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虫啉与溴氰菊酯混合制剂的研究

吡虫啉与溴氰菊酯混合制剂的研究

赵莉[1]2004年在《吡虫啉与溴氰菊酯混合制剂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通过浸渍法、点滴法、药膜法和喷雾法四种试验方法测定了吡虫啉和溴氰菊酯的混合组配对棉蚜和菜蚜的毒杀作用、触杀作用和击倒毒力,对试验结果分别采用Mansour法、Sun法和Finney法叁种联合毒力的评价体系进行了评价,筛选出最佳配比。根据最佳配比进行了混合制剂研制,并测定了混合乳油的性能和技术指标,最后对开发成功的混合乳油制剂进行盆栽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以验证该混剂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在对棉蚜的联合毒力测定中,吡虫啉与溴氰菊酯的不同比例的混合组配中以吡虫啉:溴氰菊酯=3:1(简称吡:溴=3:1)的增效作用最为明显,用孙云沛法评价时,该混合组配的共毒系数显着大于100,表现为增效。以此配比作为最佳配比进行5%吡·溴乳油(3:1)的配制,并对配制的混合乳油的冷热贮稳定性、乳液稳定性、乳化性能、水分和pH值等技术指标进行了测定。为了验证吡:溴=3:1配比的5%吡·溴乳油在生物活性和田间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盆栽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吡·溴乳油对棉蚜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田间药效试验中,1.0g a.i./667m~2在药后一天的的防效达97%,药后七天的防效为100%,持效期可达21天。 在对菜蚜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中,吡虫啉与溴氰菊酯不同比例的混合组配中以吡:溴=4:1的增效作用最为明显,以孙云沛法评价时其共毒系数显着大于100,表现为增效。以此配比作为最佳配比进行了5%吡·溴乳油(4:1)混合制剂的开发研制,并对配制的混合乳油的冷热贮稳定性、乳液稳定性、乳化性能、水分和pH值等技术指标进行了测定。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验证了5%吡·溴乳油(4:1)对菜蚜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5%吡·溴乳油(4:1)对菜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0ga.i./667m~2在药后一天的防效达85%以上,在药后七天的防效为100%,在药后21天的防效仍维持在80%以上。因此,在吡虫啉与溴氰菊酯的混合组配对菜蚜的联合毒力测定中,以吡:溴=4:1为最佳配比,以此比例配制的混剂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

郝国徽[2]2011年在《基于THz-TDS系统的菊酯类农药光谱研究》文中认为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THz-TDS)是基于飞秒激光脉冲的THz全波段光谱新技术,具备信噪比高、对热背景不敏感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食品、医学、安全、化学、生物材料等领域。菊酯类农药是一类速效、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卫生杀虫剂,按照使用领域可分为卫生杀虫和农田害虫防治。本文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完成了菊酯类农药的定性和定量检测。(1)首次利用THz-TDS技术完成了五种菊酯类农药的光谱研究,得到了五种物质在THz波段的折射率和吸收谱。结果显示五种菊酯类农药分子在0.2-2.2THz的吸收谱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都存在明显的吸收峰,可以作为菊酯类农药识别的依据。根据目前结果推断0.2-1.5THz内存在明显吸收峰,同时1.6、1.8、1.9THz附近均呈吸收峰特性的物质可能是用于农田害虫防护的菊酯类农药;用于卫生杀虫的菊酯类农药由于结构差异很大,吸收谱无明显规律。需要更多菊酯类农药的实验吸收谱进一步的验证。(2)为了深入理解THz吸收谱的产生机理,除了借助目前文献中经常采用的Gaussian03软件完成高效氯氟氰菊酯单分子结构在THz波段吸收谱的理论计算,进一步采用CRYSTAL09软件对晶体结构进行理论计算。晶体模拟结果计算出高效氯氟氰菊酯在0.2-2.2THz实验谱中所有的特征吸收,明显优于单分子模拟结果。借助晶体模拟结果完成了高效氯氟氰菊酯0.2-2.2THz内7个吸收峰的振动模式归属,主要是由分子间和分子内的振动模式共同作用引起的。(3)首次利用THz-TDS技术完成了不同浓度溴氰菊酯聚乙烯混合物及溴氰菊酯吡虫啉混合物在0.2-1.6THz波段吸收特性的研究,并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起吸系数与溴氰菊酯浓度的关系,对混合物中溴氰菊酯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偏最小二乘回归结果优于一元线性回归,其中溴氰菊酯聚乙烯混合物中的溴氰菊酯含量检出限达2.0%,获得的均方差为0.55%,最大绝对偏差为0.8%,优于目前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溴氰菊酯吡虫啉混合物获得的均方差为1.45%,绝对偏差均小于2.6%。结果充分表明了THz-TDS技术在农药分子识别及含量检测方面有很大潜力。

参考文献:

[1]. 吡虫啉与溴氰菊酯混合制剂的研究[D]. 赵莉. 华中农业大学. 2004

[2]. 基于THz-TDS系统的菊酯类农药光谱研究[D]. 郝国徽. 中国计量学院. 2011

标签:;  ;  ;  ;  

吡虫啉与溴氰菊酯混合制剂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