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世纪的美育与文化产业_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论文

论新世纪的美育与文化产业_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论文

论美育与新世纪文化产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育论文,新世纪论文,文化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2001)01—89—04

(一)

在20世纪末,国外许多学者纷纷预测21世纪世界上将会产生两个最大的“朝阳产业”:一个是信息产业(或者说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另一个则是文化产业(又称艺术产业、文艺产业)。信息产业的重要性,现在人们都已经看到了;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现在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展望充满希望、生机无限、前景广阔的我国文化产业,它极有可能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为了适应新世纪文化产业发展的形势,在学校教育中加强美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由于我国的文化产业比起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来,起步要晚得多。因此,面对过去的文化产业,我们不难发现有两个原因成为今天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桎梏:一是体制问题,二是人才培养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公共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文化站等,基本职能是从事公益性的社会福利工作,人们往往把文化事业简单地与政治思想教育等同起来,所有的文化活动基本上都是靠国家财政拨款。因此,那时候人们只谈文化的政治属性、社会属性,从不考虑文化的商品性、消费性、经营性,仿佛在文化活动中谈赚钱,就会有损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形象,也会降低文化工作者的高尚的思想觉悟。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同世界发达国家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也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所以,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办文化产业的问题,而是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把已经蓬勃开展起来的文化产业建设推向前进的问题。

至于我国文化产业经营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问题,这是一个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瓶颈问题。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艺术院校和艺术系科培养的都是艺术表演、艺术教育以及与文化艺术相关的技术人才,学校里设置的课程都是纯艺术、纯技术的课程。艺术院校和艺术系科没有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文化产业的专门人才。因此,当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建立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时,全国各地一时间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出现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局面。但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参与文化产业经营和文化市场管理的人,大部分是没有多少文化或者是基本上没有文化的人。由此可见,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的层次较低。最近几年,在文化产业的管理层中,出现了一批懂艺术、懂管理的文化人士的参与,情况才有了变化。

但是,目前我国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十分滞后,我们对文化产业在新世纪的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及其作用的认识,还十分肤浅。

(二)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就会朝着提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即从注重满足基本物质需求,转向注重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一般认为,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5000美元时,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达到小康水平,这时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就会出现一个较大的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便开始进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阶段。据1998年的统计,上海、广东、北京、苏南、浙北等地的人均国民收入已经率先突破3000美元,一个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时期正在到来。

我们先来看看发达国家的情况吧。美国不单是世界上头号经济强国,而且也是世界上文化产业的大国。1998年美国的文化产业经营总额高达2000亿美元,其中电影、电视营业额为550亿美元,音像制品300多亿美元。它的视听产品出口额名列美国出口项目的前茅,仅次于航空航天业。美国从事文化艺术及其相关工作的人员达1700万人。1998年日本的娱乐业生产经营收入高达40亿日元,超过了日本当年汽车工业的总产值。1990年加拿大文化产业的产值达113亿加元,1995 年文化产业的产值达190亿加元,1997年达到240亿加元,1998年超过了250亿加元。 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他们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文化产业在繁荣经济、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也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市场是十分广大的。我国是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国内市场之大,是任何国家都难以比拟的。按1998年的统计资料测算,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生活消费支出为4500元,其中用于文化教育、娱乐用品等支出为510元,占11.3%。1998 年我国的城镇居民人口为38000万人,文化消费为1900亿元。农村居民人口为84000万人,平均每人全年生活消费支出为1600元,其中文化教育、娱乐用品等支出为150元,占9.3%,合计为1260亿元。这就是说,1998年我国的文化产业就有将近3160亿元的市场。事实求是地说,这3160亿元的文化产业市场因受到的各方面的限制还是不大的。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和文化用品的购买力不高,如果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再增加一点,我国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还会扩大。美国1998年的文化服务消费人均4000美元,比我国的人均文化服务消费高出数百倍。由此可见,提高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还大有文章可做。

中华民族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很大。我国对外服务的文化市场也十分广阔。这个对外文化市场可以分三大块:一是我国周边的国家。如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等国家,都是受我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国家。这些国家的人口加起来就有6亿之多,而日本、韩国、 新加坡等国又是经济发达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二是华侨市场。华侨遍及全世界,中国文化是他们的精神所托,他们对中国文化有深厚的感情,满足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需求,不仅是扩大文化市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把中华民族文化作为纽带,把海外赤子与祖国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三是欧美市场。中华民族的文化属于人类社会共有的财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对异国他乡民族文化的了解,并从中汲取文化的营养,是不同国度的人民的普遍愿望,况且欧美国家人民的文化消费的水平较高,文化市场的购买力旺盛,这个市场做好了,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三)

马克思说过:“社会的进步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自然、社会、社会文化、社会文明的进步,都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果,也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的结果。在21世纪,社会文化、社会文明将会有一个很快的发展,人们会在更高层次上、更广泛的领域里追求美的结晶,享用美的成果,人类也会更全面、更准确、更科学地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建设好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在精神文明的时代、文化产业的时代,人们会更普遍地追求美、更强烈地追求美,也会更迫切地要求提高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能力,更深入地去认识、去把握、去运用美的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

美育可以培养“生活的艺术家”。所谓“生活的艺术家”,一方面是我们相对于专业艺术家而言的。但另一方面,“生活的艺术家”也指不是以艺术作为自己的职业,但却是以艺术的、审美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对待人生。他们具有健康的审美观,以对人类进步有益、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主旨,追求和谐发展是人类的美好理想,并把它融入自己的审美理想和人生理想。他们具有较强的审美力和创美力。他们爱美、懂得欣赏美,富有想象力,他们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技美的长期熏陶,使自己的审美能力、审美水平达到了较高的境地。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人生,有着健全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只要我们坚持美育,可以使大多数人或者绝大多数人都成为生活的艺术家。而生活的艺术家则是文化生产、文化市场的主要生产者和消费者。

21世纪是精神文明、精神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文化产业突飞猛进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审美文化、审美教育必然会出现一个比过去以往任何时代更高、更新的历史潮峰。精神文明、文化产业要大发展,要高度发展,培养、提高新一代人的审美素质、文化素质就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责无旁贷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从家庭、街道、社区到整个社会,都需要加强美育,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大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藉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素质的人才。可以预料,21世纪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需要美育,更需要提升人的审美境界。美育的地位和作用也会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更突出。21世纪的审美文化的需求也会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更广泛,更突出。因此,大力加强学校美育、社会美育不仅是时代的迫切要求、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人类自身美化的要求。这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极好的良机。

美育可以培养更多的文化市场的消费者。每年我们的大学、中学、小学校都在招收数以百万计的学生,并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文化素质、艺术修养的一代新人,这实际上客观地在为我们的文化市场培养庞大的消费者群。我们让学生学习文学,这就为文学读物、文学期刊等报刊、图书培养读者群;我们让学生学习音乐艺术,学点乐器,这就为钢琴、小提琴、二胡、琵琶等中西乐器的乐器制造行业培育了购买群;我们让学生学习绘画艺术,这就为从事美术生产的颜料、画框、笔、墨、纸、砚等生产厂家培育了消费者;我们让学生学习舞蹈艺术,这就为舞蹈服装用品,如舞蹈训练器械、舞蹈服装、舞鞋等的制造商提供了使用对象;我们让学生学习电影电视艺术,这对开拓我国影视市场,也大有好处。我们培养学生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各种业余爱好,这也在为我国的集邮市场,旅游市场,音乐舞蹈戏剧的演出市场,美术、摄影、博物馆等的展览观赏市场,歌厅、舞厅等娱乐市场,以及CD、VCD、DVD购买市场,收音机、录音机、录像机、功放机、音响设备等文化家电消费市场,培育了一个庞大的消费者市场。他们现在要进行文化消费,将来也要进行文化消费,有这么一大批数量可观的、未来的、潜在的文化产业的消费者,21世纪我国的文化产业、文化市场前景应当是十分乐观的。

随着社会文化、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素养、审美素质也会不断提高。当整个社会的审美标准提高了,人们对商品也会有更高的文化品位、更高的审美情趣的需求。因此,21世纪商品的审美品位的高低一定会成为经济竞争的重要内容之一,商品的价值会因此而发生倾斜和变化,商品的审美价值也会逐渐提高,甚至有时会超过商品的实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成为商品的主导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改进商品的艺术设计,提高商品的审美品位,增加商品的文化内涵,便成了生产厂家关注的重要问题,甚至是主导问题。渐渐地,这个问题会成为整个社会生产的关键的问题。所以,到那时,商品美学一定会成为美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事实上,产品的设计问题,商品的包装设计问题,20世纪初就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所谓工业美术实际上就是研究美的、实用的工业造型设计的问题。现代设计法又把工业美术提高到艺术论、方法学的高度。它要求产品的设计尽可能地达到艺术美学的水平,以达到赏心宜人的要求。一种科学美、规范美、功能美、工艺美、材质美、结构美、和谐美的产品设计要求,也会成为广大消费者选择商品时的普遍要求。

国外有些未来学家们预言:21世纪将是审美的时代、美育的时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代。我们只要充分认识美育的现代意义,关注全球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明白21世纪我国的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努力培养一大批既有经济头脑、又有美学修养的文化产业人员,美育就完全可以对新世纪文化产业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标签:;  ;  ;  ;  ;  

论新世纪的美育与文化产业_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