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之现实考察论文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之现实考察论文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之现实考察

刘占奎

内蒙古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

摘 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然而与之相伴随的却是过于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的种种问题: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森林的乱砍滥伐、资源的铺张浪费等。种种因素严重影响着未来历史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积极转变国内的经济发展模式非常重要且必要。地方政府在转变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转型

积极转变国内的经济发展方式在现阶段国内发展战略中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其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整体建设及我国未来的持续发展。在国际经济危机和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历史背景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地方政府改革和制度创新对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具有重要作用。

经调查显示,57%的居民认为没有必要准备防灾补给品;26%的居民没有防灾减灾的意识,不知道要准备防灾减灾物品;仅有17%的居民准备了日常食物和救生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分析这一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宝鸡市涝区居民的防涝减灾意识不够强,对内涝灾害的重视程度低,并且已有的防灾减灾措施很传统,一旦大灾到来,防灾减灾效率低下。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必要性

一般来讲,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发展的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粗放式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格局,这种发展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实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尤其必要性。

(一)粗放式的固化及其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形成了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原来依靠高耗能、投入大、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亟待需要转变。

1.粗放增长方式的形成原因

1.中央需要改变发展理念及官员考核体系

另一方面,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显著特征。政府通过不断干预国内的经济发展的行为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重要因素。由于政府完全控制资源的配置,扭曲资源价格导致资源日渐廉价,进而使得经济结构恶化明显并且导致重工业的发展呈现畸形状态。

2.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在改革开放后的固化

1.资源的严重浪费带来资源紧张与生态环境逐年恶化

(二)粗放增长方式带来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在激励机制及微观效率的提高方面的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然而力求经济高速发展的观念仍未改变,仍然把GDP的快速、高速增长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而且要素价格及资源价格较为扭曲的宏观政策仍存在,市场没有在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强大的基础性作用,部分资源的配置情况仍然由政府的命令决定。在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央政府将财权下放到地方政府后,地方政府也有了更强的整体经济实力,得到的自主决策权也逐渐增多,很多地方政府便将经济的发展作为最重要的任务。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粗放式的发展未得到彻底转变,且渐渐固化。随着经济的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粗放式经济发展的弊端突显。

要想推进制度的创新,首先要积极改变“GDP至上”的发展理念及“以GDP增长为主”的从政人员考核体系。要将政府的服务职能给予高度重视,政府最重要的职能是服务于人民群众而非经济建设。同时在考核官员时也不要单纯看当地的经济增长状况,可以将当地的环保情况、人民幸福状况等纳入政府官员的考核标准中。

二是编制老字号国宝级烹饪大师传承谱系。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抢救性工程,甄选了14位老字号国宝级烹饪大师的师门传承谱系,是老字号传承“原汁原味”的立身之本,书中记录和挖掘这14位受到过党和国家表彰的“国宝级烹饪大师”的师承体系、绝活绝技,通过走访他们的徒弟、家人,并搜集整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加以整理、完善。

首先,中央政府要求革新制度的压力带动着地方政府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度的创新。其次,各个地区政府之间存在竞争的压力,各地政府在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政治市场等方面围绕着人才、技术、资本产生的竞争带动了制度的变革。再次,源于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压力也有效地推动了制度的创新,人们对权力运用的公开、公正与公平性有着更高的要求也促使地方政府逐步转变职能。

3.公共服务的职能被削弱

完善的公共服务既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由于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受中央及地方权责划分的影响权力大量向下移动,而地方的政府机构也将事权层层下移,导致了这样的矛盾出现:随着政府层级数量的增加及事权的增加,支出相应增大,这导致了基层财政部门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公共事业出现下滑状况。

二、地方政府通过制度创新的方式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通过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不断创新,形成更为完善的体制和机制,包括有效的政策体系,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行动方向。

(一)地方政府创新制度的动因和阻力分析

1.制度创新的动因分析

(三)死刑的执行。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死刑的执行同样留有余地,可以免除一死。这些余地,不仅是法律对人生命的尊重,更是给合法不合理案件留有修正的机会。死刑的执行中,有缓刑、流放等多种替代方式。在弥尔松的《普通法的历史基础》中这样记载:“在18、19世纪里,只有少部分死刑判决得到执行,大部分都被以流放的形式执行”。那个时候,大部分死刑犯人被流放到美国、澳大利亚等英国殖民地,而真正实行死刑的人并不多,可苔丝就不幸成为其中一位。

前些年,国内的投资增长率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得多,过热的投资导致了产能过剩。短时间内我国用较为旺盛的产品出口需要对内需进行补充的确可以维持较快的经济增速,然而这样的模式在未来阶段日渐难以持续。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而在就业方面,受传统工业化有关政策及理论的影响,国内的服务业产值始终较低,服务业所占比例不仅低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的严重滞后也造成了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

2.制度创新的阻力分析

首先,制度的创新有着源于制度本身的安排。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地方政府机关的行政人员为了职位的升迁或经济利益的提升而阻碍制度创新;第二,部分地方政府没有追求“实现最大化公共利益”而是追求“实现最大化个人利益”。最后,公有性的组织阶层也有可能对制度的创新形成阻碍,部分公有企业的管理人员考虑自身利益不希望改革逐步推进。

(二)地方政府进行制度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方面,新中国成立的最初阶段,中国面临着一穷二白的境遇。我们要发展工业的资本严重不足、生产技术比较落后,而自然资源及劳动力较为丰富。我国在经济发展的战略上仿照了苏联模式,政府部门没有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而力求经济加速发展,这样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就成为一种合乎历史逻辑的必然选择。

我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的过度开采、不合理利用及严重浪费,导致国内资源更加紧张。这种严重的资源浪费产生的结果必然是资源紧张,这都是由于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利用率低下浪费导致的结果。再加上高能源消耗、高用水消耗、严重的污染以及占据大量土地的重工业发展导致了环境逐年恶化及不可再生资源的严重浪费。随着国内工业化进程的逐年推进,环境的破坏也逐渐严重。

2.产能严重过剩,服务业发展受抑制

2.非政府主体要逐步发展以推动地方政府的创新

首先,要对企业进行培育以使其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并让政府和企业之间形成较好的互动关系。其次,要使得公民的知情权得到保障,让社会中人民群众有较为完善的议政、参政渠道。再次,将非营利性组织与群体的作用充分发挥。

小学生加法和减法口算速度的发展趋势上较为一致,都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口算速度得到提高,并在高年级逐渐趋于稳定.其中,口算广度为2的加法和减法的口算速度在二~三年级增长幅度最快,口算广度为3的加法和减法的口算速度在四~五年级增幅最大.因此,二年级和四年级是小学生口算速度发展的关键期.

3.地方政府要在竞争中积极革新制度

㉒参见 Kopp,Verwaltungsgerichtsordnung Kommentar,19.Aufl.,2013,1Rn.34a.

首先,政府机关要适时放松对地区内经济状况的干预,要逐步退出各类微观经营活动。其次,对于制度的革新要积极进行激励,例如,某市对部分有远见、敢于提出新制度的地方基层官员进行激励,给予其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制度改革。再次,充分利用地方优势开展试验试点活动,开辟制度创新实验区。

马克思本人坚定地反对“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⑤,坚信人类能够支配自然,但是在贯穿了许多马克思关于自然的零散的著述中,也存在相当多的歧义,生态主义者在设法发现一个“绿色的马克思”[1]。

值得肯定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的力度逐渐加大,制度的革新与完善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有着深远的意义,而要想完成制度的革新,地方政府部门采取相关措施非常重要且必要。从中央到地方积极改变将GDP增长视为主要发展目标的发展理念,积极创新相关政策制度,确保了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网站的动态性、安全性和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等都增加了网站操作的复杂性,老师在一定时间内很难适应这种新的授课模式,如果操作不顺利反而影响教学进度,部分老师因操作不下去而放弃使用,这使得网站教学平台的推广举步维艰。

参考文献:

[1]孙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政视角:体制与政策演变及创新[D].东北财经大学,2011.

[2]刘金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政府角色转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3]刘书明.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政府合作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3.

[4]杨建国.转型期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绩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5]李艳.适应性调整: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中国体制转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刘占奎(1971-),男,内蒙古包头人,内蒙古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中共党史。

标签:;  ;  ;  ;  ;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之现实考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