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网线路向上连接主网,向下则直接连接用户,规模大、范围密集,配网线路作为整个供电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在进行管理时,工作的难度较大,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提升供电可靠性、提升用户满意度,急需对10KV配网线路进行优化改造、建设,充分结合地方经济特点、地理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网架结构、减少“卡脖子”的问题,加强线与线、线与站的转供电能力。让10kV配网线路能够为经济建设发展的急先锋,城市的建设发展与电网供电可靠性、节能经济性,息息相关,只有充分促进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才能保证万家灯火通明。
关键词:10kV配网线路 N-1 新技术 新设备
一、10kV配网线路网架中存在问题;
1.1自然环境
配网线路的架设与地形、地势以及气候环境紧密相关,具有不可控的特性,需要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制定有效应对措施,结合实际配网线路环境进行合理调整,避免给后期线路运维带来难题。
1.2人文环境
配网线路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需要良好监督和管理,对技术和操作严守技术标准,注重施工工艺。
二、10kV配网现存薄弱环节
2.1线路通道
2.1.1受到规划建设理念和投资资金因素的制约,在规划设计中,对10kV配网线路的规划建设和技术升级改造稍显滞后和不足,导致10kV配网经常出现电力走廊通道裕度不足、电源布置点用地不匹配等问题;
2.1.2部分偏远山区,地势恶劣,经济作物(如橡胶树)较多,且村寨较为分散,导致供电半径过长,容易产生末端低电压状况。
2.2配网网架结构方面
10kV配网线路联络水平普遍较低,互相转供电能力不足,存在线径不足、无联络点等“卡脖子”问题,线路分段数较少,作业和故障时停电范围角度,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和客户满意度,基本不能满足“N-1”供电需求。
2.3配网输电导线外界影响
配网线路的走廊通道内种植了大量经济作物,例如橡胶树等高大经济林木,在不断生长并且得到不到及时修剪的前提下,每逢爆风雨恶劣天气时,树木树枝容易折断,然后搭接在导线上,导致电网出现停电事故,影响配网的正常运行。
2.4对配电设备缺乏有效维护
日常维护工作经常不到位,使一些本身就比较老旧的简易部件如开关、保险、避雷器等损坏率增加,未定期对绝缘子进行清污,可能发生闪络、放电或跳线等都会造成供电的不稳定。
2.5因自然灾害引起的供电不稳定
2.5.1部分配网线路地处空旷的地区,周围没有其他遮挡物,线路比较长,途经多种地形区,常会遭遇雷击,会直接对避雷器造成损坏,导致配电变压器被烧毁或者雷击击穿了绝缘子,甚至电缆线路直接被击断;
2.5.2、在风力强度较大时,一些被气流带到空中的杂物会挂在高压线路上,造成高压线路相连接、发生短路。
2.6配电设备方面
2.6.1、部分导线年限较久,存在老化、线径不满足供电要求现象,存在较大的运行风险和安全隐患,电量的急剧增加已使10kV供电导线截面很难满足供电容量需求,更谈不上导线经济截面问题,互感器、避雷器、刀闸等在设备长期运行过程中,老化程度较为严重,加上日常运行维护措施的不到位,运行风险增加,故障率增大,直接影响到配网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电能质量水平;
2.6.2、配网中供电在线监测、故障查找、故障识别、故障重合闸等自动化装置较为缺乏,基本不具备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的“四遥”功能,在线监控智能自动化水平较低,基本不能满足配网自动化监测、监控、节能经济调度运行的功能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法;
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更好确保10KV电力配网的质量,必须有效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施工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约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对施工人员出现的技术问题和操作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四、配电网的防护设计;
设计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地展开设计,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及自然灾害分析,在电网的建设过程之中加入合适的防护设计就会很大程度上提高供电的安全和稳定。
五、提高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使用先进的配电监测设备;建立在线监测、红外测温、油温监督等先进的测控体系,通过在线自动监控和分析评估,有效掌握配网中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水平,为设备状态检修提供重要指导, 配电监测设备为配网的自动化和在线监测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配电监测设备(如负控终端、故障指示器等)能通过实时监测掌握配网系统的设备、配电原件是否正常运行,提高对配网运行状况、开关状态以及断路器动作频率等内容的监测,并且加强潮流分析、电力负荷等现象的有效管理,从而提高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
5.1优化供电区域的网络结构
5.1.1、对供电区域的网络结构进行优化,要提前对供电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准确把握供电区域的实地情况和地域特点,以及当地区域的供电需求量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在对供电区域进行综合的分析后,设计出较为科学且适合当地用户的供电区域网络结构,将供电区域的电网结构与供电区域的实际情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避免供电区域的电网结构不够合理,进而影响供电区域的供电服务质量;
5.1.2、采取环网供电对于配网系统中的重要线路或特殊负荷,可以采取环网供电模式有效提高供电线路的输送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对城区、停电经济损失较大的重要用户,应全面实现环网供电,确保供电的安全可靠性,对于供电环网尽量采用不同的变电站作为环网供电的电源点。
5.1.3、配网中要配合使用联络开关与切断开关,在分支线路发生故障时,可以利用开关将故障的分支从系统独立开来,将故障分支从整个系统切除,同时将部分失电负荷有效转移到其他供电系统恢复供电,以确保非故障线路的供电可靠性,缩短故障线路的停电时间,确保其他线路的供电不受影响,减少由于维修带来的停电。
加强对配网和配电设备的检修维护;对10kV配网的检修维护工作,制定完善的检修维护制度,建立专业的检修维护团队,配网检修维护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配网供电可靠性。必须完善检修维护措施制度,加强检修维护措施的落实力度,确保配网设备具有较高的运行稳定性,降低设备故障率。在配网运行过程中,借助相关检测设备对配网和设备进行监测,落实检修维护工作,保证10kV配网的稳定运行。
5.2引用零序保护接地选相装置
当配网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通过引入零序保护接地选相装置,若接地故障持续超过整定时间后,则自动闭合接触器投入电阻,增大故障线路流过的零序电流使相应出线保护动作,利用断路器跳闸自动切除故障线路。故障线路切除后故障消失,消弧自动退出补偿,电阻投切真空接触器自动断开退出电阻。相对于逐条试拉的故障处理方式,零序保护接地选相装置的投入明显减少了配电网母线的接地时间和线路的停电范围。
5.3推广使用新设备和新技术;
5.3.1、对配网进行维护和改造时,采取有效措施,使用可靠性较高的导线和电缆,同时,使用新型的设备和技术进行配电网的改造施工;
5.3.2、提高抗雷击能力,根据线路分布实际情况,加装跌落式避雷器,减少雷击对配网线路的影响,普及对雷电系统的使用,雷电系统应随着配网线路的更新而更新,加强准确性,提高恢复供电效率,提高供电可靠性,防雷安装设置在断路器的两侧显得尤为重要,并且要将有机底线与断路器的外壳相互连接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孔卫文.提高10kV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技术措施2017.6
[2]赵航宇.陈东兴,冯云凯.配网自动化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影响研究[D]
[3]池卫湖.如何优化配电网络以提高配网10kV线路的供电可靠性
[4]韦艺.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研究[J].通讯世界.2017(06)
论文作者:杨世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8
标签:网线论文; 可靠性论文; 线路论文; 故障论文; 设备论文; 在线论文; 区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