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智荣
东莞市昊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 523820
摘要:混凝土浇筑技术,是现代工程施工技术的主要形式,具有基础性、关联性等特征,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范围逐步扩大,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也逐步拓展。基于此,本文结合混凝土浇筑技术的相关理论,对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要点进行归纳,以达到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技术;建筑工程;施工要点
引言:建筑工程施工要点准确把握,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整合,成为工程建筑技术迈向新阶段的首要条件。而混凝土浇筑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较为常见的实践方式,自然也就成为技术整合的首要目标,由此,综合把握该技术实践要点,将在现代工程混凝土资源应用中发挥着良好的引导性作用。
1.混凝土浇筑技术特征
混凝土浇筑技术,贯穿于工程建筑实践的整体,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部分。结合现代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情况,我们将其分为全面性处理、分层处理、以及余面处理三种类型。
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工程施工的需求,适当的进行工程施工各个环节技术要素把握,选择最优的技术实践方法,因此,混凝土浇筑技术的运用,具有灵活性特征;同时,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实践过程,是按照基层部分、框架部分、以及边缘部分有序施工,因此,混凝土浇筑技术具有连贯性等特征。
2.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对混凝土浇筑技术实际应用要点的科学性分析,我们以A工程作为本次技术要点归纳的代表案例。A工程,是国内普通居民住宅建筑施工工程,主要包括地基、高层建筑、以及居民区房屋外层装饰三大部分,施工人员结合工程施工图,主要运用钢筋作为房屋建筑的主体部分,混凝土作为工程施工浇筑的主要材料,施工人员在工程实践过程中有序运用。
2.1基础部分施工要点
建筑工程中的基础部分施工,是工程建筑的根基,施工技术运用的稳固性,将直接影响工程建筑的总体质量,因此,A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技术在该阶段的应用时,施工人员出于对地基稳固性因素的考虑,依据施工期区域土层稳固的优势,实践时采用梯形设计为主要施工方式,来加强建筑施工的根基稳定性。
同时,施工人员对工程中,基层混凝土浇筑施工稳定性把握,也注重强调杯口状支柱部分施工裂缝问题的管理,科学做好底部混凝土的浇筑吻合度的检查,避免混凝土施工后,出现支柱周围产生裂缝的情况,巧妙的运用混凝土浇筑实践技术。
此外,基础部分浇筑施工时,应按照施工基础部分的面积大小,适当的确定工程施工的方法,如果施工部分较小,则可以运用整体施工法进行施工;如果施工面积较大,则可以采取,等距离条形施工法(即将施工区域划分为多个大小相等的区域)进行浇筑施工,但不论哪一种实践方式的运用,均要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为前提。
2.2墙体部分施工
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要点的科学性把握,也应注重工程建筑中剪力墙部分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首先,A工程施工人员,采取持续浇筑的方式,对剪力墙进行施工浇筑,浇筑厚度为5.5m,初步浇筑完成后,再对施工区域进行边缘遗留部分进行后期弥补,确保混凝土墙体浇筑部分,与混凝土墙体振捣受力强度保持一致。
其次,A工程施工人员,为了确保墙体施工过程中,施工区域与外部接口完全吻合,在剪力墙孔洞部分实践时,将其高度控制为相同高度,然后再对建筑工程施工墙体进行浇筑施工。
最后,A工程中施工人员,对于墙体施工过程中的要点把握时,也始终保障混凝土施工主体区域,与墙体振捣区域的高度相同,从容避免了后期振捣施工,对墙体稳固性的影响,这一点也是保障混凝土浇筑墙体施工的体现。
2.3钢筋辅助性浇筑
钢结构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施工材料,它作为工程建筑施工的主体部分,是房屋建筑中的主体受力部分,而混凝土浇筑技术在这一部分中的应用,也主要是为了加强建筑钢筋的稳定性,提升钢筋的承载能力,由此,混凝土浇筑时,必须做到浇筑总量的合理控制,浇筑位置的准确性把握。
A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先按照工程建筑的规划图,准确核对钢结构的位置,然后按照每立方米厚度为8cm的标准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12小时内,不再移动浇筑区域的钢筋。待浇筑钢筋机构基本固定后,对外部出现小区域裂缝的部分进行水泥浆弥补,实现A工程施工钢结构浇筑建设工作的合理实施。
A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按照工程建筑的基本需要,适当的进行工程施工,并在后期进行弥补局域性问题,实现了A工程施工区域的科学性调配,从而能够实现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工作的有序进行。
2.4梁板浇筑施工
一般而言,建筑工程施工中,楼板浇筑方式的运用,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进行施工。这是由于建筑工程中梁板一部分是肋形楼板,一部分是主体梁板,它们的受力情况存在着差异。
A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按照楼板建设厚度,实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本次楼板厚度为20cm,则进行楼板混凝土浇筑时,将按照1:2的比例进行楼板混凝土浇筑施工。同时,建筑工程施工中,楼板振捣部分施工时,将A工程虚铺厚度控制在3-5cm之间,这样运用建筑施工虚铺部分过渡引导的方式,将最大限度的保障楼板建筑的最佳状态,实现工程中主体梁板部分的科学性浇筑。
而肋形楼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直接对该区域楼板进行施工处理即可,这部分的后期受力情况相对较小,因此,无需虚铺部分进行辅助。A工程施工人员,对肋形楼板施工时,考虑到辅助部分,与梁板主体施工的宽度相统一的问题,将其受力的宽度确定为3-5cm,厚度为10cm,这样,本次工程施工就实现了科学施行混凝土浇筑技术。
3.结论
综上所述,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是现代工程常见资源应用的归纳与总结,它将为当代建筑工程施工要点把握提供借鉴。在此基础上,为了科学把握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实践特征,通过技术实践过程中,基础部分施工要点、墙体部分施工、钢筋辅助性浇筑、以及梁板浇筑施工部分的要点把握,实现工程施工工作的流畅化实施。因此,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究,将为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把握提供技术借鉴。
参考文献:
[1]成阳.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09):31.
[2]荣志宁.浅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门窗,2018(02):88.
论文作者:叶智荣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混凝土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楼板论文; 墙体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