,还应重视开辟农村专用集贸场地,避免在马路上赶集。只有遏制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乡村水泥路给农民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才是完美的。

4.2 加强以《道路交通安全法》为龙头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中,强调宣传对象的针对性,宣传内容的实用性,宣传方式的多样性,使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将交通安全纳入素质教育,依托新闻媒介,通过宣传工作,传播交通安全知识,营造交通文明氛围,优化交通环境。

4.3 建立各级政府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

必须依靠各级党委、政府进行综合治理,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到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并纳入到综合治理考核目标管理内容之列,使每个基层和部门领导时刻讲安全,经常管安全,形成一个人人讲安全、层层管安全的格局。

4.4 量力而行,增加交警编制

管辖的机动车和驾驶员成倍增长,而警力严重不足的现实,给道路交通工作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难以克服的困难,造成边远乡村的道路交通管理长期处于失控、失管状态。因此,要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增加交通民警人员编制。

4.5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

农村公路养护是长期的任务,要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如何建立稳定、长效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渠道,是亟需破解的难题。从目前情况来看,县、乡财政安排的养护配套资金都难以落实,导致养护资金的来源渠道不宽、经费不足。农村公路管养工作还没引起地方政府的足够认识,重建轻养的思想还很突出。地方政府虽为养护资金的筹集主体,但缺乏一个资金筹集的监督体系。由于管养资金的缺乏,给农村公路管养长效机制的形成造成很大困难。

结束语:

总之,为了有效的保障农村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畅通,切实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离不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离不开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袁林,农村道路硬化工程应加强的几个重要方面[期刊论文] 《科技风》-2011年24期

[2]郑剑东.浅谈农村和边远山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安全与健康,2007,22(6):113-116.

[3]杨钧,李江平,王京,等.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4]李江平,李晓东.车辆和驾驶人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

[5]黄秀芳,关于乡村道路硬化后养护与管理的思考[期刊论文] 《建材与装饰》-2014年43期

论文作者:姜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  ;  ;  ;  ;  ;  ;  ;  

农村硬化道路维护及交通安全管理论文_姜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