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陆上水产养殖工程化装备现状及发展论文_杨鑫凤

浅谈我国陆上水产养殖工程化装备现状及发展论文_杨鑫凤

摘要:近年来,陆上水产养殖作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快速发展,为我国广大人民提供了大量优质蛋白源,有效缓解了我国不断增长的水产品需求。在陆上水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相关工程化设备及技术的支持功不可没,但令人遗憾的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陆上水产养殖工程化装备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尚不能满足水产养殖市场的需求。探索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陆上淡水养殖、繁育等专用处理设施设备,并初步实现其生产应用对我国陆上水产养殖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产养殖;工程化装备;现状;发展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水产养殖业高速发展,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为主,捕捞为辅的国家。近几年来,陆上水产养殖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快速发展,满足了我国不断增长的食品需求和安全保障,也为我国广大人民提供了大量优质蛋白源。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据估计,到 2030 年,我国将有2000万顿的水产品的缺口需要通过发展水产养殖来弥补。虽然我国有着悠久的陆上水产养殖历史,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陆上水产养殖工程化装备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因此探索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淡水养殖、繁育等专用处理设施,并初步实现其生产应用满足人们对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我国陆上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陆上水产养殖工程设备发展的现状

1.1 池塘养殖及工程设备发展现状

池塘式养殖结构是我国渔业发展中历史最长久、规模最大的生产结构方式。据统计,2016年,我国共有水产养殖池塘310万公顷,养殖总产量为2320万吨,占水产养殖总量的49%,占水产品总产量的36%。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各水产区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能力,相继开展了池塘养殖生态环境改造等系列工程,着力推广新型增氧设备,初步建立了立体的水产养殖体系。此类工程显著改善了养殖环境,提高了池塘养殖体系的生产水平,降低了生产后可能导致的污染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建立了一批设施齐全的立体式生态养殖体系。但是,其中大部分为个体渔民和集体企业,其生产规模大多很小。由于缺少大型的养殖场和综合性的水产品养殖公司,致使我国在水产品的品牌创立等工作上进展缓慢。

近年来,各地通过研究改造池塘塘埂、进排水系统、护坡等相关设施,构建以人工湿地、生态沟渠、生态养殖塘等多种生态结构嵌套结合的立体养殖体系,大大提高了养殖水体自主净化循环使用的效率,有力促进了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1.2 工厂化养殖及工程设备发展现状

工厂化养殖是目前对陆上水产设备应用得最多的养殖技术,也是引领未来的先进水产养殖发展的生产方式。和国外相比,我国的工厂化养殖起步较晚,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才通过从国外引进的方式开始进行对此项技术的研究运用。经过近十年的吸收和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正式进入产业化发展的阶段。目前,工厂化养殖已经遍及国内除西藏、内蒙和青海之外的地域。淡水养殖主要品种为鳗鱼、中华鳖、鲟鱼、鳟鱼等,海水养殖主要品种为鲜鱼、石斑鱼等鱼类,以及对虾、扇贝等无脊椎类,还有还带紫菜等可食用藻类。山东、辽宁等地的工厂化养殖都已达到了一定规模,主要养殖品种为甲鱼、鲟鱼等优质水产品。

工厂化养殖有露天养殖、半封闭循环水养殖和全封闭循环水养殖三种养殖形式。露天养殖全过程依靠开放式流水,用过的水一般不再经过人工回收处理,流水交换量为每一到两周为一个交换周期。半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对于养殖废水经过沉定、过滤、消毒等简单处理后再流回养殖池重复使用。全封闭循环水养殖方试则是在半封闭式的基础之上,对养殖废水根据不同养殖对象不同的生长阶段的生理要求进行调温、增氧和补充适当鲜水,反复循环使用。整个装置除水处理系统外,还附有水质监测、自动或半自动控制仪器等。

目前我国对工厂化养殖的理论研究虽然越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在世界上依然没有非常突出的成果,只是在建立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之后不断探索的阶段,还需要广泛吸收其他行业科研人员发挥多学科的优势,集中有关化学、环境、饲料、育种、防病、养殖、建筑、机电、管理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发展先进的养殖生产设备,研究营养全面且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水产饲料,实行联合攻关,推动科学和生产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当前节水减排的要求下,大量循环水型工厂化养殖模式迫切需要对现有的养殖设备进行技术上的升级,其关键在于设备运行效率与各阶段设备之间的结构衔接上的提升。由于目前的使用的循环水净化设备存在着结构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凑,配置标准等原因,不仅增加了改造工程户补贴政策的有效实施的难度,也增加了行业设备标准化的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水产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在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防治、品种的改良、高营养饲料的开发、水环境优化技术、养殖生态化技术等方面在未来发展中都面临很大的挑战[5]。我国目前的养殖技术还没有完全实现本土化,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引进生物技术和其他的先进养殖技术。生物水产养殖技术可以理解为把生物学理论应用于水产养殖当中,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和数量。该技术的涵盖面非常广,能够对水产养殖的监管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创新,以促进水产养殖技术发展。

2.1 育苗繁殖技术的创新

在农业发展中,基因技术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但是其在水产养殖方面的运用较少。基因技术可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和繁殖,延长水产生物的交配时间,提高出苗率,将是水产养殖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向。另外,基因技术的运用能够培养出更为优质的水产品种,满足市场的需求。

2.2 饲料生产技术的创新

水产养殖中,鱼粉所含的营养成分高但是其成本高,供应紧缺,是当前相关研究人员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的不同之处在于植物蛋白中没有磷含量,因此将植物蛋白充分利用起来,可解决因野生鱼产量不够造成的鱼蛋白紧缺问题。在水产饲料方面,可以把鱼蛋白和植物蛋白有效结合,研发成水产鱼类的饲料,满足人类需求。

2.3 水环境改良技术创新

养殖水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我国水产养殖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因污染问题造成的各种水产品疾病,严重阻碍了水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水产养殖的未来发展中,还需要着重对水环境进行研究,研究出更完善的水环境净化技术,改良水质,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三、 我国陆上水产养殖工程装备的发展趋势

我国水产养殖业无论是养殖面积还是生产产量都处于世界第一,但是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依然有着基础设施与科技含量上的差距。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相关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已经研究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淡水养殖、繁育等专用处理设施,并初步实现了生产应用。经过多个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实施,我国深水网箱的基础性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相关设备的生产设计与相关系统的建设等方面均已有所突破。随着工厂化养殖业的发展,配套的循环水养殖设备以及理念需要跟上发展的进度,跟上科学的脚步。

目前,我国基于对水产品各项指标具备精准调控功能的设备及专业化系统还并不完善,缺乏合理的批量式养殖工艺等问题,提出了按照国家战略及各地方的环境特色,针对目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平和实际发展能力推进符合现代化水产养殖发展的基本需求的水产养殖设备,同时,结合国际陆上水产养殖工程化设备的发展状况,突出我国发展养殖设备的的建议。然而,在水产养殖方面,我国依然存在着操作不规范,用药不规范等问题。并且我国目前的相关研究偏向性明显,在水产品种的品质筛选、提纯复壮等基础工作的研究上趋于薄弱,因此造成了水产品种的退化,给养殖业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无论是工厂化水产养殖还是池塘养殖,或许在运行方面有所不同,但是这两者之间依旧是有很多经验可以相互借鉴的。工厂化养殖的养殖废水处理方法可以借鉴池塘化样子的立体生产模式,对废水经过过滤之后,对过滤后产物进行加工,制成农业用肥进行出售,从而提高资源的绿用率。池塘化养殖也可以适量选择工厂化的部分设备,提高水产品的饲养校率,解放饲养人员的劳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四、总结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带动着工厂化水产养殖设备的不断更新。在推进我国陆上水产养殖工程化装备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满足现代水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针对渔业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实际,结合国外陆上水产养殖生产设备发展现状,运用生态工程学原理,集成高效调控设施设备与健康养殖技术、信息化控制技术等,建立精准高效养殖模式,我国陆上水产养殖业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长!

参考文献:

[1] 黄一心,徐皓,丁建乐.我国陆上水产养殖工程化装备现状及发展建议[J].贵州农业科学,2016(07).

[2] 周奎林等.池塘工程化养殖设施建设技术[J].科学养鱼,2015(10).

[3] 张建华,丁建乐.国外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进展[J].渔业现代化,2013(04).

[4] 王峰,雷霁霖,高淳仁等.国内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研究进展[J].中国水产科学,2013(05).

论文作者:杨鑫凤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5卷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  ;  ;  ;  ;  ;  ;  ;  

浅谈我国陆上水产养殖工程化装备现状及发展论文_杨鑫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