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稳健性的成因及影响因素_财务报告论文

审计稳健性的成因及影响因素_财务报告论文

审计稳健性:产生原因与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稳健论文,因素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继安然事件后,“四大”对原来安达信的客户提出了更高的会计稳健性的要求。有研究发现,在与安然事件有关的窗口期间,原安达信客户的市场超额回报是负值。一种解释是这些事件损害了安达信审计的确保价值,由安达信审计的其他公司的财务报表的可靠性由此下降,这些公司的财务报表误导投资者的可能性增加。潜在的误导会增加继任审计师的诉讼风险,让审计师偏好降低收入的会计政策。Cahan和Zhang(2006)发现安达信客户的继任审计师约束了这些公司的异常应计额。大量的研究表明,大事务所比小事务所的稳健性更高,在历经各种市场风波以后,审计师的谨慎程度都会提高。那么,在执业过程中,稳健性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审计稳健性在不同环境下是一致的吗?什么因素会影响审计师的稳健性?本文将对审计稳健性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并关注其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审计稳健性的体现

1.审计稳健性的含义。DeFond和Subramanyam(1998)将审计师对降低收入的会计政策的偏好视为审计师稳健性,指出当诉讼风险高时操控性应计额会更低。Francis和Wang(2004)将审计师稳健性定义为“四大”的审计师对客户应计额的限制效应。当客户(公司)的异常应计额体现为收入的增加时,审计师被诉讼的风险会增加。Thoman(1996)通过模型表明审计质量与诉讼损害赔偿相关,审计师有动机为避免未来的诉讼和可能的赔偿而要求客户采用更稳健的会计政策。

2.审计稳健性的特征。不同规模的审计师事务所被视为具有不同的诉讼风险,研究者通常将规模作为审计师事务所诉讼风险的代理变量,如Francis和Krishnan(1999),Kim等(2003)用“六大”和“非六大”进行区分。他们认为由于“六大”面临更高的可能的诉讼成本,更有动机约束公司与增加收入有关的异常应计额的水平。一些关于审计稳健性的研究将应计选择(也是会计政策选择)视为公司和审计师偏好共同影响的结果。从审计师角度来看,应计额的重要性是其反映了公司的内在风险(即财务报表实质性的错误并且这些错误不能被内部审计发现),应计额包括了估计错误如利润包括了对未来事件的估计,管理者有动机利用应计额粉饰业绩,审计师对这种可能性采取的措施就是要求应计额减少,收入增加,通过行使公司是否适当地遵守GAAP发表审计意见的权力,审计师能通过实施更严格的门槛来决定应计额水平是否能被接受,从而限制应计额的规模。“深口袋”理论以其更可能吸引媒体的关注,使得诉讼对大事务所的声誉破坏更大,因此,由“六大”审计的公司和由“非六大”审计的公司相比,“六大”审计的与收入减少有关的异常应计额更多。

3.审计稳健性与审计质量。由于审计质量难以观察,研究者通常用被审计财务报表的特征来代表审计质量,这样做的前提是假定财务报表数据的质量是管理者的陈述和审计程序联合函数。如果说财务报表的质量越高,即审计质量越高,报表数据就应该越准确,那么不同的审计质量与非预期的应计额的绝对值大小有着内在的联系。但是研究结论表明,更高的审计质量与更稳健的财务报告相关。稳健性代表了一种偏向,与准确性的要求似乎是矛盾的。Lee和Taylor(2006)的研究表明,在IPO时,高质量的审计与更稳健的公司自愿披露的盈余预测相关,即由“六大”审计的IPO公司的盈余预测更稳健,预测的准确性也更高。他们的研究支持了这样的观点:对稳健的财务报告的需求反映了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因此审计质量与稳健的财务报告相关。准确性和稳健性是不同的数据特性,事实上它们是竞争性的而不是互补性的。如果更高质量的审计与相对更准确的财务报告相关,那么审计质量与持续的稳健性偏差应该没有相关性。但在信息不对称特别突出、被审计的财务报告被严重依赖的环境下,审计稳健性将有特殊的价值,即审计质量与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偏差(稳健性)都存在相关性。实证研究的结果可以告诉我们,“六大”审计的财务报告的数据更加准确同时也更稳健。Defond(1998)研究了盈余质量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发现“八大”审计的公司盈余特征与“非八大”存在着差异,由“八大”审计的公司盈余的稳健程度更高,并认为这是由于诉讼导致的。

二、审计稳健性产生的原因

1.诉讼风险。“深口袋”理论告诉我们,大的事务所面临的法律责任更大。诉讼是审计稳健性产生的原因之一,很多的案例表明,当企业高估资产和收入或低估负债和费用时导致诉讼的可能性增加,法庭也更可能对高估做出损害赔偿的裁决。因此,为减少诉讼风险,审计师确保利润的动机是稳健的。对审计失败的案例,继任的审计师如果不改正以前的错误,允许有问题的会计政策继续被执行,那么他面临的诉讼风险会增加。而当诉讼风险降低时,与收入增加相关的异常应计额则会增加(Lee和Mande,2003)。诉讼风险让审计师更偏好稳健的会计政策,大的事务所对诉讼风险更敏感。诉讼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审计师产生不利影响:诉讼存在的原因(误导的可能性、审计失败的可能性、原告损失的存在性)、发现这个原因的概率、诉讼的好处(原告能得到的赔偿)。安然事件增加了安达信其他客户的诉讼风险:如果安达信的审计质量确实糟糕(系统地低于其他“四大”),那么这些公司的财务报表误报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如果预期安达信的审计质量低下,投资者对这些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查就会更严格,提高发现财务报表错误的可能性。外部投资者持有的关于“六大”(或“四大”)审计的“深口袋”理论和更高的保险范围,让原告获得赔偿的可能性更高,审计师面临的诉讼风险更大,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越高,因此会产生更稳健的动机,限制公司提高收入的会计选择,因而导致安达信的继任者对其客户有更高稳健性的要求。

2.声誉机制。近年来对会计职业界的批评特别是关于审计师独立性方面,几乎都集中在对会计业绩高估程度问题上面,这更突出了审计师应在报表审计时保持适当稳健性的重要性。即便是在诉讼风险相对较低的环境中,声誉影响的价值以及基本的稳健性经济需求也会导致审计质量与稳健性的相关性。在IPO过程中,稳健的审计能够提高公司的价值。有证据表明美国“四大”事务所的审计师比其他事务所的审计师更稳健,原因是为了保护其声誉资本,减少潜在的因误导或过度乐观的财务报告导致的诉讼风险。DeAngelo(1981)和Clarkson等(2003)发现,面对潜在的威胁,声誉资本越高的审计师更可能变得更谨慎。

3.投资者保护。诉讼风险的强弱跟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依赖程度相关,也影响因审计失败而产生的损失大小。根据La Porta等(1998,2003)的研究,法律传统、公司法和证券法是保护投资者基本的依据,会计和审计实务深受其影响。跨国研究的结论显示,由于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投资者保护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差异,“四大”事务所的审计师稳健性系统性地随着国家对投资者保护程度(包括对审计师起诉的权利)的提高而增加(Francis和Wang,2004)。所以我们看到,在不同的国家,“四大”的稳健性水平是不同的,审计师稳健性是对投资者保护强度的理性反映。跟会计稳健性研究结果一致,“四大”在普通法系的国家稳健性更高。由于强大的私人契约和对私有产权的保护倾向,普通法系国家的法律传统提供了更好的投资者保护。如公司法提供了详细的投资者保护条约,特别是保护外部投资者(中小投资者)的机制,这可以缓解内部人、控股人与外部人、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代理冲突。证券法也体现了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在微观层面上,通常要求公司披露信息,促进私人契约的形成和弥补投资者的损失,而审计正是确保披露质量的机制之一。在宏观层面上,证券监管机构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负责制定监管措施、调查和制裁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四大”事务所的审计师更可能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而被市场认为由“四大”审计的公司利润更加可靠,同时“四大”审计的异常公司应计额相对更小,能约束激进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四大”在投资者保护强的环境市场份额也越大,而在投资者保护弱的国家受到限制。在投资者保护较弱的国家,盈余管理行为更为普遍和严重,这些国家的公司更可能选择审计质量相对较差的“非四大”进行审计。刘峰和周福源(2007)发现,国际“四大”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的监督风险和法律风险都比较低,并推测和验证了国际“四大”在我国审计市场上的审计质量并不会系统地高于国内事务所。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对投资者的保护是审计稳健性产生的原因之一。

4.公司治理。外部审计因能降低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成为外部公司治理机制的一部分。在法律保护较弱的市场环境下,审计可以作为法律的替代机制,较好地发挥公司治理功能。在资本市场中,财务报告是主要的信息来源。独立审计师在会计、审计准则框架内,通过审阅财务报告以及其他事项,对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提供鉴证。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反映了管理者的报告动机和公司代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会计的稳健性与公司治理强度相关,公司治理越好的公司其会计稳健性程度越高(García Lara等,2009)。稳健的会计政策导致了财务报告的稳健性,自然也会影响审计师的稳健性。盈余的质量特征也能反映管理者与审计师相互之间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当管理者有提高收入的动机时,“六大”的审计师比“非六大”的审计师更能监控管理者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行为,“六大”审计的公司的操控性应计额显著低于“非六大”审计的公司(Becker,DeFond,Jiambalvo和Subramanyam,1998;Francis,Maydew和Sparks,1999;Kim,Chung和Firth,2003)。如果以“六大”(现在的“四大”)作为高审计质量的代表,已有的研究结论基本支持“六大”在限制管理者机会主义采用应计方法方面更有效率。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契约理论认为组织内部的谈判、监督、执行和约束等,必须由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维持契约的有效性,从而保证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整体效率。内部控制是内部契约的显性反映,是在给定条件下,人们追求效率和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内部控制也是减少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最重要方式。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产生的基础都是委托代理,有同源性。对内部控制的评估和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一部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良好运行会降低审计风险,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证券市场的透明度。Goh和Li(2008)研究了萨班斯法案实施后因内部控制的要求更加严格而对财务报告质量产生的影响,以会计稳健性与内部控制质量为视角,作者发现根据萨班斯法案要求,披露了内部控制有实质性薄弱环节的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要比没有薄弱环节的公司低,但披露了薄弱环节并由审计师证实这些薄弱之处得到矫正的公司,在之后的年度比继续存在薄弱环节的公司表现出来更大的会计稳健性,披露内部控制弱点之后,不管这些问题有没有解决,公司的盈余都会更加稳健。因此,这可以证明内部控制的披露要求对财务报告起到了自律的作用,也会使会计和审计稳健性程度提高。

三、影响审计稳健性的因素

1.稳健性收益与成本的权衡。稳健性程度是审计师经过权衡(诉讼风险、更换的可能、诉讼成本)以后的选择。DeFond和Subramanyam(1998)发现审计师的稳健性程度与审计师更换相关。当诉讼风险让审计师更倾向于稳健的会计政策时,公司会更换事务所,选择稳健性较祗的审计师。稳健性会影响到事务所的市场份额,因此,审计师需要在诉讼风险和被更换之间进行权衡。影响诉讼风险的因素有:①原告预期的损害赔偿或胜诉的可能性。大公司的审计师诉讼可能性更高,公司的规模会影响损害赔偿的大小,原告要求赔偿的金额越大,诉讼的可能性就越大(Srice,1991;Lys和Watts,1994)。②市场的异常回报。公司的异常市场回报波动性越大,被起诉的可能性越大。③对财务报表质量关注程度越高,诉讼的可能性越大。④大股东诉讼的可能性。某些行业的公司被起诉的可能性要超过其他行业,如生物技术、计算机、电子、零售行业受到大股东起诉的可能性较高,因为原告相信可能的损害赔偿足够大或胜诉的可能性高。⑤公司财务状况。大部分的审计诉讼涉及破产。如用Altman的Z分值(分值越低代表财务状况越差)衡量公司的财务状况,发现Z分值与诉讼可能性负相关,即分值越低诉讼可能性越大(Stice,1991)。因此,审计师的稳健性并不是固定的,为了竞争和生存的需要,审计师会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调整其稳健性水平。

2.客户盈余管理动机。Kim等(2003)发现,当公司的管理者有动机提高导致收入增加的应计额时,审计师的稳健性越明显。因此,对盈余管理动机的评估是审计师稳健性程度的影响因素。让管理者有高估盈余的动机的因素有:①财务杠杆。有很多研究证据表明,当公司违反债务契约的可能性增加时,管理者提高盈余的动机会显著增加。②成长性。成长中的公司有动机迎合市场对其盈余的预期,如果公司不符合市场的预期,市场(消极)反应会非常强烈,管理者有动机利用正的应计额回避负的盈余,因此对成长中的公司的会计政策需要更加仔细地审查。③发行新股。在发行新股前,管理者有动机提高利润,会产生更大的正的应计额(Rangan,1998;Teoh等,1998)。④潜在的要求权。利益相关者潜在的要求权也会让管理者产生高估盈余的动机,这种隐含的契约是一种自我加强机制,如果公司不能满足隐含契约的要求,其声誉会受到损害。这种隐含的权力越大,管理者长期使用提高业绩的盈余管理手段的动机就会越强烈(Bowen等,1995)。

3.对审计质量的关注程度。Lys和Watts(1994)指出审计失败是产生法律行动的一个因素,对审计预期的改变会影响真实诉讼的可能性,因为这意味着投资者越关心审计质量,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就越严格。萨班斯法案主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要提高审计质量,2002年后,与审计质量有关的诉讼风险增加了。Chartey和Philipich(2002)发现前安达信的客户,在2002年1月10日至2002年2月4日期间,销售收入增长越快的公司的市场超额回报率越低,市场对这些很可能采用了激进收入确认方法的公司有降级的评价。审计准则也将收入确认视为主要的欺诈风险产生的源泉,要求采用特别的分析程序对收入进行审查。因此,收入增长越快,审计质量降低的可能性越大,公司的诉讼风险也会增加。安然事件后,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公用电力事业行业的审计质量额外受到关注。投资者认为类似安然的问题在这些行业是普遍存在的,是这个行业基本的问题,这些行业或涉及这些交易的公司的诉讼风险也增加了,这会提高审计师对这些行业审计的稳健性。因此,应针对不同的行业所带来的不同的审计风险进行评估,进而采取相应的稳健性水平。审计的独立性会影响审计师对审计质量的关注程度,Lys和Watts(1994)发现非审计服务收费的比例越大,审计师的独立性越低,被诉讼的风险也越高。非审计服务与盈余管理也有一定的联系。萨班斯法案也特别关注了非审计收费的问题(如禁止了九种非审计服务),对客户的非审计服务的重要性是影响审计师保持应有稳健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审计师与客户合作的时间长短会影响其对审计质量的关注。在不熟悉或刚开始合作时,审计师会比较谨慎,而长期的合作会使双方产生亲密的关系,潜意识地对管理者过分信任,降低了独立性。洪金明(2010)发现审计任期越长,会计稳健性越低,审计质量越低。

四、审计稳健性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

安然事件发生之前,安达信作为世界第5大会计师事务所,年收入136亿美元,在84个国家开展业务,有77000名雇员,在美国,其审计的上市公司超过2300家,它的兴衰再次证明了审计质量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关键。安然事件产生的经济后果是让注册会计师行业受到更多的监管。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审计需求、审计供给、审计收费、事务所规模、审计师独立性、公司的特征、法律制度等等。已有的研究表明,大事务所比小事务所更稳健,因此审计稳健性可以成为探究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状态及其趋势的一种途径。

从1994年起,我国陆续颁布了《注册会计师法》、审计准则(包括《独立审计准则序言》、《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独立审计实务公告》和执业规范指南),2006年重新发布了48项审计准则,证监会开始加大了对审计师的惩处力度。在出现的多起重大案件中,很多审计师被严惩,事务所也倒闭。周志诚(2002)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约有97%的回函者表示:他们面临的法律责任压力较以前来得严重。王爱国和尚兆燕(2009)通过对我国资本市场1998~2006年上市公司数据的研究表明,随着法律惩戒力度增大,我国审计师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报告增加。作为投资者保护的一种补充机制,稳健性在长期的实践中体现了对投资者的保护,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稳健性能减少公司的代理冲突,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投资效率,而我国关于审计稳健性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审计的投资者保护作用应能得到更大的发挥。发现审计稳健性与重要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审计师在职业过程中保持稳健性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提高审计质量,促进行业的发展。

五、有待检验的问题

1.审计稳健性与公司治理特征。公司治理是影响审计稳健性的重要因素,通过考察公司治理特征(如盈余管理程度、董事会结构、股权结构等)与审计稳健性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帮助我们在微观层面上了解审计稳健性的实施环境及其效果,为评价审计质量提供依据。

2.审计稳健性与市场化程度。作为一个中介组织,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育程度是评价市场化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樊纲等,2010),市场化程度可以衡量诉讼风险、声誉机制和投资者保护程度。根据各地区市场化程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在宏观层面考察审计稳健性的地区差异,考察审计稳健性与事务所规模、市场占有率等代表行业发展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3.审计稳健性与信息披露。DeAngelo(1981)认为声誉越高的审计师更会鼓励其客户披露更多的综合信息,市场通常会认为聘请声誉高的审计师的公司代理成本会更少,可以作为一个“信号”向市场传递公司信息披露的高质量。对会计稳健性的研究表明,稳健性能提高信息披露的水平(Wayne和Guay等,2007),那么,审计稳健性与信息披露的关系如何值得关注。Goh和Li(2008)发现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提高会计稳健性,随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一系列《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实施,关于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对提高审计稳健性有无帮助应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4.审计稳健性与应计水平。Francis和Krishnan(1999)发现稳健性越高的审计师对应计水平高的客户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可能性越高。应计水平是衡量审计稳健性的重要指标,考察审计稳健性与应计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是值得继续研究的内容。

标签:;  ;  ;  ;  ;  ;  ;  ;  ;  ;  ;  ;  ;  ;  ;  

审计稳健性的成因及影响因素_财务报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