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乐二中 262400
一、课程整合的目的
高中物理新课程在强调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了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加强了。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即要求教师在课标精神的要求下,必须对现有的课程资源再加工,创造性地大胆融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校特色发展的要求,最终认真落实到教育的灵魂上来——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课程整合的理念
1.全人性和发展性原则。在学习目标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课程教材的整合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教师的已有经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个性以及时代的要求,更新、整合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发展。
2.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原则。在课程教材的整合过程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点,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为背景,以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为目的。教学的核心是教服务于学,教师的教是为促进学生的学,因此在课程教材的整合中要突出学的核心地位,利于学生的学习。
3.一致性和个性化原则。课程整合的一致性表现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分析”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水平相一致,即结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水平整合教材内容,或改进或补充,或化难为易,或化繁为简等,使整合后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发展一致。个性化教学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一种教学状态,为了尽可能地做到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教师需要在课程资源的整合上下功夫,力争做到张扬学生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4.基础性原则。高中教育是大众化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与此原则不但不矛盾,而且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也正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课程、教材的整合中,应当注重基础性原则。基础性意味着:高中课程内容应选择那些超越不同历史时期而具有恒久价值的相对稳定的知识,应致力于为每一个高中生的终身学习、毕生发展奠定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基础。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构成,因此高中课程的内容应“既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的基础”。
5.选择性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选择性原则意味着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整合应关注学生的经验,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6.时代性原则。在课程整合中,一方面可运用自然界中普适的物理规律(如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整合学科内容;另一方面是注重学科渗透,关心最新科技发展,整合实际问题或实例,让学生从多个学科领域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科学素养。还有,从物理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上,把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资源,如传感器、液晶、激光技术、信息技术等,及时、适时地同物理教材相整合,既体现了时代特色,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加强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
三、课程整合的思路
1.同一版本内容的整合。课程资源的整合势必尽可能拓展物理教材内容的领域,向社会、生活、儿童的身心发展以及物理学科自身等各方面拓展。教材对课程资源的整合起着积极引导的作用。教材不仅本身是课程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它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往往起到引导作用。依据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充分考虑到物理学科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引导师生关注课外生活,拓宽了物理学习的途径,拓展了物理学习的时空。
2.不同版本教材内容的整合。课程改革使物理教学进入了“一标多本”的时代,现行的高中物理教材有五个版本,即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粤教版(广东教育出版社)、沪教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京教版(北京出版社)和鲁教版(山东科技出版社)。不同版本教材的整合就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达到特定的教学要求,将各教材中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匹配、激活和有机整合,使其具有条理性、系统性。
3.跨学科内容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为此提供了新的途径。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更为迫切,也更需要。数学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有力工具,离开了数学,物理学就会寸步难行。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表述,要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的作用。实际上,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物理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4.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的整合。就初、高教育阶段来说,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占据主导地位,校外课程资源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起到一种辅助作用。课堂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物理素质主阵地的地位不能动摇,只是以往我们忽视了对于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在应该加以足够的重视,但决不意味着在整个基础教育范围内从根本上改变了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策略。
5.学习内容与学习个体的整合。因材施教是学习内容与学习个体整合的主要依据。在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时,不考虑学习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和学习风格是愚蠢的。在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研究中,我们曾经提出过个性化原则,学习内容与学习个体的整合就是这一原则的体现。
论文作者:冯建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7月总第2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学生论文; 课程论文; 教材论文; 资源论文; 物理论文; 原则论文; 内容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7月总第2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