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妇女行血凝五项检测的临床意义论文_刘玲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输血科 湖南常德 415000

【摘 要】目的 分析孕晚期妇女行血凝五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生产的孕晚期妇女120例为观察组,选同时期的非妊娠育龄妇女12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妇女进行电化学发光法进行5项血凝指标检测,观察两组人员的血凝指标情况(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指标)。结果 观察组妇女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妇女,两者之间的数据差异进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晚期妇女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增高,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两者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孕晚期妇女进行血凝指标检测,可以观察到孕妇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而凝血指标的动态检测对预防产后并发症与治疗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孕晚期妇女;血凝五项检测;临床意义

血凝指标检测是孕妇产前的必要检查指标,且多数孕妇的检查指标都超出了正常范围值[1]。血凝指标检测主要是应用于临床诊断出血及血栓性的疾病,对临床抗凝治疗的疗效有指导作用。妊娠妇女身体的各系统都会出现适应性的变化,并且孕妇体内的雌激素与孕激素会呈现升高的趋势,这类激素会组织肝脏的合成及分泌[1-2]。致使孕妇晚期血液出现高凝状态。本次就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生产的孕晚期妇女120例与同期的非妊娠妇女120例为分析对象,对所有受检人员进行血凝指标检测,观察血凝指标对孕晚期妇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生产的孕晚期妇女120例为观察组,选同期非妊娠妇女1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孕妇年龄均在23~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2±2.0)岁。孕周均在36~41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8.4±1.6)周。对照组妇女的年龄均在22~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6±1.8)岁。两组人员在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之间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嘱咐各妇女在进行凝血指标检查前要空腹6至10个小时。采集各受检人员清晨空腹静脉血2毫升,可采用凝固法,即希森美康CA-1500试剂与全血进行充分摇匀混合,对其进行离心,离心时间设为10分钟,分离上层血浆。在尽短的时间内采样进行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所有检测试剂采用规定的化学试剂。

凝血酶原时间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在11~15秒左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值参考范围在35~45秒左右,纤维蛋白原正常值参考范围为2.5~4克/升之间,凝血酶时间正常值参考范围在15~18秒之间。D-二聚体水平值的正常范围为0~1之间。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2],各患者的凝血指标检测情况以( )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 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妇女的凝血指标检测结果,观察组妇女的凝血酶时间为(14.2±3.2)秒、凝血酶原时间为(10.9±1.2)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24.5±2.4)秒、纤维蛋白原水平为(4.1±0.4)g/L、D-二聚体水平为(1.5±0.6)mg/L。对照组妇女的凝血酶时间为(16.4±1.4)秒、凝血酶原时间为(14.6±1.2)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26.8±5.2)秒、纤维蛋白原水平为(2.3±1.2)g/L、D-二聚体水平为(0.2±0.1)mg/L。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所示:

3讨论

凝血五项检查是作为出血性疾病的重要诊断指标,五项检查包括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等[3]。妊娠妇女体内的各个系统循环为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会随之出现一系列的生理性变化,特别是在孕妇临产前生理变化较明显。主要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血液呈现出生理性稀释,可是同时又是呈高凝血的状态,机体自我保护性的生理变化可以使得机体在极短的时间内有效的止血[4]。若孕妇出现胎盘缺血、羊水及胎粪释放出大量的凝血活酶,以致其进入到母体参与血液循环。而通过相关的免疫反应激活凝血系统,促进凝血的完成。若激活纤溶系统,则容易致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产妇产后大出血及产后血管内凝血对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而对孕晚期妇女进行凝血五项指标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其中凝血酶时间是反映机体在凝血过程纤维蛋白原转变纤维蛋白时是否有异常抗凝的存在。凝血酶原时间是筛查外源性感染的重要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可以很好的反映血浆Ⅱ、Ⅴ、Ⅶ、Ⅹ等因子活性变化[5]。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变化与凝血酶的活性相关,对凝血与纤溶系统发挥极其重要作用,可以反映机体是否处于一个高凝状况,也是临床判断血液凝固状态的重要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主要是对凝血Ⅶ、Ⅸ、Ⅺ活性变化有指导作用,常用作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查实验。D-二聚体可以很好的反应血液中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的变化情况[6]。

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孕晚期妇女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的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异常检出情况要高于非妊娠妇女。凝血指标可以明显的反应孕晚期妇女的凝血状况,提早的对凝血等病症的发生进行预防和控制。与非妊娠的妇女相比,孕晚期妇女的凝血指标相对较高。表1的研究结果显示,孕晚期妇女的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较非妊娠妇女有明显缩短现象,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的原因主要和凝血因子的浓度相关,凝血因子浓度增加,凝血酶原时间便会缩短。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指标要高于非妊娠妇女,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会使纤溶功能相对减弱,血液方出现高凝的状态。D-二聚体含量检验指标比较,孕晚期妇女的D-二聚体的含量要高于非妊娠妇女。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表明孕晚期妇女在血液中的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的变化情况,机体凝血系统、抗凝、抗溶系统不断变化。在正常状态时,机体的凝血系统、纤溶系统维持动态平衡,保证机体的血液流通。由于孕晚期妇女的特殊生理期,其激素水平随之发生改变,机体的凝血因子也会随之增加,导致血浆内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增加了可溶性纤维单体,最终血液流通接近于高凝的状态。若血液的高凝状态得以合适的保护,则利于纤维蛋白沉积在子宫内壁及胎盘的绒毛,避免孕妇产后大出血现象的发生。但是由于机体凝血因子大量消耗,会发生纤溶与胎盘早剥、产后血栓形成,对产妇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综上所述,孕晚期妇女采用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预防及控制孕晚期妇女机体的高凝状态,避免了产妇产后大出血等现象的发生。对孕晚期妇女的顺利生产起到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爱玲,张艳,安翠平等.孕晚期妇女部分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3):396-397.

[2]田鹏鹏,周铭,李琦等.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6):2177-2178.

[3]冯颖,郑建霞,轩维清等.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对于妊娠晚期妇女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0):2064-2065.

[4]崔泽永.晚期妊娠妇女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4):50-51.

[5]陈云书,王淑侠,张翠芹.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检测临床意义探讨[J].使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1):151-152.

[6]黄劲柏,苏明珍,李北坤.妊娠晚期妇女甲状腺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4):1810-1811.

论文作者:刘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2

标签:;  ;  ;  ;  ;  ;  ;  ;  

孕晚期妇女行血凝五项检测的临床意义论文_刘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