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育角度谈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论文_黄水群

从德育角度谈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论文_黄水群

(云浮市云安区富林镇鹿洞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启蒙阶段,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对于其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生在校的人生导师,对小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其工作重点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本文将从德育角度出发,探讨小学班主任管理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德育教育;班主任管理;小学

1 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价值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灵魂,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学校、教师与家长都应对其给予高度重视,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德育基础。其中,小学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班主任如果能够积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则能更好地引领他们成人、成才。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对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予以深入的了解,将思想道德教育作为重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与新形势和新变化的需求相适应,班主任在进行管理时应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变化,将全新的方法与途径融入到教育过程中,对工作方法与模式进行全面创新,将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 基于德育教育的小学班主任管理优化策略

2.1 更新教师管理理念,为德育教育奠定基础

2.1.1 通过激励发挥集体教育的先进性

集体教育相对个别教育而言,有着一定的优势,每名学生之间都是彼此相互借鉴的镜子。班主任在面对集体的管理过程中,应及时激励学生,鼓励学生,让他们快乐自信地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时很重要的一个激励策略便是进行奖励和惩罚,这是保障激励策略有效实施的一个必要措施。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更加努力地去提升成绩,教师需要对一些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而这些奖励同时也会激励一些表现较差的学生继续提升自己,获得奖励。另一方面,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对学生的惩罚也是十分必要的,如学生在德育课上无精打采、开小差、不交作业等,班主任都可以进行“惩罚”,这些必要的“惩罚”能够让学生确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从而避免他们再次犯相同的错误。

2.1.2 时刻坚持以学生为最终出发点与落脚点

新的教学理念管理班级要切实以学生为本,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机制必须要以满足学生发展为目的。在班级活动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的性格差异,有目的地训练他们对班级事务的管理能力。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人人都要有做管理者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主人翁的使命,增强与人合作的能力,给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平台,从而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奠定一定的基础。

2.1.3 重视班级干部队伍的优化建设

班级中学生的能力发展中有参差不齐的现象。要更好地管理班级,班主任需要一支高效率的班委会。班委会的成员是老师和班级同学学习生活的桥梁纽带。班委会成员分工合作,在与同学沟通的过程中,更贴近学生,发现问题更直接具体,反映问题更及时有效。班主任要及时通过班干部反映的情况进行客观的及时处理,并对班干部反映的情况和管理过程收到的效益及时总结。合理授权给班干部,把班级干部打造成品学兼优的带头人,以同龄人的身份树立班级的榜样效应,带动同学的德育发展和学习态度共同进步。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提高班级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2 班主任应科学、合理地选择德育教育内容

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小学班主任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和立场选择最佳的德育内容,实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现代生活的完美结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1 结合班级学生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德育教育内容

班主任在选择德育内容时,要尊重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加强小学生德育内容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德育内容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让原本枯燥乏味的德育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

2.2.2 结合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恰当的德育教育内容

与小学生的行动力呈正相关,进而影响小学生参加德育活动的热情。班主任要认真分析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以此为基础创新德育内容,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德育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此外,班主任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班级会等方式来全面了解小学生对德育的基本要求,从而选择针对性的德育内容和德育教学方案。例如,小学生都比较喜欢看各种动画片,班主任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兴趣爱好适当地播放一些符合德育要求的动画片,让小学生在轻松快乐有趣的氛围中学会文明用语和文明生活。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制定小学德育内容的重要指标之一。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班主任不能用成人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小学生的道德行为,更不能因此来苛责小学生。班主任在制定德育内容时,要坚持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根据小学生年龄和接受能力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育主题和教育内容。

2.3 优化教育手段,为班主任德育工作助力

原有的德育模式以专业教材为基础进行理论教学,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压抑,容易引起小学生对德育教学的反感,甚至拒绝学习德育知识,降低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班主任应在开展德育理论教学的同时,重视小学生德育实践教学活动,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和认可。例如,班主任可以开展道德体验、道德法庭等活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对社会道德的适应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时代发生了巨变,各种新情况、新矛盾也随之涌现了出来,涉及和影响学生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让人应接不暇,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平时的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认真观察、仔细研究每个学生和班级的整体情况,积极总结一些借助新技术进行班级管理的经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年轻一代父母热衷于上网的趋势,为信息技术引领下的现代化的传播媒介,能广泛应用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提供了有利保障。

2.4 班主任与家长携手,共同促进学生德育教育

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的相互结合,与社区进行积极沟通,开展多种德育活动,充分发挥出“五老”在德育教育中的辅助作用:即“老教师、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劳模”。重视家校联系,做好家访工作,实现“百名教师访千家”。班主任还要充分利用学生成长手册,发挥家校教育合力的作用,班主任每年对学生进行家访的频率,将家访工作融入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工作中。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德育的角度出发,班主任教师可以以心灵的沟通为基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思想;同时通过自身的德行感染学生,带动大家自觉遵守班级的规章和秩序,进而形成互帮互助、积极进取的良好班级风气;还可以着重德育的宣传,在无形中发展学生的自控能力,使班级在轻松、自由的管理中做到“形散而神聚”,完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邵振飞,孙丽萍.小学德育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23-23.

[2]邵振飞,孙丽萍.小学德育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23-23.

[3]苑影.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作用及方式[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91-191.

作者简介:黄水群,学历:大专,职称:小学语文一级。

论文作者:黄水群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从德育角度谈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论文_黄水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